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之所以立溥儀為皇帝,而不立載灃,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與她的家族葉赫那拉氏有關。載灃的嫡母(不是生母)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也就是說溥儀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嫡孫子。雖然攝政王是載灃,但宮中實際權力在隆裕太后手中。
清末攝政王載灃為什么不稱帝?
【資料圖】
我是不是可以問:清初攝政王多爾袞為什么不稱帝?很明顯阻礙因素太大。
晚清攝政王載灃不能稱帝的原因很多,一一列舉出來,
1,慈禧定的制度已經偏向載灃。對比咸豐去世時的情況,咸豐逃命到承德,弟弟恭親王奕?只是全權議和大臣,選了八大臣輔政,兩宮太后制衡。
而慈禧的安排是隆裕太后分載灃之權,張之洞袁世凱等人輔政。載灃沒有必要發動政變稱帝。
2,載灃20歲監國攝政,位極人臣,親兒子是皇帝,太后又懦弱。
載灃還讓自己的兄弟們把持陸軍、海軍、財政大權,載灃無皇帝之名而有皇帝之名。雖沒有稱帝,別人都是把他當皇帝看的。
3,載灃20歲,兒子溥儀3歲,在中央到地方的一群老狐貍眼里都是乳臭未干。
況且溥儀的年號是宣統,就是宣宗道光帝的法統,實際上把父親奕譞和自己都尊做皇帝了。載灃當皇帝,唯一的變化就是自己有可能背上亡國之君黑鍋。
4,以當時的內外形勢,載灃可以做到大權獨攬,卻做不到稱帝自立。原因很簡單,如果稱帝自立,一定會遭遇列強干涉。
八國聯軍當初就是保衛光緒而來。最關鍵的是,北洋新軍明面上是清廷的實際上是袁世凱的,載灃如果自立打破平衡,袁世凱帶著各省各地實權派殺入北京,讓他攝政王也當不成。
5,載灃個人來看,后面的張勛復辟和偽滿洲國都是不參與的
。所以你可以說他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也可以說他是一個宿命論者。像稱帝這種逆天改命的行為,袁世凱做得出,載灃做不到。
另外,載灃在新中國成立后把醇王府捐贈給人民政府辦公使用,載灃這個人雖無大才,卻是政治上合格和優秀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