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資料圖片)
近年,在消費升級大潮來臨的同時,節能減排、雙碳、ESG等正成為熱點詞匯,綠色消費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過去看似并不起眼的“二手交易”,在全球大勢的驅使下,擔當起了“拯救”地球的重任。而以往單純的二手交易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循環經濟產業。
相關數據表明,越來越多消費者傾向于交易閑置二手物品。同時,基于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二手交易,除具有商業價值外,也正展現出前所未有的社會價值。
2月24日,CCTV-2《經濟半小時》便播出了一期題為《消費市場吹來“綠色風”》的專題報道,該節目以二手商品交易為主線,從門店交易、上門回收以及質檢履約等方面采訪了一些對二手交易“情有獨鐘”的消費者與從業人員,揭秘這股低碳新消費轉變的動因,也讓轉轉的循環經濟模式,由幕后走到了臺前。
圖源-CCTV-2《經濟半小時》節目截圖:轉轉工作人員上門回收用戶手機
轉轉的門店負責人、上門回收工程師、質檢師等也在與記者的交談中,傳遞出轉轉平臺專注于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節目內容顯示,以轉轉集團為代表的循環經濟平臺,通過借助二手交易,不遺余力地推動碳減排工作。
據「于見專欄」觀察,轉轉也一直在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進程,并多次獲得相關權威機構的認可,引領循環經濟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正如2022年11月,轉轉CEO黃煒在轉轉戰略升級發布會上表示:轉轉將從互聯網電商平臺轉型為循環經濟產業公司,并基于此推出全新品牌視覺系統。因此,轉轉中二的Slogan“二手拯救世界”也應運而生。
在這樣的發展理念之下,轉轉一直聚焦的“二手”服務也被重新定義,那就是一手促減排,一手抓標準。兩手共抓,兩手同硬。
辯證地看轉轉當前重點布局的這“二手”:減排是天,標準是地,上天入地;減排是道,標準是術,道術相長。
一手促減排,打造行業樣板
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節能環保意識逐漸增強,閑置二手物品的交易量不斷攀升,消費者正用一種切實可行的方式對環保低碳消費做出不可估量的巨大貢獻。
央視報道中提到,2020年國內二手手機的交易量達到1.52億臺。與此同時,閑置服裝、服飾也受到人們的青睞。2025年線上線下二手交易商品總額將增至3萬億元。
而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的實際效應也有數據以印證?!?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的數據顯示,每單二手手機交易至少可以實現約25公斤的碳減排量;而家用電器和其他3C閑置物品的交易,如一臺家用電冰箱的閑置交易,可實現的碳減排量則高達130公斤。
在碳減排的多維度價值逐漸成為全球共識后,轉轉2022年碳減排的成績單,更是透視出了其作為循環經濟產業平臺,通過二手消費所產生的巨大價值。
前不久,轉轉集團發布2022年“碳”績效,全年轉轉平臺累計完成碳減排66.8萬噸,累計能源減耗936.8GWh,累計成交超348.6萬冊二手書籍,相當于保護了3萬棵森林資源。由此可見,轉轉模式下的循環經濟對環保的貢獻程度不容小覷。
也正是憑借打造“互聯網+二手”、“互聯網+回收”等創新服務模式對所處行業技術進步、結構調整、節能減排、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等多方面起到的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轉轉集團于去年順利通過新一批北京市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創建名單資質認定后成功入選,給行業樹立了標桿的同時,也為全球打造了樣板。
而循環經濟的價值也被放在了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近兩年,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以及《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等多份重要文件,提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綠色消費。
政策的春風、企業的努力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與價值趨同,讓循環經濟的未來市場大有可為。正如《經濟半小時》結束時,主持人如是總結:“讓閑置的二手物品流轉起來,用起來,不僅是一種值得倡導的綠色生活方式,同時也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新市場,一片亟待開發的新藍海?!?/p>
一手抓標準,直擊行業痛點
