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聚焦 >

天天熱門:東南亞出行賽道競爭加劇,陳炳耀打造的Grab地位難保?

白手起家的故事確實勵志,不過富三代獨立創業的情節也同樣抓人眼球?!?0后”華裔陳炳耀就是個實打實的富三代,不過他并沒有接受父親的安排繼承家業,而是選擇了自己闖。


(資料圖片)

2012年,30歲的陳炳耀(Anthony Tan)與合伙人陳慧玲(Tan Hooi Ling)共同創立了My Teksi應用程序,也就是現在的“東南亞超級應用”Grab(GRAB.US)的前身。

陳炳耀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自己創業,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事實上,他也成功做到了。

Grab獲得了軟銀、Uber、滴滴、豐田汽車、紀源資本、高瓴資本、阿里巴巴等大佬的支持,事業蒸蒸日上。2021年,Grab在美上市,首日市值超過300億美元。

行走至今,Grab的車幾乎開遍東南亞,業務從交通出行拓展到食品配送、移動支付等,可謂是集“滴滴”、“美團”和“支付寶”于一身。

不過,東南亞市場還有很多對手正虎視眈眈,Grab前行之路充滿挑戰。

01

站穩腳跟

1982年出生的陳炳耀從小接受精英教育,畢業后在家族企業——陳唱國際(00693.HK)工作,上有兩個優秀的哥哥,因此陳炳耀并不出彩。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的。2009年,陳炳耀前往哈佛大學攻讀MBA。

Grab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在哈佛求學期間,陳炳耀在朋友陳慧玲對馬來西亞出租車現狀的吐槽中,萌生出了創業的想法。

為此,他們寫了商業計劃書,構思著開發一個網約車平臺。2011年哈佛商學院創業比賽中,他們的項目獲得亞軍以及2.5萬美元獎金?;蛟S是獲獎給了陳炳耀勇氣,他開始琢磨將想法付諸實踐。

2012年,陳炳耀與聯合創始人陳慧玲一起于馬來西亞創立了My Teksi應用程序,用于在線預訂出租車。憑借著因地制宜的優勢以及對用戶細節需求的注重,該公司迅速在馬來西亞站穩腳跟。

2013年,公司更名為“Grab Taxi”,業務也從馬來西亞拓展至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

2014年,陳炳耀找到機會,與HDT Holdings合作,引入比亞迪e6電動出租車100輛,成為當時東南亞最大的電動出租車車隊。同年,陳炳耀將公司總部遷至新加坡,其市場也開始逐漸擴張到印尼和越南。本地化的定制服務和人性化的各種措施讓Grab Taxi很快融入各地市場。2014年5月,GrabTaxi稱其下載量已達到120萬次。

如此迅速的市場擴張,離不開大佬的扶持。

最開始陳炳耀的創業想法就遭到父親反對,父親也拒絕提供融資幫助。幸運的是,母親許瑞華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資助了Grab創立之初所需的幾百萬美元,給了陳炳耀資金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后來陳炳耀還陸續拉了眾多大佬入伙。

2014年起,Grab完成了多輪融資,總金額超過120億美元,包括軟銀、滴滴、阿里、韓國現代、本田、豐田、微軟、老虎環球也都在其身上下注,其中軟銀、滴滴更是多次注資,給了Grab巨大的資本支持。滴滴對于東南亞市場的覬覦,也通過投資來曲線推進。

2016年,公司更名為“Grab”,此舉將公司的所有服務——GrabTaxi(出租車)、GrabCar(私家車)、GrabBike(摩托車)、GrabHitch(社交拼車)和GrabExpress(最后一英里交付)凝聚在了一起。這也讓大家意識到,Grab不再只是一個出租車應用程序,它已成為東南亞網約車市場不容忽視的存在。

02

多元發展

當然,陳炳耀的野心不會只停留在做一個打車應用。他在2018年一次演講中表示,Grab正致力于為超過1億用戶打造一個融入生活各方面的超級應用。

在馬來西亞成功開展網約車業務后,Grab逐漸將市場擴張到東南亞其他國家,其業務也從交通出行拓展到食品配送、移動支付等,實現多元發展,可謂是集“滴滴”、“美團”和“支付寶”于一身。

