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攤上事兒了。
12月20日,蔚來汽車首席信息安全科學家、信息安全委員會負責人盧龍在官方社區發布公告:
(資料圖片)
在這個月11日的時候,蔚來公司收到外部郵件,聲稱擁有蔚來內部數據,并以泄露數據勒索225萬美元(1568萬元人民幣)等額比特幣。
創始人李斌隨即發布道歉聲明,稱“絕不向不法行為妥協”。
很快,#蔚來用戶數據遭竊取被勒索225萬美元#、#李斌致歉#等詞條沖上熱搜,引起熱議。
幾天后的平安夜,即將迎來蔚來汽車的2022年度NIO Day,在蔚來的官方首頁,吸睛的倒計時跳動著數字,此時此刻被推上風口浪尖的李斌,如坐針氈、如芒刺背、如鯁在喉,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事情經初步調查,蔚來被竊取數據為2021年8月之前的部分用戶基本信息和車輛銷售信息。
一時間網友炸了鍋,有的人聲討蔚來不保護用戶隱私安全,有的人表示網絡安全事件頻發,無奈卻理解。
為了安撫用戶情緒,20日晚間,創始人李斌在蔚來官方社區就用戶數據泄露一事發文致歉。
李斌表示:“保護好用戶信息安全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沒有做好,向大家深表歉意,會對此次事件給用戶帶來的損失承擔責任。我們會協同有關部門深入調查此次事件,對竊取和買賣此次事件相關數據的違法犯罪行為追查到底。我們不會與不法行為妥協,也請大家及時提供線索?!?/p>
可是據《Tech星球》報道,針對用戶數據泄露一事,蔚來汽車客服人員表示,不會做出主動賠償,但“對因本次事件給用戶造成的損失承擔責任?!?/p>
劃一下重點:目前蔚來采取的做法是不主動、不負責,只有用戶真的因為這件事造成了損失才會承擔責任。
1500萬人民幣,蔚來不想花,李斌也不想花。那怎么辦?只能報警了??杉埵前蛔』鸬?。
所以,據蔚來所說,12月11日那一天接到了“恐嚇信”,公司當天即成立專項小組進行調查與應對,并第一時間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告此事件??芍钡揭恢苡杏嘀蟮?0日,才向公眾公開此事。
數據到底是如何泄露的?是黑客攻擊,還是員工泄露?此次事件疑點重重。
“快2023年了還能中勒索病毒,這IT得爛成啥樣?”一網友如此評論,表示對于企業遇到黑客攻擊事件不理解。
事實上,數據泄露時時刻刻發生。根據Identify Theft Research Center中心的數據顯示,與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實際報告的數據泄露事件數量增加了14%,達到404起。
新能源車市場攻城容易守城難。根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月到11月,蔚來汽車累計銷量為106671臺。相比去年同期,其銷量上漲了31.8%。
然而,銷量上漲背后,一些基礎設施也許并未跟上,這才導致蔚來被上了一課。
如果是黑客所為,那么對方一定是掐好了時間點,特意選定的“良辰吉日”,因為12月24日,年度盛典NIO Day就要開始了。事情還在發酵,留給蔚來的時間不多了。
歷史證明,已經有不少企業為數據泄露買單,而根源就在于IT系統的安全性太低。Identify Theft Research Center數據報告提到重要的一點,數據泄露事件大多數是由網絡釣魚和勒索軟件攻擊引發的,其他還包括惡意軟件、憑證填充和不安全的云工具。
具體案例也很多,今年一家國外企業Beetle Eye就發生了一起重大數據泄露事故,由于AWS S3存儲桶未進行任何加密且配置錯誤,泄露了大約700萬人的敏感數據。
還有,微軟在2020年公開了一起長達14年的數據泄露事故,期間2.5億條客戶服務和支持記錄在網上泄露。公司表示,個人數據在存儲之前已從記錄中刪除,但一些明文電子郵件和IP地址被暴露。最后,微軟將其歸因于內部數據庫安全規則的錯誤配置。
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內部管理對于數據安全的缺失,導致內部員工有意或無意泄露。
今年4月,蔚來在一份內部通知中表示,2021年9月1日風險管理部門收到相關投訴,聲稱一位員工利用職位之便,使用公司內部服務器進行了以太坊挖礦,時間長達一年以上。
蔚來強調,該行為已經違反法律,同時也對公司系統安全和業務信息安全產生了負面影響。該涉事員工已承認了自己的行為。
挖礦不僅占用CPU資源影響正常服務,還會產生大量的耗電。但蔚來在一年多的時間中都沒有發現這一點,足以證明其內部管理存在漏洞。
即便有了“前車之鑒”,可似乎蔚來并沒有怎么放在心上。截至「科技新知」發稿,蔚來依舊沒有找到此次數據泄露的“罪魁禍首”。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何時,企業都不應將數據安全單純地托付給任何一款工具,小到員工培訓,大到公司的策略和管理,這些環節缺一不可。
然而,這件事情背后也映射出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根據網上流傳的消息,黑客向蔚來喊話:“給了蔚來兩次機會,但是寧愿花費千萬請歌手,也不愿買斷這部分數據?!边@種重營銷、輕技術的商業歪風,何時才能到頭?
