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人數超全球的1/3,如何看待美國科技巨頭大裁員?
(相關資料圖)
1月底,媒體傳出蘋果公司向第三方零售渠道發出了裁員郵件,通知被裁員工享有的權利等等。
蘋果是全世界最賺錢的科技公司,2022年利潤高達946億美元。蘋果公司發出的信息表明,這一波大裁員已經讓美國所有的科技巨頭無一幸免。
根據媒體報道,Meta和亞馬遜的裁員都超過10000人,就連惠普這樣的傳統巨頭也宣布未來3年將至少裁員4000-6000人。媒體認為,美國這次的裁員規模為近20年之最。
大家好,我是大邦,今天跟大家聊聊網友們比較關心的兩個問題:美國科技公司是不是不行了?我們應該怎么看待這波大裁員?
首先,美國科技公司裁員是全球科技公司不景氣的一部分。
數據顯示,自新冠爆發以來,全球1300多家科技公司,總計裁員超過30萬人,其中2022年約10萬人,今年1月高達6.8萬人。而美國科技巨頭是重災區,裁員人數可能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
中國是科創大國。包括字節、阿里、騰訊在內的科技巨頭也都早早加入了全球科技企業的裁員大軍。
美國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領頭羊,是科技公司最集中的區域,也是最大的單一市場。裁員最多是情理之中。
第二,科技公司裁員對勞動力市場影響不大。
科技行業只占美國就業人數的極少部分,只有2%的美國工人受雇于科技企業,比例遠遠低于醫療健康行業的11%、零售服務業的10%和制造業的8%。這些行業才是受經濟衰退影響最大的。
中國其實也是如此。每一個阿里、字節、騰訊員工被裁,背后就有更大比例的中小企業員工失業,這一點很容易理解。
根據美國就業網站的信息,美國科技行業的職位空缺并沒有減少。失業的員工,如果愿意降低薪資,選擇小企業或創業公司,機會還是很多的。
還有一點,雖然美國科技公司裁員較多,但全社會的就業水平并未降低,很多行業還加大了招聘。只是不同的行業,苦樂不均而已。
第三,裁員并不影響創新能力。
裁員雖然不是好現象,但也只是企業采取的瘦身策略,大家不要過度解讀,說是科技行業整體受到了重創。
比如,疫情至今已經三年,全世界沒有一家主要的科技公司倒閉,而其他行業,比如服裝零售業,已經有很多巨頭倒下。再比如,以往每次發生重大的經濟危機,也都有金融巨頭垮臺。
這說明,美國科技巨頭的實力猶在。
以微軟為例,雖然裁撤了XR部門,但去年的利潤超過850億美元。最近還承諾向ChatGPT追加100億美元的投資。
第四,美國科技巨頭裁員的原因很多,需要區別對待。
有宏觀因素。比如疫情蔓延、加息導致投資減少、能源價格上漲、美元升值。這些對大多數行業都會有影響。
也有市場因素。比如,很多科技巨頭最重要的收入模式是廣告,經濟不景氣就會導致企業壓縮營銷開支。美國的Meta、谷歌,中國的字節、阿里等,廣告收入都是絕對的大頭。
另外,一些科技領域的投資看不到回報,企業只能選擇收縮。比如,Meta收縮了元宇宙業務、微軟壓縮了消費者板塊、亞馬遜預計云計算業務增長會放緩,等等。
總之,既然美國經濟增長放緩是大勢所趨,科技行業裁員是遲早的事。哪一個行業都不可能永遠擴張,都會經歷周期,中國如此,美國也一樣。
好了,今天的視頻就到這兒,對于美國科技公司的大裁員,你還有哪些不同的觀點和看法,歡迎來留言區分享。
關鍵詞: 美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