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元復始,經濟氣氛逐步回暖。謝祖墀博士《變局思維》新書推出之后,其中對于國際與中國的政經局勢的分析與預測,也持續引起了主流人群的關注。有鑒于此,本欄目再度邀請作者,針對最新形勢,就中國公司的創新與出海,供應鏈、數字化、新能源汽車與大健康產業等一系列焦點問題,進行了直播訪談。
陸新之(簡稱陸):2023年下一步的政經大趨勢如何?目前國內國外的形勢與您之前在《變局思維》新書之中的預測相當一致,可以說正如所料地轉向樂觀嗎?
(相關資料圖)
謝祖墀博士(簡稱謝):對于2023年的大趨勢,不能完全說很樂觀。一方面從國際形勢來看,全球的局勢還是變化莫測,中國也牽涉在里面。國際的局勢不是某一個國家能夠控制的,也不是中國企業或其他國際企業能改變的,還有很多額外的因素正在影響中國企業的發展,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從國內的形勢來講,疫情放松之后,現在已經進入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后疫情時代。我們已經看到中國的經濟有比較大的反彈。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預測今天國內的形勢還是會比去年好一點。大家還是要在樂觀的前提下保持一個謹慎的態度。
陸:大國角力之下,供應鏈的各種變化都容易引發關注,目前汽車,高端制造等重點行業的供應鏈有什么變化?會產生什么影響?
謝:就我的觀察,其實(重點行業的)國際供應鏈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最近很多海外媒體報道了一些國際大公司在中國的供應鏈發生遷移的新聞,內容還是比較片面的,不能說他們的報道完全不對,但是他們可能只是報道了其中的某一個點或兩個點。包括我們國內的一些媒體,他們在報道關于供應鏈變化的時候,是從新聞的角度報道的,并沒有覆蓋事實全局。而我們作為一個管理咨詢顧問,我們需要(幫助客戶)從全局觀的態度去看待這件事情。
對于所謂國際大公司的供應鏈離開中國這種說法,已經不是新的新聞了,很早就有了。但是這種離開主要是比較低端或制造并不那么復雜的行業,它們中的部分雖然自從十多年前便在不斷地撤離,但是到今天也沒有完全地撤離。其實在所謂低端行業里面,有很多公司的供應鏈依然在中國。
現在很多海外媒體談到的,比如蘋果公司、戴爾公司,他們的供應鏈要離開中國。從蘋果公司的角度來講,其實他們是在維護所謂的供應鏈安全,他們仍然會有一大部分的業務保留在中國。從整體的角度來講,中國在供應鏈方面能夠提供給很多國際大公司的優勢還是挺大的,特別是對于蘋果這一類的公司來講。這些國際大公司的供應鏈并不簡單而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對于戴爾公司所在的個人電腦行業而言,該行業發展比較成熟,它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的供應鏈脫離中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是供應鏈脫離中國之后,其他國家的市場是否能從效率、成本上給到他一些幫助,這是不確定的。后面還有很多其它影響因素,比如地緣政治因素等,都會影響這些公司進行部署。
陸:我覺得謝博士的觀點特別有意思。對于經濟環境,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很多時候,很多人的看法有些片面,或者只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而謝博士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局觀的視角,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看待這個事情,特別是謝博士講到的,據他個人觀察,這其中的一些供應鏈變化是已經發生的,對于這三個月來講,很多標志性國際公司的供應鏈遷移并沒有加速。
謝:相反,我看到,甚至很多跨國公司的供應鏈正在進入中國,因為中國的市場大,而且中國在很多行業方面的創新是走在國際前沿的。不在中國,這些跨國公司也就很難實現在中國的創新。所以其實這幾個月,有不少的跨國公司把他們的供應鏈加速布局在中國。
陸:中國已成為一個前沿的技術研發創新中心,目前來看,這個創新趨勢是否得到加強,或有哪些新的變化?
謝:在中國,各個行業科技創新肯定是在不斷地加強。這里面有三個因素的影響,第一,政府政策在不斷推動行業的科技創新;第二,市場的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創新出現;第三,激烈的國內、國際競爭環境,促使企業不斷創新。這三個因素加在一起,更加驅使很多企業不斷拿出新的技術,實現整體的創新。舉例來講,我們看到的最明顯的創新集中在電動車行業、新能源方面、包括一些高端的醫療設備方面。這些行業及行業中企業的創新呈現出了不斷加強的趨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