數據定義軟件
有些損失是不可挽回的。
自開啟交付至2021年7月,蔚來汽車共計交付12.55萬輛汽車。超過12萬車主的身份證、用戶地址,甚至車主親密關系、車主貸款數據等極為隱私的信息,都成為不法分子索要巨額錢財的籌碼。
即使蔚來認栽贖回,然而電子數據是可復制的,或許這些信息早已散落在各個隱秘的角落。
雖然,盧龍稱本次數據泄露并不影響車輛駕乘或遠程控制,不涉及車輛使用中產生的數據(如行車軌跡、座艙數據);也有分析人士表示,這次泄露的數據,大部分是存儲在后端、數據庫或者云端的個人數據,黑客如果選擇攻擊車輛本身,還是有一定的技術門檻,而汽車本身有車載的安全網關也會進行攔截。
但是,用戶的不信任,就是一件一件小事聚沙成塔。蔚來此事,似乎又喚起了網友以及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種種擔憂,更是重新挑起了新能源和燃油車兩派擁護者之間的矛盾。
“如果數據安全都這么水,自動駕駛不是很危險?”“知道為啥買燃油車了吧,電車還是不成熟?!庇芯W友如此評論。
都說軟件能定義一切,因此這些年汽車賽道也刮起了“軟件定義汽車”的風?,F如今,軟件+汽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看好派認為,軟件將在技術、產品、運營理念、組織架構等方面給汽車產業帶來全面改變,例如這兩年興起的OTA,就是從軟件的邏輯出發,能使用戶從線上進行系統升級和更新。
想讓軟件發揮最大價值的前提就是收集海量數據,這些沉淀下來的數據,不僅僅是企業的資產,更是屬于整個社會的共同資產。
一旦數據管理出現問題,小則影響用戶隱私,大則威脅國家安全。因此,種種信號表明,野蠻生長的時期已經結束了,尤其是被軟件定義的新能源汽車。
去年9月,工信部印發了《關于加強車聯網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工作的通知》,在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健全安全標準體系等六方面提出17項具體要求。
今年4月,工信部聯合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企業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對車輛網絡安全狀態進行監測,加強對車輛運行數據的分析挖掘。
可以預見的是,智能網聯汽車在中國的數據管控力度,還會進一步加大。
至于蔚來,以及其他車企,無論樂意與否,都應該盡快擺脫未成年人的心態。在沖銷量的同時,不要忘記對用戶、社會多負責。
在軟件定義一切的時代,人們想生活變得更智能,就得交出數據的管理、使用權。
去年9月,一位2020款理想ONE車主向媒體反應稱,理想汽車車機更新時出現的“理想智能系統軟件許可協議”,只給了同意選項,不同意協議甚至無法繼續用車。
最隱私、最珍貴的東西被別人攥在手里,除了心里默念“但愿受傷的那個人不是我”之外,別無選擇??墒?,誰又能真的逃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