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億嘉和公布最新一期投資者活動記錄,對市場關心的問題做出回復,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產品條線拓展問題,作為機器人制造廠商,長期以來億嘉和主要面向B端電力領域的客戶,而客戶群體、產品條線相對單一,也是部分投資者詬病的問題,當下億嘉和努力向新領域拓展,希望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作為一家專業領域機器人生產企業,億嘉和長年深耕電力領域。從2022年年報數據看,億嘉和在電力行業營收超4億元,而非電力行業營收僅約3882萬元,盡管電力行業是公司支柱,但卻并未能看出明顯的成長性。2022年,億嘉和機器人產品營收同比減少62.05%,電力行業營收同比減少65.07%,億嘉和對此表示,下游客戶投資節奏變化,機器人智能設備招標規模有所下降,部分招投標、交付驗收等工作進度有所延后,最終導致公司機器人產品銷售下滑。
不可否認的是,2022年億嘉和的經營受到疫情影響,但綜合近年數據看,公司銷售毛利率一直難以提振,其中2020-2022年分別為60.57%、59.92%、32.79%,今年一季度同樣回升乏力,銷售毛利率為48.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也正因如此,市場對于億嘉和如何拓寬產品條線,涉足更多賽道十分關心。對此,億嘉和方面回應稱,公司拓展的新產品業務主要包括智慧共享充電系統、軌交車輛檢測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上述產品在南京、蘇州、常州、北京等多個城市都得到不同程度落地。
不過億嘉和也承認,目前新品對公司毛利率改善作用有限,主要是新產品沒有開模放量,成本比較高,等到規?;慨a之后成本預計有所下降。北京商報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億嘉和,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業內觀點認為,如今機器人研發牽涉的技術以及產業環節極多,企業專注于某一類機器人研發,有利于快速占領細分市場,但由于客戶群體有限,難免形成大客戶依賴,長期來看,反而給公司增加了不確定性。
對于市場現狀,產業觀察家洪仕斌指出,在如今機器人領域賽道不斷細分的背景下,拓展經營領域將不再是“跑馬圈地”,而必須拿出征服市場的關鍵產品,從而形成明顯的競爭壁壘,畢竟機器人領域中的玩家日益增多,從業競爭的壓力逐漸加大。
從投資層面也不難看出熱度,2022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513億美元,2017-2022年的平均增長率達到14%,其中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達174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率達到22%,過去一年,我國機器人投融資事件有358起,投融資總金額超過500億元。
熱錢催化下,新進企業如雨后春筍,僅服務機器人企業的數量便增長至10.5萬家,七年間增長超15倍,融資金額總計超過440億元,不過其中大多數企業“朝生暮死”也是尷尬的現實。
資深產業觀察家梁振鵬談到,若將目光投射向整個行業,機器人企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間找到平衡點。
部分券商觀點指出,隨著“十四五”進入后半程以及今年市場宏觀環境相對改善,電網投資或將有所提速,對億嘉和而言確是利好,但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新產品推廣進度不及預期等風險依舊高懸。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王柱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