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焦點信息:恒光股份連續大手筆分紅,是高新技術企業,還是股東提款機?

文 | 寧雯

恒光股份將“觸手”伸向了海外。


【資料圖】

2022年9月25日晚,恒光股份(301118.SZ)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亞鉀國際投資(廣州)股份有限公司(000893.SZ)(簡稱為“亞鉀國際”)在老撾投建年產6萬噸的離子膜氯堿建設項目,預計投資額不超1.5億元。

與此同時,恒光股份還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1億港元在香港開設子公司,進而開展境外投資活動,以推動公司海外業務發展。

財報顯示,2021年,恒光股份境外收入126.8萬元,占總營收的0.14%。雖然恒光股份境外收入的基數和營收占比并不高,但是卻同比增長了223.50%。這或許是恒光股份進一步加碼海外業務的深層次動機。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氯堿化工市場,與濱化股份(601678.SH)、嘉化能源(600273.SH)、華爾泰(001217.SZ)等企業相比,恒光股份的規模、資金以及技術還存在不小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后者選擇加碼海外業務,或許也昭示了其核心競爭力并不夯實。

榜單背書,難掩成長煩惱

官方資料顯示,恒光股份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主營化學原料及新材料產品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其實早在2019年前后,恒光股份就遭遇了“成長的煩惱”。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恒光股份的營收分別為4.60億元、6.59億元以及6.07億元,凈利潤分別為0.63億元、1.31億元以及1億元。橫向對比可以發現,2019年,恒光股份的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跌。

圖源:招股書

與之相應的,恒光股份的營收支柱氯化工產品鏈的毛利率也在不斷下探。2017年-2019年,恒光股份氯化工產品鏈的毛利率分別為31.22%、34.70%以及33.80%,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對此,在《招股書》中,恒光股份表示,主要系“同行業上市公司業務規模較大,規模效應導致原材料采購價 格、單位產量所分攤的人工和制造費用具有一定的優勢”。

不過隨著登陸資本市場,恒光股份的業績也開始回暖。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上半年,恒光股份的營收分別為6.37億元、9.33億元以及5.7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96%、46.57%以及40.47%;凈利潤分別為1.06億元、2.42億元以及1.4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5.65%、127.56%以及52.14%。

在財報中,恒光股份解釋,之所以公司的業績可以在市場行情普遍下滑的情況持續攀升,主要是因為“公司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有效降低了各類產品的綜合成本”。

據了解,恒光股份通過工藝創新改造以及升級改造,以氯化工、硫化工產品鏈為基點,成功實現了基礎化工、精細化工與新材料、節能環保三個業務板塊的有機結合,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

也正因此,恒光股份被權威機構定為懷化市循環經濟與清潔生產試點企業,子公司恒光化工以及衡陽恒榮分別成為“湖南省企業技術中心”以及“湖南省新材料企業”。

專利匱乏,核心競爭力面臨“背刺”

業績節節攀升,并且探索出了獨特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并不意味著恒光股份的未來已經高枕無憂。

《招股書》顯示,上市前,恒光股份擁有22個核心技術,但僅有 4個有對應的專利。其中與公司營收支柱氯化工產品鏈相關的14個核心技術中,僅有2個有對應專利,占比僅為14.29%。

圖源:招股書

專利數量與核心技術不匹配,可能會讓恒光股份遭遇競爭對手的“背刺”。比如,恒光股份有“雙氧水法深度脫硫技術”,該技術的先進性在于“副產物硫酸全部返回硫酸生產系統”。

而恒光股份的競爭對手華爾泰,早在2019年4月9日就申請了名為“一種自循環雙氧水脫硫裝置”的實用新型專利,該技術的優勢同樣是“將生成的硫酸作為媒介以循環利用”。

在招股書中,恒光股份表示,“目前公司主要業務區域集中在湖南省,正在逐步向安徽、江西、湖北、廣東、貴州等周邊省份輻射?!彪S著恒光股份進入安徽省,和當地企業華爾泰競爭,前者的核心技術還能否展現競爭力,著實令人擔憂。