盡管國內以二手交易為主的循環經濟未來市場十分可觀,但相比歐美市場,國內閑置經濟滲透率依然較低,也是不爭的事實。
且不可否認的是,與循環經濟強關聯的二手交易,過往一直存在著無“標”可循,用戶對于二手交易過程信任度不夠、相關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多重痛點。這也意味著,市場呼喚行業走向規范化、標準化。
實際上,目前我國的碳排放標準和統計體系正在逐步建設當中。與此同時,二手交易規范化、技術規范化等也在轉轉等頭部循環經濟平臺的參與、推動下,加速走向成熟。
例如,2022年6月,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牽頭制定,轉轉集團等共同參與起草的《基于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量評估技術規范——二手交易平臺》團體標準,因充分滿足了可操作性要求獲得批準發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團體標準不僅是國內乃至全球范圍內首個針對二手商品交易平臺溫室氣體減排量核算的標準,同時也為溫室氣體減排量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提供參考,閑置交易對碳減排的評估實現了有標可依。
而據統計,僅2022年,轉轉集團共主持和參與制訂各類標準13項,其中行業標準2項、地方標準1項、團體標準10項。
由此可見,轉轉集團在響應國家低碳減排相關政策方面,不斷通過推動行業標準化建設,夯實閑置交易的信任基底,為國內閑置經濟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南。而轉轉集團當仁不讓躬身入局的架勢,也讓行業標準化的推進正在加速,同時充分展現出了,轉轉作為頭部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擔當,更讓循環經濟行業的從業者提升了信心,看到了未來與希望。
知行合一躬身示范,轉轉“從我做起”
宏偉的藍圖想要落地,終究會遇到很多困難與障礙。這正如很多平臺都存在這樣一個通病,那就是對平臺用戶要求苛刻至極,但是對于平臺治理卻有些“疏忽大意”。難能可貴的是,轉轉除了一直積極宣傳低碳減排的發展理念外,還躬親示范、從我做起。
2022年11月,轉轉集團對公司Logo、品牌形象、發展戰略、產品運營進行全面升級,在給包裝做減法的時候,持續增加環保包裝投入,升級了低碳、低塑、低油墨的新包裝,并為此放棄了紅色的品牌主色調。點滴之處,盡顯轉轉平臺堅守的低碳環保發展理念與初心。
值得注意的是,轉轉品牌升級、包裝煥新,躬身入局的“低碳行動”,并非只是“面子工程”。有數據證實,轉轉煥新包裝的逆向操作,會讓每個手機包裝盒的成本增加2.26元,物流成本的增加提升了近50%。但從長遠看則更具可持續價值,這也體現了轉轉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
事實證明,其不僅為公司降本增效帶來了積極影響,也為消費者提供了示范效應,同時為社會節約了物質資源,減少了環境污染與資源浪費。
這也印證了,低碳環保重在每一個細節與每一步執行。而在產業鏈上下游更具有關聯性與生態化特點的循環經濟行業,轉轉平臺的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足以引起平臺用戶共振。
可以預見,站在循環經濟產業的高度、行業生態化的角度,轉轉平臺的影響力,足以讓循環經濟行業走向良性的生態循環,讓其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合二為一,未來必然十分可期。
結語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是轉轉專注于循環經濟的核心準則,更是其作為循環經濟產業頭部平臺,能夠將碳減排、行業標準化落地,并拿得出看得見、摸得著的數據與成果的底層邏輯。
如此看來,央視二套《經濟半小時》的這期節目,更像是一個人們了解轉轉平臺幕后工作流程、轉轉深耕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的新窗口。該節目也讓人們看到,看似對用戶而言,體驗輕松便捷的二手交易,背后也有著平臺從點點滴滴開始,對世界趨勢的把握,更有著對行業未來發展,更深、更遠、更高的戰略思考。
「于見專欄」認為,轉轉集團基于“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減排之“道”結合標準之“術”,既拉動循環經濟促進碳減排,服務國家戰略實現拯救世界的雄心,又落在實處通過標準化建設破除信任難題,讓公司的發展戰略得以落地。
可以預見,轉轉從點滴開始踐行碳減排的發展理念,躬身入局推動行業標準,以及轉轉給“二手”賦予的新內涵,將會給循環經濟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與商業價值。
我們有理由相信,因為轉轉集團這種碳減排“先鋒”的存在,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才能永葆綠色,世界可持續發展才不會成為一句口號。期待轉轉的“知行合一”,能夠喚醒更多人的環保意識,讓循環經濟真正“轉起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