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顯示面板行業正處于周期的“寒冬”。對于顯示面板企業來說,今年的寒意來得更早也更猛烈。2022年上半年,京東方A、深天馬A、TCL科技、龍騰光電的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48.94%、30.19%、90.25%、51.86%。+
其中,TCL科技半年報傳遞出重要信號:一方面,公司正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另一方面,其新能源光伏業務取得了重大突破。對于TCL科技來說,其究竟在面板行業“寒冬”中失去了什么?又將在光伏賽道的“暖陽”中迎來什么?
面板“寒冬”中的失
不久前出爐的TCL科技(000100)2022年半年報看點頗多。
看點一,是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營收同比增長13.6%,但歸母凈利潤卻驟降90.2%,從去年同期的67.84億元下滑至6.64億元,連去年的零頭都沒達到。若是按扣非凈利潤算,TCL科技甚至由盈利轉為虧損6.27億元。
TCL科技進一步透露,半導體顯示業務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同比下降了89億元。顯示面板行業的周期性由來已久,其主要由于產能變化導致。通常,顯示面板的需求比較穩定,但產能由于投資很大、建設周期較長,所以會在某些年份一下子釋放出來,導致市場的供大于求。
但影響或不止于單純的供需變化。TCL科技在半年報中對利潤為何消失解釋為三重因素的疊加:顯示終端需求低迷、地緣沖突導致訂單銳減、主要產品價格顯著下降。
按地區分類的主營構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TCL科技的外銷業務占營收比重與去年并無明顯差距,依舊維持在30%以上,但該業務在營收額同比增加近10億元的前提下,利潤卻從去年的83.67億元陡降至8.59億元,降幅高達89.73%。這一比例與凈利潤的降幅幾乎吻合。
而外銷業務的盈利低迷在毛利率數據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去年上半年,該業務毛利率為31.93%,今年同期僅剩3.16%。作為參照,內銷業務的毛利率則從去年上半年的15.77%增長至16.13%。
至于產品價格的顯著下降,這也是顯示面板行業周期性特點的副作用。依TCL科技所述,2022年上半年,“由于市場整體需求處于相對低迷的狀態,造成面板行業供過于求及庫存上升,面板價格呈下行態勢。”
顯示面板的價格下跌自2021年第三季度起便已現端倪。根據Omdia數據,2021年第三季度,TV面板價格平均跌幅達到12.9%,其中32英寸和55英寸等主流產品的價格跌幅居前。當期,TCL科技實現歸母凈利潤23.18億元,環比減少20.62億元。到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環比繼續減少,而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數據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
光伏“暖陽”下的得
所幸,身處“寒冬”中的TCL科技得到了“暖陽”的眷顧——公司新能源光伏業務迎來突破性增長。這是2022年半年報中的第二大看點,亦是眼下資本市場的期待所在。
根據財報,TCL科技新能源光伏業務產銷顯著增長,幾乎貢獻了相關業務全部收入的控股子公司TCL中環(002129)實現營收317億元,同比增長79.7%;實現凈利潤32.25億元,同比增長68.4%。新能源光伏業務占公司總營收比重也由2021年上半年的23.75%增至37.5%。
8月29日,就在半年報公布后的第三天,有145家機構投資者調研了TCL科技。除了關心公司未來在半導體顯示業務上的布局策略外,機構投資者們重點聚焦了諸如硅料投資的進展、與MAXN(最早研發IBC電池技術的企業)深化合作的目的等與新能源光伏業務有關的問題。
據TCL科技透露,公司與協鑫集團就10萬噸顆粒硅、硅基材料及1萬噸電子級多晶硅項目開展合作,實現了對于新能源光伏及半導體材料領域上游的布局。目前,顆粒硅項目與電子級多晶硅項目已開工建設。
而在同一天,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旨在圍繞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統籌推進電力裝備持續健康發展。計劃中多次提及光伏,涉及光伏電池及組件技術、智能光伏管理系統、光伏與5G基站和大數據中心融合發展等多項內容。