有核心技術,但沒有專利,其實也從側面昭示了恒光股份并沒有“重倉”研發。

圖源:招股書

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上半年,恒光股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2712萬元、3733萬元以及932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26%、3.96%以及3.33%。橫向對比可以發現,恒光股份的研發費用率呈下降態勢。

與研發費用率低相同步的是,恒光股份研發人員的整體素質距離創新性企業也有較大差距。

財報顯示,2021年,恒光股份研發人員總數為101人,同比增長5.21%,其中大專及以下學歷77人,占比76.24%。

圖源:2021年財報

大專及以下學歷占比過高,可能是恒光股份特殊的研發人員選拔機制所致。財報中,恒光股份透露,“公司從一線生產人員中選拔研發團隊成員,這些團隊成員既是研發人員也是生產人員”。

從一線生產人員中選拔研發人員,固然“能利用自身豐富實踐經驗發現生產環節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出問題并與工程技術部進行溝通”,但這些人能否在一線生產的認知之外,為公司帶來創造性的降本增效技術,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大手筆分紅,或為股東“提款機”?

誠然,現階段恒光股份“故事”的基點并不是研發與技術,而是規模。這一點,從募資用途可見一斑。

《招股書》顯示,恒光股份IPO擬募資6.2億元,除6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外,大部分都用于擴大再生產。其中1.54億元投向5.5萬噸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4.06億元 投向13.3萬噸精細化工新材料及配套產品建設項目。

圖源:招股書

但吊詭的是,除了募資到位的2021年,恒光股份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直為負數。

《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恒光股份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3億元、0.31億元以及-0.29億元。到了2021年,這一數字一躍攀升至5.74億元,同比增長2087.63%。

在財報中,恒光股份解釋稱,2021年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增長,主要系“本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到賬?!?/strong>

但是到了2022年上半年,恒光股份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又變為了-0.21億元的負數。恒光股份解釋稱,主要系“分配股利增加”。

圖源:2022年上半年財報

恒光股份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常年為負數,主要是因為其屢屢進行大手筆的分紅。

《招股書》顯示,自2008年成立以來,除2009年、2010年、2016年三年外,其余年份,恒光股份均進行了現金分紅。尤其是2017年以來,恒光股份現金分紅金的力度持續攀升。

2017年-2020年,恒光股份分別分紅1000萬元、2000萬元、3200萬以及4800萬元。2021年財報顯示,恒光股份再次分紅8000.25萬元,“現金分紅總額(含其他方式)占利潤分配總額的比例為100%”。

恒光股份如此大手筆的分紅,并沒有在資本市場贏得投資者的關注。

2021年11月18日,恒光股份以22.70元/股的發行價正式登陸創業板。上市伊始,恒光股份的股價經歷了幾次漲停,并于2021年12月16日站上70.96 元/股的高點。

不過隨后,恒光股份的股價就“跌跌不休”。2022年9月30日收盤,恒光股份股價僅為34元/股,相較于70.96元/股的高點,下跌了52.09%,直接腰斬。

如果說核心競爭力不穩固,研發投入不高,只是讓資本市場對恒光股份的長線發展沒有信心的話,那么高額的分紅都沒能在短線上挽回恒光股份的股價,則在暗示,恒光股份分紅的實惠,并沒有給到廣大投資者。

《招股書》顯示,上市前,8位實際控制人擁有恒光股份65%的股權。按此推算,上市前的五年時間,8位實控人累計獲得的分紅高達7150萬元。上市后,8位實際控制人的股權變為了48.82%,按此推算,2021年,前者依然可以拿到3905.72 萬元的分紅。

從這點來看,恒光股份或許淪為了股東們的“提款機”。

本文涉及到主要上市公司有$恒光股份(301118)$。

關鍵詞: 高新技術企業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