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美國3690億美元規模的氣候投資法案通過,這將對全球新能源產業發展產生什么影響?
答:會提升新能源行業總體需求,加速新能源產業發展。
當地時間8月16日,美國總統喬·拜登簽署了總價值為7500億美元的《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The 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后簡稱《法案》)。
(資料圖)
《法案》規劃未來十年投入3690億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應對氣候變化,支持投資國內能源生產和制造業,包括對光伏電池板、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的稅收抵免,以及解決污染對低收入社區的影響,致力于到2030年將碳排放減少約40%。
《法案》對美國新能源產業的影響可從新能源車和光伏兩方面來看:
1)新能源車:主要內容為三家已經到期和多家即將到期的車企將重獲補貼,鼓勵制造業在美或與美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和地區生產?!斗ò浮分袉诬囎罡哐a貼7500美元,需同時滿足電池中規定比例礦元素開采與加工來自美國有自由貿易協定國家、電池規定比例在美國加工組裝或電動車最終在美國組裝兩大條件。補貼金額與現行政策相同,但取消了20萬銷量限制,即包括部分車企有望從2023年起重獲稅收抵免。在如今原材料漲價、高通脹背景下,此舉將有力刺激美國新能源車需求,據此,中信建投預計2022、2023年美國新能源車銷量為115、170萬輛,同比增速分別達76%、48%。
2)光伏:主要內容為ITC稅收抵免延期以及抵免比例上調,鼓勵本土產業鏈?!斗ò浮吩谔柲芊矫?,擴大了稅收抵免的比例以及期限,同時增加了對低收入社區的風能、太陽能項目的稅收優惠規模?!斗ò浮氛缴Ш?,可再生能源的稅收抵免政策(ITC)有望延長十年,同時在2022-2026年給予符合條件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企業30%的投資稅收抵免。此前預期為2022-2026年ITC比例依次為26%、22%、10%、10%、10%。在此背景下,美國地面電站需求增速有望上調,進而支撐美國光伏新增裝機長期平穩增長,長江證券預計2022、2023年美國裝機約26、40GW,同比增速分別為10%、54%。
據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預計,到2035年,僅美國政府的3690億美元氣候投資所能釋放的總投資規模就能達到1.2萬億美元,有望與RepowerEU的歐盟能源計劃共同向市場注入超5萬億美元的補貼,并在全球清潔能源領域掀起數萬億美元規模的投資熱潮。根據美國能源署的估計,到2030年,全球每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將增加兩倍,達到4萬億美元,進而有望在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的廣泛承諾。在各國積極推動下,新能源發電占比有望顯著提升,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數據顯示,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發電量或將占到西歐總發電量的60%,遠高于目前的35%,在美國和中國的比例也將分別從現在的23%和30%上升到38%。
問:光伏、風電、儲能為主的新能源基建持續獲得政策支持,這將帶來哪些新的增長點?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是否有望持續?
答:中國:自2020年9月我國在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3060目標”后,國內新型能源發展進入快車道。當前,從中央和地方的推進力度和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來看,新能源基建長期景氣度有較為堅實的保障。從短中期視角出發,自今年5月份《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發布以來,多個地區響應政策出臺相關穩經濟舉措,要求落實重大能源項目的核準、開工、建設等工作,規劃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的國際背景和經濟復蘇及高質量發展需求的國內背景下,國內新能源基建景氣度有較強支撐,風電光伏制造業和相輔相成的儲能、電網板塊都值得重點關注。
歐洲:2022年5月18日,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RepowerEU,計劃提出:1)2030年歐盟可再生能源總目標從40%提高到45%,2030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達1236GW,東吳證券測算對應2021-2030年均光伏裝機由81GW提高至106GW;2)到2030年,光伏發電能力翻倍,到2030年,裝機達600GW;3)分階段在新建住宅、工商業建筑上安裝光伏;4)到2030年,歐盟生產、進口各1000萬噸可再生氫氣等。同時,歐盟計劃到2027年增加2100億歐元投資,以支持REPowerEU計劃落地,減少對俄能源依賴,加速綠色轉型。
美國:2022年2月4日,拜登批準對進口光伏設備加征高額關稅的做法延長四年,但同時免除對美國大型項目上占主導地位的雙面太陽能板征收關稅;6月6日,白宮聲明將允許美國從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越南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兩年內不受關稅影響,有助于美國停滯項目重啟;《法案》正式生效后,美國可再生能源的稅收抵免政策(ITC)有望延長十年,稅收抵免額度也將超預期,利好美國光伏市場長期發展。
此外,印度、巴西等主要海外市場也推出相關政策支持新能源建設,海外新能源多點開花,有望維持較高增速和景氣度。
因此可以看到,無論是我國還是歐美都對于新能源基建給予很大的政策支持,從增速來看,光伏去年受制于硅料的產能瓶頸,裝機量增長有限,目前隨著市場上硅料產能逐漸釋放,未來幾年光伏裝機量有望迅速增長。儲能目前滲透率較低,但隨著風光配儲的占比提升,以及戶用儲能的推廣,未來的成長空間非常廣闊。
7月行業數據陸續出爐,當前新能源細分行業中哪些賽道、產業鏈環節保持相對領先?哪些賽道風險可能較大?
答:乘聯會發布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7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56.4萬輛,同比增長123.7%,環比-1.1%,前七個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303.0萬輛,同比增長123.0%。海外來看,歐洲九國電動車銷量12.9萬輛,同比-5%,環比-30%,前七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05萬輛,同比+4%;美國7月新能源汽車銷量8.6萬輛,同比+47%,前七個月新能源汽車銷量55.7萬輛,同比+47%。
得益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技術、布局及規模上的領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和增速都領先于世界。根據SNE Research的數據,2022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全球裝機市占率已經超過55%,相較于2021年有明顯提高,部分企業在市占率上領先全球。此外在電池材料領域,我國隔膜企業全球市占率達到74%;負極材料產量全球市占率90%以上;電解液市占率80%以上。在以上環節我國企業將有望保持強者恒強的地位。
同時要看到,2020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需求持續旺盛,許多鋰電池材料價格有明顯上漲,在較高投資回報率的驅使下,部分材料環節開啟了規模宏大的擴產計劃。據高工鋰電統計,2021年以來,多家企業紛紛加碼六氟磷酸鋰產能,規劃新增產能達37.7萬噸,行業預計,2025年六氟磷酸鋰的需求量將達到36.56萬噸,如果上述規劃產能順利釋放,則基本覆蓋了2025年鋰電池市場需求,甚至可能提前出現產能過剩。當然所謂擴產規劃,實際何時開工建成的不確定性較大,但仍需警惕產能過剩的風險。此外,相較于電池全球市占率的占比,我國鋰資源全球占比較低,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我國鋰資源儲量全球占比僅為7.26%,資源受制于海外的風險較大,近年來中國企業在股權層面上加大國際合作力度,有望加強鋰資源的自主可控。
7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這將利好新能源哪些賽道?
答:我們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升,補能資源如何與需求匹配成為關鍵問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指出,“十四五”期間建設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站600座以上,累計建成公共充電設施150萬個,利好換電/快充等補能基礎設施的景氣度,也有望促進配電網/微電網建設持續保持高景氣。同時,在分布式新能源快速發展背景下,本次規劃提出要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建筑一體化利用,增強電網分布式清潔能源接納和儲存能力,提高分布式電源與配電網協調能力,BAPV/BIPV 及配套儲能將持續獲得政策的積極推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