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華商韜略 600
(資料圖)
2023年1月4日,頭部婚戒企業恒信璽利申請破產重整。
可能你沒聽說過恒信璽利,但這句臺詞你一定記得“I DO就是我愿意”。
沒錯,恒信璽利就是I Do的母公司,2013年就被評為“亞洲品牌500強”,而其創始人就是被“李湘前夫”這個名頭蓋過“鉆石大亨”、“神秘富商”的李厚霖。
恒信璽利的破產重整,來得極為突然。
2022年9月,恒信璽利還在試圖擴張,成立了一個新的子品牌“My I Do”,且已經在上海開設了兩家專賣店。
更早的時候,恒信璽利還靠著各種營銷手段,頻頻造勢。
2021年12月,當時的《披荊斬棘的哥哥》正頻頻登上熱搜,陳小春和應采兒的婚姻也因此再次被人們稱贊。
I Do沒有錯過這個機會,趁機簽下陳小春夫婦擔任代言人,此后這次合作確實為I Do賺足眼光。
同時,I Do還簽約合作了多個綜藝,一舉將I Do塑造為“國貨代表”的形象。
如今看來頻頻的營銷背后,是恒信璽利的焦慮。
根據如今的曝光來看,其實至少早在2022年5月份,恒信璽利旗下的直營店員工就已經開始被拖欠工資。
而根據其多位員工在社交媒體上的爆料來看,有些人甚至直到2022年年底也沒能拿到拖欠的工資和裁員的賠償。
而根據恒信璽利的財報來看,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接近腰斬,凈利潤更是跌得可怕,從2018(上半年)、2019(上半年)的過億凈利潤,變為2021(上半年)的6190萬和2022(上半年)的704萬。
有著“21世紀最強營銷”之稱的鉆戒生意,向來以高利潤著稱,如今I Do怎么卻淪為這樣?
但其實生意慘淡的不只有I Do。
靠著綁定身份證爆火的DR母公司迪阿股份近年來雖一直保持營收增長,但同樣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根據迪阿股份的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10.13%,凈利潤下降20.62%。
而周大福等老牌珠寶企業,也相繼轉變策略,開始將業務重心從鉆戒上轉移到其它珠寶業務中。
如今鉆石生意的慘淡,一方面是當今結婚率的降低,另一方面恐怕是部分年輕人已經開始厭倦這種消費了。
2023年1月9日,“18萬鉆戒如今僅值180元”的消息沖上熱搜,背后,是年輕人們逐漸對“鉆石營銷”的反感,甚至開始將其視為“鉆石騙局”。
現在很難說,“亞洲品牌500強”恒信璽利的倒下,會是終點。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云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