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全天弱勢震蕩,創業板指領跌。
盤面上,大消費板塊逆勢活躍,酒店旅游方向領漲,西安飲食、西安旅游、三特索道漲停。養殖股集體走強,正邦科技、華統股份、巨星農牧等漲停。醫藥股早盤調整午后持續反彈,資金抄底跡象明顯,維康藥業、多瑞藥業、振東制藥均20CM漲停。板塊方面,養雞、酒店旅游、造紙、公路鐵路運輸等板塊漲幅居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下跌方面,信創概念股陷入調整,人民網、太極股份等大跌。國資云、TOPCON、信創、工業母機等板塊跌幅居前??傮w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2800只個股下跌。
截至收盤,滬指跌0.09%,深成指跌0.66%,創業板指跌1.05%。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8164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934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賣出9.47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11.36億元,深股通凈買入1.89億元。
港股方面走勢震蕩,恒生指數、恒科指小幅收漲。盤面上,半導體領漲,華虹半導體漲超17%。餐飲股普漲,呷哺呷哺漲超7%。港股內房股板塊由漲轉跌,富力地產跌超10%。
防疫主線突然崩盤
今日,醫藥相關板塊突然崩盤了。作為近期A股最強主線的防疫抗感主線大幅回調,抗原檢測、熊去氧膽酸、新冠治療等板塊紛紛大跌。
最強主線的回調或與防疫藥品種類的完善有關,“物以稀為貴”的屬性被弱化后,相關概念的熱度出現了一定冷卻。
近期,受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開影響,“連花清瘟”“布洛芬”等少數幾種防疫藥品遭到集中搶購,以致部分產品出現缺貨狀態。但昨日,北京市多位藥學、臨床、中醫專家,參考本輪疫情用藥實際,論證了《新冠病毒感染者用藥目錄(第一版)》。
此版用藥目錄是對國家第九版診療方案中推薦用藥的完善和補充,把防疫藥品數量一次性增加到108種,極大的豐富了品種,緩解了前期用藥集中帶來的供應壓力。其中針對發熱、咽痛等6類中醫診斷癥狀推薦67個中藥品種;針對咳嗽、咳痰等4類臨床癥狀推薦41個西藥品種。
此外,東北制藥因濫用左卡尼汀原料藥市場支配地位,近日被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1.33億元巨額罰款(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凈利1.28億元)。此次對東北制藥2019年的案件作出正式處罰,或也將警醒當前火熱的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原料藥相關企業,關鍵時期合規經營的紅線不要踩。
另一方面,抗原檢測試劑的緊缺也有了緩解趨勢。
據21財經消息,部分線下銷售終端仍在保證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產品供應。還有經銷商表示,目前造成短期搶購(抗原檢測試劑)的主要原因還是之前大量零售端和供應商沒有供貨,不久之后各個環節跟上了,(缺貨)很快就會緩解,未來一個月內各個廠家也會達到產能高峰期,一兩周內供應端補貨應該就會基本緩解。后期產能一上來還會跌價。
事實上,早在九月份,工信部專題發布會就披露,截至當時,新冠抗原檢測重點生產企業周產能已超過5億人份。近期,多家上市公司也表示,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的產能會逐步攀升,力爭迅速提供產品。此外,君研生物董事長還表示,再過三五個月,當防疫進入某一階段,市場很有可能不再對抗原檢測試劑有需求。
隨著市場供需逐漸恢復正常,二級市場上相關概念的炒作也會逐步降溫,回歸理性。
出逃資金去了這些方向
醫藥賽道熄火,與之相對的是消費復蘇概念全面走強,其中旅游、交通運輸、紡織服飾、傳媒娛樂、零售等板塊均漲幅居前。不過,大消費板塊的走強同樣未能與指數形成共振,三大股指再度集體收跌,市場仍以結構性輪動看待。
今日資金關注的方向從醫藥轉為消費、交通運輸等板塊,一方面是結構性輪動,另一方面則是短期需求驅動。
首先,交通運輸板塊沖高是由于客運需求大增。隨著春運訂票的開啟,在疫情防控放松背景下,各個渠道客運需求大增。以民航為例,機票預訂量環比上周漲8.5倍,業內人士表示,預計今年民航春運或達近三年第一個高峰。此外,公路、鐵路等客流也明顯回升。
其次,大消費繼續走強則源于消費復蘇預期進一步升溫。昨日,11月社融、信貸數據出爐。11月新增社融1.99萬億元,新增信貸1.2萬億元。國金證券表示,數據低于預期,主要是由于消費、地產等經濟內生動能仍弱,后續政策將全力穩增長、穩信心。這意味著補消費“短板”的措施依舊可期,預計可能通過普惠性的消費刺激來彌補剩下的缺口,如中央主導的數字消費券。
近百萬投資者加速入場
目前而言,防疫概念此次回調更偏向于漲多的分歧整理,而并非直接退潮,如中藥、化學制藥等板塊午后還迎來拉升,板塊指數漲幅在0.5%左右。
回顧醫藥賽道此輪行情,自10月中旬啟動,至今已經兩個月,期間多個板塊指數漲幅超30%,醫療器械、CXO、中藥、醫藥電商、抗原檢測試劑等相關細分板塊頻頻刷屏,表現亮眼。
市場火熱,也吸引了一大批投資者入場。
近日,中國結算的數據顯示,11月新增投資者數量為97.32萬,環比增21.21%,一改此前連續兩個月下降的退市。這表明,投資者入市的熱情開始有所升溫。
綜合來看,投資者快速增長的原因來自四方面:一是網上開戶帶來的便利性,足不出戶即可開立證券賬戶;二是股市反彈,提升了投資者認知度;三是可能也有季節性周期因素的影響;四則是可能與春季行情的預期有關。
具體而言,11月A股反彈走勢明顯,三大指數均實現上漲。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30個行業板塊開啟了上漲模式,僅國防軍工行業下跌5.35%。從月內漲幅來看,房地產(29.95%)、建筑材料(22.66%)和食品飲料(16.78%)強勢領跑,共有13個行業錄得超過兩位數的收益。
另一方面,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似乎是投資者入市的高峰期。2015年至2022年,11月單月新增投資者均環比增長,此后連續多月新增投資者都保持高速增長??赡艿脑蛏?,一是10月有比較長的假期,導致實際工作時間相對短一點,因而基數會比較低;二則是年底到了,部分券商業務人員或開始沖業績,導致投資者新增數量增多。
此外,隨著2022年接近尾聲,不少人也在布局春季行情,招商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張夏表示,2023年A股進入中期反轉的結構性震蕩上行周期,走勢類似“N”型走勢。整體A股盈利增速有望邊際改善,股市資金供需轉為凈流入,全年A股或凈流入700多億元。
總之,對于市場而言,投資者加速入場說明更多人還是看好后市發展的,這將有助于市場情緒回暖。不過近期市場處于存量博弈階段,熱點切換頻繁,投資者還是要格外留意熱點板塊的高位補跌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