投屏限制風波剛告一段落,愛奇藝再次登上熱搜。充一個月會員只能用28天?彈幕也要夾帶私獲?
(相關資料圖)
愛奇藝這次風波,主要起源于多名2月28日續費的月度會員表示,會員有效期截至3月28日,實際會員時長只有28天。還有網友說,自己1月31號充值的,也喜提“28天”。
對此,愛奇藝客服表示,會員月卡服務時間以自然月為統計單位,即自服務開通日期,根據開通當月自然月天數做順延。
筆者對比幾大視頻平臺,開通會員時間同樣是2月25日,6家平臺(騰訊視頻、優酷、芒果、搜狐視頻、騰訊體育、PP 視頻)月會員服務到3月28日,共計31天;嗶哩嗶哩會員服務到3月29日,共32天;愛奇藝平臺會員服務到 3月25日,僅28天。
如此來看,忽略價格與內容喜好來說,愛奇藝會員續費時長在國內五大視頻平臺當中屬于性價比最低的。此外,從2020年到2022年,愛奇藝會員價格三連漲,從15元連續包月一路飆升至25元,漲幅高達66%,從價格性價比來看愛奇藝也已不占優勢。
也難怪網友吐糟這格局太??!
不僅如此,近日,北京愛奇藝申請的“一種視頻彈幕廣告投放方法、裝置、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公布。摘要顯示,本申請實施例涉及數據處理技術領域,旨在實現廣告內容的彈幕化展示。
說人話,就是說又有新的廣告形式出現了——彈幕廣告。
然而,這種廣告形式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和批評。有人認為,彈幕廣告會打斷用戶觀看視頻的體驗,甚至會給用戶帶來不適。
對于視頻平臺來說,彈幕式廣告也是一種全新的盈利模式,能夠為平臺帶來更多的廣告收入,同時提升用戶體驗和平臺粘性。這讓“苦廣告久矣”的用戶們,再次陷入了被廣告支配的不良體驗感。不少網友猜測,是不是將來關閉彈幕也將成為會員的特權?
會員價格走高,權益卻越來越少,《狂飆》再好也消弭不了用戶憤怒。不少人在社交平臺稱愛奇藝“割韭菜”,表示寧愿支持盜版也不再購買會員,還說315晚會“沒有愛奇藝我不看”。
從限制投屏到會員天數缺斤少兩再到彈幕廣告,愛奇藝為何“昏招迭出”?原因還是業績長期虧損較難實現盈虧平衡。
此前,愛奇藝公布的最新年報顯示,2022年愛奇藝在Non-GAAP準則下(簡單理解,剔除了資產減值損失、股份支出等和經營關系不大的部分之后),歸母凈利潤由去年同期的虧損44.87億元,轉為盈利12.84億元。虧了12年后,愛奇藝終于賺錢了!
在公布財報的當天,愛奇藝創始人龔宇還發布了《致投資人的一封信》,信中他也將2022年稱為“愛奇藝的破局之年和奇跡之年”。在去年第四季度,愛奇藝核心的會員業務收入創下歷史單季收入最高值,同環比增長分別達到了15%和13%,日均訂閱會員數達1.12億、環比凈增超千萬,此外廣告業務也有所恢復,環比增長達25%。
事實上,該季度愛奇藝的訂閱會員數量增長并不令人意外,畢竟在這一個季度里,諸如《風吹半夏》、《卿卿日?!?、《浮圖緣》等劇集均占據了網絡熱度排名榜的前列,由此也使得第四季度愛奇藝的劇集市場份額達到了歷史新高。更進一步來看,去年愛奇藝共推出了4部內容熱度值破萬的劇集,今年年初的《狂飆》無疑也為其開了個好頭。
內容行業重視爆款并不稀奇,但內容生產本身具有不確定性,爆款的產出往往難以持續。平臺完全仰賴爆款,增長就容易缺乏穩定性。一旦平臺內容吸引力下降,用戶自然不會再為之買單。
另外,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強勁的內容表現或許并非直接幫助愛奇藝實現運營盈利的關鍵,“降本”才是。自2021年年底以來,愛奇藝曾多次傳出裁員的消息,并開始縮減對中腰部內容的投入,以及裁撤邊緣業務。
平均來看,愛奇藝僅內容成本一項就抵消了近80%的營收,“降本”自然首先體現在內容生產上。2022年第三季度,愛奇藝上新劇集30部,同比下降近一半。該季度營業成本為57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內容成本43億元,同比下降18%。
在第四季度,愛奇藝的三費——營銷費用,管理費用,行政費用都在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17%,而研發費用上漲15%。在解釋研發費用上升的原因時,財報中直言不諱的說:開掉的技術開發人員太多了,短期要支付大量離職補償。
通過長視頻的輸血,讓愛奇藝全方面拓展業務,但隨著長視頻進入寒冬季節,為了保命,蘋果園里的蘋果樹需要砍掉幾顆,但裁員砍業務是否也砍掉了愛奇藝的未來?
營收無大幅增長時依賴“降本”,盈利空間肉眼可見。市場上多次傳出的“出售”消息也能說明這一問題。英國Reuters曾于2020年6月報道騰訊正與百度就收購愛奇藝股份進行接觸商討,但同年11月又表示談判擱淺,字節跳動殺出截胡,但之后沒有下文。2022年6月,有媒體爆料百度有意出售,但愛奇藝隨即辟謠。
從財報來看,愛奇藝的營收來源大致有四個部分:會員費(61%)、廣告(18%)、版權費(8%),以及包括直播、電商、游戲等業務在內的其它業務(13%)。會員收入是愛奇藝利潤的主要來源。
一般而言,國內頭部視頻平臺用戶超過1億,之后增速就會放緩。而從現狀來看,一億人,似乎就是愛奇藝遇到的瓶頸。究其原因還是沒有找到更好的贏利點,畢竟我們都是哪里有爆款就買哪里的會員,專業點說就是用戶粘性極差。
平臺并非每一部劇集都能吸引用戶付費,但愛奇藝在會員服務上的這些操作已成為持續的“趕客”行為,無怪乎好不容易教育出的付費用戶如今為了不被“割韭菜”而轉為免費,甚至為“盜版”找到了某種正當性。
愛奇藝當下的內容生態不僅難以撐起留存,亦難撐起提價。翻看社交媒體,用戶吐槽的焦點并非提價本身,而是“德不配位”。換言之,找會員基本盤要增長的打法是一把雙刃劍,不僅會損害用戶心智,甚至還可能提升退訂風險。一旦走到沒有增量還失去存量的地步,平臺處境可想而知。
增量難突破的愛奇藝也將目光投向了資本市場,近日,愛奇藝發布公告稱,已完成對太盟投資集團 ( PAG ) 隸屬機構發行5億美元可轉債。對亟需輸血的愛奇藝而言,這筆5億美元的融資,算是使其現金流得到了改善。
不過,融資能解近渴,卻解不了遠憂,優質的內容是一筆一筆的付費訂閱喂出來,而一筆一筆的會員費又要依靠優質內容的帶動,建立起行業正循環才是當務之急,在找到新的營收模式前,平臺和用戶之間的博弈還將繼續下去。
參考資料:
??素斀洝稅燮嫠嚰睂こ雎贰?/p>
三易生活《愛奇藝終于實現盈利承諾,但還沒能“逆天改命”》
有數DataVision《含淚漲價后,愛奇藝離賺錢稍微近了一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