計劃的重點任務中還強調了要在電力裝備領域培育若干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標桿企業,以及鼓勵優勢電力裝備企業以多種方式加強國際產業合作。
在這些方面,TCL科技似乎走在了前頭。目前,公司新能源光伏業務已經構筑了數字化和工業4.0平臺,單爐月產、單公斤出片數、人機配比等指標不斷優化,旗下TCL中環銀川六期單晶工廠在拉晶環節的人機配比提升至人均384臺,人效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此外,基于對下一代差異化電池技術的前瞻性思考,公司年產能2GW的G12電池工程示范線也已建設完成。
與MAXN的深化合作則加快了TCL科技出海的步伐。此前,TCL中環公告擬以自有資金約2億美元認購MAXN公司發行的5年期可轉債,而募集資金將主要被用于Maxeon7產品的研發制造。
IBC電池是當前光伏電池技術路線中理論轉換效率最高的產品,而MAXN的相關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如Maxeon7,就具有較好的溫度不敏感性。一般的電池組件工作溫度會達到120℃左右,但同等工況下,Maxeon7的工作溫度只有50℃多,能夠顯著提高光伏發電效率及發電量。
實際上,TCL中環早在2020年就已成為MAXN的第二大股東。未來,隨著MAXN在全球產業的布局,TCL科技的新能源光伏業務的全球領先地位或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冷暖之間,TCL的深謀遠慮
上述145家機構投資者調研完TCL科技之后,真正發布研報的機構并不多。據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僅有瑞銀證券出具了研報。
與此同時,機構們對于TCL中環的熱情卻空前高漲。僅在8月,公司就收獲了十余份研報,其中大多數給出了“買入”評級。結合TCL中環對TCL科技的新能源光伏業務貢獻情況,很難不讓外界產生這樣的猜測:機構對TCL科技的關注,只是在關注其背后TCL中環的未來發展。
其實,TCL科技有它的深謀遠慮——推進多元化,掌握“核心技術”。這是藏在年報繁雜數據下的第三個看點,公司已為此布局多年。
2020年,即決定在上市公司框架下僅留存半導體顯示業務后的第三年,TCL科技迎來了兩大歷史時刻:公司名稱從TCL集團更名為TCL科技;斥資109.74億元摘牌收購中環集團(TCL中環前身)100%股權。前者從側面昭示了TCL科技希望成為一家科技驅動型公司的決心,后者則是公司在明確轉型發展路線后邁出的關鍵一步。
彼時,單晶硅片和半導體材料是中環集團的兩大核心業務。乍一看,和TCL科技的主營業務風馬牛不相及,但從產業鏈角度觀察,實則有著極強的聯動性和互補性。三星、LG、夏普等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的顯示面板企業,均是半導體、顯示面板、光伏協同發展。
而另一層意義在于,在經歷了2019年的營利雙降后,TCL科技為資本市場注入了強大的信心。2020年年初至2021年年初,TCL科技股價(前復權)實現了翻倍。
如今,TCL科技的目標更加明確:聚焦半導體顯示、新能源光伏和半導體材料的泛半導體戰略。不難看出,對于各項主營業務,TCL科技試圖做到“雨露均沾”。
誠然,顯示面板行業的周期波動尚未被熨平,但賽道未來景氣度不容小覷。中信證券預測,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到2025年有望超過6500萬臺。Omdia預測,全球車載屏市場2030年出貨量將達到2.38億片。
TCL科技適時提出了要在顯示面板領域完善中尺寸產品(對應車載屏業務)布局,改善小尺寸產品(對應折疊屏手機業務)經營狀況的轉型升級目標,意圖正是抓住行業發展的脈搏。
在新能源光伏業務上的布局,TCL科技的做法則頗具表率意義。2022年前后,歐美、印度等海外地區政府大力推動光伏制造產業鏈的本土化,試圖減弱對于中國光伏產品的依賴。但隨著TCL中環加碼投資MAXN,為國內企業應對海外光伏制造本土化提供了新的戰略思路。
而TCL科技的新能源光伏業務短短兩年時間就快速壯大,已然成為公司對沖顯示面板行業周期的重要手段。很難想象,在沒有新能源光伏業務的2022年上半年,TCL科技將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自谷底向上行,“追光者”TCL科技或許已經找到了屬于它的應對冷暖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