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接昨天文中,繼續寫寫歐洲危局。
(相關資料圖)
歐洲其實每個國家都不大,即使經濟實力最強的德國,2021年gdp也僅為4萬億美元,僅是我國的四分之一。
但是歐洲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一極,一大原因是歐盟的存在,他凝聚了歐洲絕大多數國家,歐盟的GDP基本跟我國比肩。
歐盟順利運行的核心是德法。德法是歐盟成立和不斷壯大的主要操盤手,可謂是歐盟的靈魂所在,尤其德國。
現在歐盟面臨真正的危機,就是主心骨--德國已經被按在地上摩擦了。
昨天文中已經寫到,在烏俄沖突之下,德國喪失了原本的能源成本優勢,工業強國的根基正在被削弱。
與之同時,在政治地位上,德國也不斷受到挑戰。
最早的是烏克蘭。烏俄沖突爆發后,烏克蘭一度拒絕德國總統的訪問,甚至責問德國支援不利,讓德國顏面掃地。
隨之的是立陶宛。立陶宛多次一意孤行地中斷俄羅斯和其飛地的物流運輸,絲毫不顧德國的勸告。要知道德國在立陶宛是有駐軍的,立俄一旦爆發武力沖突,本質上是德俄沖突,但立陶宛卻絲毫不理睬德國的建議。
如今是波蘭。近日波蘭公開指責德國有“帝國主義”傾向,表示歐盟不需要德國的領導,而需要德國的自我約束。
一句話,德國在歐盟的老大地位正在受到嚴峻挑戰。沒有德國的歐盟,顯然只會愈發四分五裂。
二
如今這些小國敢直接跟德國叫板,無非就是仗著美國背后撐腰。
其實,美國對歐盟是覬覦已久。在我國崛起之前,歐盟才是美國主要打壓的對象,尤其歐元成立之后,直接威脅美元的地位,美國更是想方設法想拆散歐盟,但始終未能得逞。
直到歐債危機,美國給了歐盟重重一錘,歐盟多國陷入債務危機,但德國在歐盟的核心地位卻得到了加強,歐盟一體化的進程甚至由此得到破局。
但是德國終究是功虧一簣。在烏俄沖突之下,德國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地位都受到嚴峻挑戰,歐盟老大的地位是岌岌可危。
而美國在歐洲的控制力卻明顯增強。在烏俄沖突下,美國不僅加強了在歐洲的軍事影響力,而且順利控制了歐洲的能源供給,對歐洲的控制力是大大增強。
此消彼長,若德國繼續失勢,歐盟就徹底淪為美國可以隨意左右的工具。
對我們來說,之前在中米博弈中,歐盟多是保持中立立場,若歐盟被美國成功控制,全球的力量天平將會嚴重失衡。對我國來說,自然不是一件好事。
留給德國的時間不多了。就看下半年,德國能否及時剎住車,處理好歐盟和俄羅斯的關系,穩住歐盟的大盤,否則歐盟危矣。
三
回到股市。
不過,昨日跌幅過猛,今日的攻勢尚無法完全改變市場的頹勢,仍需進一步確認多方能否成功守住藍線。
繼續維持謹慎態度,讓子彈飛一會。
四
再看主線板塊。
以地產為首的大金融成了維穩中軍。保險、證券、地產今天均漲勢不錯,尤其家居建材漲幅更是靠前。之前文中說過,中報過后,地產產業鏈有望迎來修復,未料到來得這么快。
茅指數今天也表現不錯。愛爾眼科和愛美客昨晚披露業績,業績一般,今天卻漲幅不錯,這是一個不錯的跡象。不過今天茅指數的上漲,跟北上資金的凈流入還是有很大關聯,其穩定性仍需進一步觀察。
一類機會今天是繼續大調整。今天主殺的是前期強勢的品類,比如逆變器和動力電池,強勢股的殺跌,往往意味著殺跌進入尾聲,但也意味著最黑暗的時刻?,F在不急,耐心等待企穩。
整體來說,大金融和茅指數接棒一類機會撐起市場,這是好事,但是他們終究是中期邏輯欠缺,更多是穩住市場,市場想有大機會,還是需看一類機會能否企穩。
五
中期的大環境雖然恢復安全,但目前的交易價值一般。
原因就是一類機會尚未出現企穩跡象,如今要做,只能做地產為首的大金融或狀態不穩的茅指數。我對此是沒啥興趣的,我還是主看一類機會。
接下來,重點觀察兩點:
若出陽線,則可以在一類機會中擇機試倉。若不出,則繼續等待。
好飯不怕晚,一類機會此時越跌,后續機會只會越好。
就這。
文中任何觀點和建議不構成對證券買賣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和眾匯富不對任何投資做出任何形式的擔?;虺兄Z。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