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金禾就出了業績快報,只不過想等具體的三季報再出點評,但是之前海天的添加劑事件傳的沸沸揚揚,其中也看到了三氯蔗糖的身影,不過也不必將添加劑視為洪水猛獸,尤其是金禾主打的安賽蜜和三氯蔗糖。
不過可能有人會對海天中添加有三氯蔗糖感到奇怪,其實主要就是代糖的甜度是蔗糖的很多倍,商家可能出于節約成本的目的將部分蔗糖平替了代糖,現在有些代糖的混合可以做到和蔗糖的口味差不多,我之前在一些沒有標明無糖的飲品中也觀察到添加了部分代糖,不寫無糖也寫個低糖,只能說健康將會一直是很多飲品公司的極其重要的宣傳一個點。
我國無糖化程仍極低
(資料圖片)
前段時間浙商證券有篇研報:《風已至,萬物生——代糖行業深度報告》,里面有這樣一些數據
橫向比較下,我國無糖化率仍低,提升空間巨大。以全球無糖產品銷量較快的飲料產品為例,按銷售量計我國碳酸飲料無糖化率僅約2%,同期英國/日本/西歐/美國分別為我們的19/12/11/13倍;我國茶飲無糖化率約5.2%,同期日本/澳洲分別為我們的16/8倍。嗜甜天性下我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高企,國內無糖需求將逐漸成為可選消費中的必選項。
研報中還預測未來整個代糖行業未來十年的年化增速有30%,我對此持保留意見,這個增速就是所有的樂觀預期打滿了,不過我對整個行業也確實一直持很樂觀態度,不過最終還是回歸到優秀公司上。
老粉絲都知道,我緊密跟蹤就是金禾實業,說實話這種化工類企業研究起來對于一些非行業內部人還是相當友好的,追蹤一個產能和價格?;て髽I的化工廠落地時間周期是比較長的,但是一些環評材料都是要在政府網站上公開的,券商整理的比較細,價格是可以高頻跟蹤的,總之很多信息源。
再回歸到金禾的業績上,單三季度扣非利潤4.09億到4.69億,中位數4.39億左右,環比沒有太大變化;今年18億左右應該沒有什么大問題,現在市值220,PE12+,我個人認為當前這個估值合理略偏低,說合理也是因為無法避免的周期性。伴隨著三季報的預告還有新一次的回購和員工激勵方案,方案也比較合理,有這樣的管理層還是比較讓人放心的。
當前關注兩大拳頭代糖產品
安賽蜜:生產集中度方面,2021 年及以前全球安賽蜜市場呈寡頭壟斷格局,總產能約 21000 噸/年,其中金禾實業產能1.2萬噸/年,產能占比達 57%,德國 Nutrinova、亞邦化工、江蘇維多、江西北洋年產能分別為 3500 噸、3000 噸、1500 噸和 1000 噸,其中江西北洋產能并不穩定。不過今年醋化股份年產 15000 噸安賽蜜項目建成,截至7 月處于試運行狀態,未來安賽蜜的價格需要持續看。
三氯蔗糖:三氯蔗糖行業格局較為集中,國內占主導。國外方面,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三氯蔗糖規模生產企業僅有英國泰萊,產能為3500噸。國內方面,據百川盈孚數據和公司公告,截至 2022 年8 月,我國三氯蔗糖有效產能約為 17500 噸,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其中,金禾實業產能達8000噸/年,占比為 45.7%,為行業龍頭;山東康寶、科宏生物產能分別為4200噸和2000噸,占比分別為 24.0%和 11.4%,位列第二和第三。三氯蔗糖目前沒有看到大規模的擴產,持續跟蹤。
不過最讓人欣喜的應該還是新一輪的百億投資計劃,前面公告剛發,緊接著公告號上和當地政府的簽約消息就出來了,不過暫時不知道詳細的具體情況,我還沒有辦法量化,不過用他公眾號文章中的原話:“本次項目投資協議的簽約,標志著金禾實業在未來5到10年的發展要素獲得有力保障”也為我這小股東也提供了信心。
就不再多做展開了,之前也寫過關于公司和行業的長文,感興趣的可以搜歷史文章。
每天喝1882瓶無糖可樂DNA就會出問題
可能還是有人會說代糖有這種那種的危害,我的觀點是還是那句老話,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水喝多了都是水中毒,而且這些代糖的運用國外歐美比咱們用的早多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推薦,成年人每天攝入的糖量最好能夠控制在25克以內,最多也不要超過50g。但是現在一瓶大約500毫升的可樂,含糖量就高于54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相關規定,三氯蔗糖允許的每日攝入量為15毫克/公斤,只有在食用三氯蔗糖的劑量超過安全限量的100-3200倍時才有誘發這些副作用的風險,正常的飲食攝入通常都無法達到這個劑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放心進行食用。
當大家看到網上一些有關代糖負面文章時,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代糖搶了誰的飯碗
里面引用了一篇研究的結論做了個簡單的測算:假如我是個八十公斤重的男性,每100mL無糖可樂中三氯蔗糖的含量是17mg,就算小鼠實驗的結果對我也適用,我每天只需要喝1882瓶無糖可樂,DNA就會出問題了。
但是在這之前應該會先水中毒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