不過多元發展的同時,陳炳耀也不忘對出行服務進行持續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從My Teksi到Grab Taxi,其應用程序更多的是與出租車司機合作接單。直到2014年,公司推出GrabCar,實現與私家車的合作,實現了更大程度的交通便利。同年11月,摩托車服務GrabBike在越南胡志明市試行。拼車服務GrabHitch和配送服務GrabExpress也陸續上線。

2018年3月,Grab收購Uber的東南亞業務,交易完成后Uber將獲得Grab27.5%的股權。Uber的東南亞進軍計劃宣告失敗,不過對于Grab而言,卻是簡歷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網約車市場是陳炳耀的起點,但不是終點,他還同時瞄準了金融業務。

2016年,Grab推出支付業務GrabPay錢包,作為第三方商家之間的數字支付服務;2017年4月,Grab確認收購印尼在線支付公司Kudo;2018年,金融科技平臺Grab Financial推出。

Grab的金融服務不斷升級。

今年9月,Grab和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tel推出了籌備已久的GXS銀行,Grab持有60%的股份。這是新加坡第一家專注于日常消費者和小型企業的數字銀行。在金融服務領域,Grab又向前邁了一步。

此外,外賣配送業務也是Grab的主要業務之一。2018年,外賣服務GrabFood推出。憑借著龐大的網約車網絡基礎,該業務發展迅速。根據美通社報道,按照2021年東南亞按需配送市場份額計算,Grab占47.8%,遙遙領先。

Grab正在成長為東南亞巨獸。

2019年Fast Company最具創新力的公司中,Grab排名第二;2017年到2020年,Grab連續4年進入CNBC的Disruptor50名單;2020年,《財富》雜志的“改變世界”名單上的50家企業,它是其中之一。

2021年12月2日,有“東南亞滴滴”之稱的Grab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以400億美元(約合547億新元)合并的方式,于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GRAB。首日市值超過300億美元。

一個東南亞超級應用的打造并非易事,但Grab正在朝著這個目標穩步前進。

03

龍爭虎斗

不過東南亞市場充滿機遇,吸引著無數企業前赴后繼。Grab成功路上的對手不少。

比Grab晚幾個月上市的印尼科技集團Goto便是其中佼佼者。

Goto由網約車公司Gojek和電商平臺Tokopedia合并而來。因此GoTo將網約車、外賣、支付、物流與電商融為一體,明顯與Grab形成對立之勢。Goto的投資者包括騰訊、京東、美團、谷歌、淡馬錫控股、KKR等。同樣雄厚的背景,也注定了Grab要與Goto進行一番較量。

縱觀東南亞網約車市場,基本是Grab和Goto在打對抗賽,但也不乏一些本土勢力的興起。

以越南本土打車軟件公司Be Group為例。這家成立于2018年的公司,業務包括快遞、網上雜貨、保險、電信捆綁服務、金融服務等領域,涵蓋越南28個省市,實屬后起之秀。近日,Be Group從Deutsche Bank(德意志銀行)獲得至少6000萬美元的貸款。這些資金將用于擴大和增強其主要服務,包括網約車、外賣和數字銀行。這是明擺著也想要在東南亞爭奪一席之地。

當然,火熱的東南亞市場任何時候都不會缺乏勇者。除了老對手外,其他領域的一些大佬也在試圖從中撈到點好處。

亞航去年收購了Gojek在泰國的業務,以在該國打造其超級應用程序,其中包括打車服務。近日,Tony Fernandes(亞航CEO)表示,目前僅在馬來西亞和泰國曼谷提供的網約車服務AirAsia Ride將在兩個月內推出其印度尼西亞業務,并且它還將在年底前獲得在新加坡的網約車運營許可證。亞航也看中了網約車市場這塊肥肉。

作者 | Mandy

來源 | 鯨維度(ID:Whale

END

關鍵詞: 競爭加劇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