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陳麗娜
來源 | 時代商學院
作者 | 陳麗娜
(相關資料圖)
編輯 | 陳鑫鑫
近年來新能源電池賽道持續“高熱”,不少業內企業趁機沖擊上市。
資料顯示,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浦蘭鈞”)是青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山集團”)的子公司,于2017年10月成立,主要聚焦動力及儲能電池業務。12月14日,瑞浦蘭鈞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主板上市。
瑞浦蘭鈞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毛利率已從2020年的12.2%下滑至2022年上半年的3.5%。而面對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壓力,瑞浦蘭鈞承認,作為行業新進入者,公司在部分業務上并無議價能力。在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瑞浦蘭鈞的毛利率不穩定性增加。
此外,瑞浦蘭鈞已連續三年虧損,累計虧損為9.69億元。其在采購和銷售上對青山集團的依賴都在加深,若其脫離母公司“扶持”,經營獨立性還能否經得住考驗?
毛利率暴跌至3.5%,無力向下游轉移成本
瑞浦蘭鈞的主營業務分為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兩大板塊。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動力電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83億元、6.73億元、9.82億元、16.6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35.5%、74.2%、46.5%、41.4%;儲能電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39億元、1.82億元、8.59億元、18.8億元,營收占比分別為59.4%、20.1%、40.7%、46.8%。
雖然兩大產品的營收均呈上升趨勢,但瑞浦蘭鈞的毛利率卻呈現下滑趨勢。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瑞浦蘭鈞的毛利率分別為5.7%、12.2%、9.6%、3.5%,從2021年開始,毛利率明顯下滑。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較2020年減少8.7個百分點。
其中,2022年上半年,動力電池業務毛利率僅為5%,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寧德時代(300750.SZ)同期毛利率(15.04%)存在明顯差距。而在同期,瑞浦蘭鈞儲能電池的毛利率甚至為負數(-12%)。
研究瑞浦蘭鈞的招股書發現,居高不下的原材料成本是其毛利率萎縮的一大原因。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占銷售成本的比重分別為55.1%、67.5%、68.3%、74.3%。而原材料成本又以碳酸鋰為主。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2019年至2021年,碳酸鋰的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噸71200元、每噸47100元、每噸131100元,2021年同比增長了178.34%。2022年上半年,碳酸鋰的平均價格進一步大幅上漲至每噸461200元,較2021年進一步增長了251.79%。
原材料漲價是新能源電池廠商共同面對的難題,2022年以來,這些廠商一直承受著碳酸鋰價格暴漲的壓力。但與瑞浦蘭鈞不同的是,有競爭力、議價權的電池廠商能夠將成本壓力轉移至下游客戶,例如主流電池廠商如寧德時代等曾多次調整部分電池產品的銷售價格。據公開信息,2021年下半年以來,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已漲價兩次,按一輛新能源車的電池成本來測算,2021年下半年漲了近1萬元,2022年一季度再次漲了近1萬元。
而在招股書中,瑞浦蘭鈞稱“原材料價格對自身銷售成本有重大影響,截至2021年11月,公司并無價格調整機制,部分業務由于作為新行業進入者,并不具備議價能力。以及主要原材料價格未曾出現類似規模的大幅波動。因此,公司不能及時按照原材料成本的增幅同步調整產品售價,以轉嫁原材料成本增幅?!?/p>
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2022年8月,國內動力電池企業裝車量前五名分別為寧德時代、比亞迪、中創新航、國軒高科、欣旺達,占有81.96%的市場份額。而瑞浦蘭鈞僅排名第9,市場份額僅為2.2%。如圖表1所示。
作為行業內的小企業,瑞浦蘭鈞顯然缺乏議價能力,面對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壓力只能選擇硬扛,這或將導致瑞浦蘭鈞的毛利率持續下滑,進一步影響業績。
采購、銷售皆嚴重依賴控股股東,獨立性存疑
瑞浦蘭鈞還存在采購及銷售皆嚴重依賴控股股東的情況,經營獨立性存疑。
招股書顯示,青山集團控制著瑞浦蘭鈞51%的股份,為其第一大控股股東。而瑞浦蘭鈞需要的原材料“碳酸鋰”正好是青山集團的產品,或許是為了應對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影響,瑞浦蘭鈞與青山集團的關聯交易金額從2022年開始大幅變動。
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瑞浦蘭鈞自青山集團處采購的原材料金額分別為0.16億元、2.12億元、0.44億元。但未來三年,瑞浦蘭鈞對青山集團的原材料采購額預計將大幅攀升。根據招股書披露的雙方框架協議,2023年至2025年,瑞浦蘭鈞對青山集團的原材料采購額最高可分別達到38.25億元、111.25億元、166.4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瑞浦蘭鈞并未披露對青山集團的采購單價,無法與市場價對比,雙方存在利益輸送的可能。
此外,由于瑞浦蘭鈞部分客戶需要通過青山集團進行對接,因此在銷售端也與之存在大規模關聯交易。根據二者的框架協議,2023年瑞浦蘭鈞對青山集團的銷售額將達到43億元。而2021年,瑞浦蘭鈞全年的營業收入僅為21.09億元,可見在客戶開發上,瑞浦蘭鈞對青山集團的依賴也頗深。
綜合來看,無論是采購還是客戶開發,瑞浦蘭鈞皆顯著依賴控股股東青山集團,其經營獨立性明顯存疑。
而在控股股東一手包辦其“采銷”的情況下,其仍出現產量遠不及目標、虧損嚴重的窘境。
根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9月30日,瑞浦蘭鈞年內累計生產的電池規模僅為9.5GWh。本年度,其計劃實現32.7GWh的產量,年度目標完成不到三分之一。
而且,近年來瑞浦蘭鈞處于增收不增利的境地,2019年至2021年,瑞浦蘭鈞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33億元、9.07億元、21.09億元,三年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200.7%。與此同時,瑞浦蘭鈞仍處于虧損狀態,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12億元、-0.53億元、-8.04億元,三年累計虧損9.69億元。
參考資料
瑞浦蘭鈞《股份有限公司境外首次公開發行股份(包括普通股、優先股等各類股票及股票派生的形式)審批》.Wind
(全文2116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