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龍魚昆明工廠獲碳中和認證,成為我國糧油行業的首家碳中和工廠。梳理發現,在“雙碳”目標下,不少上市公司已獲得碳中和認證,也有公司通過相關項目建設,搶抓發展機遇。
(資料圖片)
來源:攝圖網
金龍魚昆明工廠獲全國糧油行業首家碳中和認證
2022年9月14日,益海嘉里金龍魚糧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金龍魚;證券代碼:300999.SZ)旗下益海嘉里(昆明)食品工業有限公司舉行碳中和工廠揭牌儀式,獲得現場頒發的碳中和認證證書。據悉,該工廠不僅是金龍魚第一家實現碳中和的工廠,還是我國糧油行業首家碳中和工廠。
金龍魚總裁穆彥魁表示,金龍魚已于今年啟動了碳盤查管理工作,為下一步制定碳目標打基礎。公司將積極推廣和復制昆明工廠實現碳中和的方法和路徑,爭取打造更多的碳中和工廠。
資料顯示,金龍魚主營業務為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公司主要涉足油籽壓榨、油脂精煉、油脂灌裝、專用油脂、油脂科技、水稻循環經濟、玉米深加工、小麥深加工、大豆深加工、食品原輔料、糧油科技研發等產業。
此次金龍魚昆明工廠順利通過碳中和認證,得益于工廠在工藝優化、包材減量、運輸優化等各環節加強節能降碳,同時有效布局綠電、光伏等清潔能源。
整體來看,2021年,金龍魚整體環保投入9.6億元,通過開展太陽能發電、稻殼再利用、沼氣回收利用等各項節能減排措施,共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783006噸CO2e;2021年,公司通過減少包裝材料2795噸,實現6733噸塑料循環再生,進一步減少因產品包裝產生的碳排放。
進入2022年,金龍魚在該領域繼續發力。
金龍魚2022年半年報顯示,今年1月開始,公司啟動一系列的溫室氣體核查及相關工作。包含2021年度溫室氣體核查工作、核心產品碳足跡認證工作、核心產品水足跡認證工作、碳中和工廠認證工作。報告期,公司共實施節能減排項目176個(含2021年繼承項目),其中已完成項目42個。計劃投入節能減排資金總計約1.9億元,預計可減少碳排放量超13萬噸。
此外,金龍魚也在其半年報中披露,2022年將繼續擴大可再生清潔能源利用,積極推進太陽能光伏發電和稻殼替代燃煤等項目,減少自身運營的碳排放量。
這些公司已取得相關認證
梳理發現,多家公司或旗下企業取得碳中和認證,此外,相關企業也在積極申請碳中和認證。
2022年4月8日,奧飛數據(300738.SZ)披露,公司獲得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指定認證機構頒發的2021年度公司自建數據中心的碳中和證書。
公告顯示,經指定認證機構按照國際標準ISO14064-1對廣州金發數據中心、廊坊訊云數據中心等所有自建數據中心自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核查,并通過注銷對應量的CCER(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I-REC(國際綠證)等碳排放產品完成對上述覆蓋時間內的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中和,由此獲得相應的數據中心2021年度的碳中和證書。
奧飛數據稱,此次獲得認證是公司數據中心碳中和及新能源戰略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公司將持續執行戰略方針,確保自建數據中心每年都能達到碳中和目標,為客戶提供“零碳”綠色數據中心服務。
博匯紙業(600966.SH)是國內造紙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主營業務為機制紙的生產和銷售,尤以高檔包裝紙-白紙板為主要產品,包括以紙漿為原材料的白卡紙及高端白板紙。博匯紙業2022年半年報披露,報告期內,公司白紙板系列、文化紙、瓦楞箱板紙順利完成產品碳足跡認證工作,并取得產品碳足跡證書。其披露,目前公司正在申請碳中和認證。未來,公司將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將能源消耗指標納入日常工作考核指標中,并加強相關方面的培訓工作,為未來參與碳交易及開展“雙碳”規劃打好基礎。
華測檢測(300012.SZ)旗下公司為多家企業或機構頒發了碳中和證書。其2022年半年報披露,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的持續推進,報告期內公司的雙碳業務實現快速發展。業務合作方面,子公司華測認證中標了“2022年浙江省碳交易納入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復查項目”及“云南省重點企業2020年度碳排放數據核查與復核項目-2標段”,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專業服務與技術支持。其為盼盼食品頒發碳中和證書,全國首家休閑食品行業“零碳工廠”誕生;為龍華區雙碳產業運營中心授牌儀式頒發碳中和證書、為中石化集團頒發多項產品碳足跡證書、為westgreen頒發西南地區首個建筑行業碳中和認證證書;聯合北京綠色交易所為中國首個“零碳”物流園區——京東“亞洲一號”西安智能產業園區頒發碳中和雙證書。
這些上市公司搶抓碳中和發展機遇
除了上述公司在碳中和領域出成績外,圍繞碳中和發展目標,僅今年9月份以來,多家上市公司相關項目上線,搶抓發展機遇。
9月15日,芭田股份(002170.SZ)公告披露,公司擬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聯合成立磷基能源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該聯合實驗室將主要圍繞磷系新能源材料、企業碳達峰與碳中和戰略規劃等方面,在前沿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技術平臺建立及人才培養等多層面進行廣泛合作。芭田股份將分三期向聯合實驗室投入研發經費,總計300萬元。
9月14日,陽光電源(300274.SZ)公告披露,公司作為有限合伙人與公司控股股東曹仁賢等共同出資設立合肥陽光仁發碳中和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該合伙企業認繳出資總額為10億元,重點投資于新能源產業的成長期項目,包括但不限于光伏、風電應用技術,先進儲能、氫能技術,電力電子轉換相關技術,節能環保技術,智慧能源、碳中和等相關領域。其中,陽光電源認繳出資額2.80億元,出資占比28%。
中國天楹(000035.SZ)9月9日披露,在國家積極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實現的大背景下,公司與通遼市人民政府等圍繞通遼千萬千瓦級風光儲氫氨一體化零碳產業園建設達成戰略合作,并于2022年9月8日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此外,嘉澳環保(603822.SH)9月7日披露,在“雙碳”的背景下,作為零碳能源的生物質源能將會發揮重要的作用,生物質新能源產業也將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期。公司計劃總投資40億元在連云港市灌云縣臨港產業區實施年產50萬噸生物航煤項目。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