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資本市場活躍著很多與垃圾處理相關的環保類上市公司。去年7月上市的中科環保(301175.SZ)即是其中一家,近日該公司發布2022年年報顯示,營收與凈利潤雙增。鈦媒體APP發現,中科環保業務收益雖穩健,但與部分同行企業比,利潤額度并不大。
與此同時,與中科環保類似的多家公司在資本市場表現不突出,業內人士認為,原因是環保類行業“太穩”,這既是好現象亦是魔咒。
(相關資料圖)
項目質量高但規模難做大
中科環??偛课挥诒本?,主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旗下業務分類有四大項,分別是生活類垃圾處理業務、危廢處理處置業務、環保裝備銷售及技術服務業務、項目建造業務。
年報顯示,該公司營收約為15.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34%;歸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47%?,F金流約為4.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4.55%。全年營收及凈利潤均呈增長態勢。但與行業內一些企業相比,凈利潤額度并不大。
譬如,2022年光大環境(00257.HK)凈利潤雖同比減少超三成,但達到46.0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0.31億),盈利規模遠超中科環保;中原環保(000544.SZ)去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約為62.17億元、4.29億元,雖該公司凈利潤比上年同期減少15.74%,但仍高過中科環保。
包括像旺能環境(002034.SZ),僅從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中披露的年初至報告期末數據看,營收約為23.29億元,凈利潤約為5.4億元。其業績數據亦超過中科環保去年全年。
中科環保內部一位負責人分析認為,公司與前述提及的旺能在業務結構上比較相似,但規模的確存在差異。中科環保發展時間比旺能長,但作為脫胎于中科院的企業,從歷史沿革看,在強調“產融結合”背景下,主要方向是致力于“從書架到貨架”,當時科學院并未考慮盈利。最初從循環流化床(指采用沸騰燃燒方式的生活垃圾焚燒爐)起步,后定理念為行穩致遠,“對一些收益率過低、風險較大的項目,我們一般也不愿意承接”。
上述人士接著分析稱,中科環保整個規模雖然不大、項目數量不多,但每個項目的收益率和質量比較高,“當然這是雙刃劍,太過穩健,令我們發展與同行業比慢一些,導致我們整個規模比人家小一些”。
圖源:中科環保財報
財報顯示,去年中科環保生活垃圾處理量284.96萬噸,污泥處理量3.3萬噸,餐廚處理量6.39萬噸,醫療廢物處理量0.4萬噸;上網電量75097.34萬噸,供熱量89.80萬噸。產能提升方面,新取廣西藤縣低碳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及常寧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防城港項目(二期)、晉城項目及海城項目陸續投產,產能逐步釋放。此外,去年中科環保在寧波兩個項目實現聯網供熱,年供熱能力超百萬噸。該公司打造的綿陽循環經濟產業園亦被評為首批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
截至目前,中科環保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在手訂單總規模14750噸/日,已投產規模8550噸/日。在裝備銷售與技術服務方面,去年簽署華中最大循環經濟產業園核心項目,與武漢市簽署相關千子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合同,并取得中國臺灣桃園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輔機設備供貨及泰國Maha Saraham輔機設備供貨訂單,實現境外業務突破。
行業特殊且透明難有概念加持
去年國家下發的相關文件指出,到2025年,城鎮環境基礎設施供給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加快補齊重點地區、重點領域短板弱項,構建集污水、垃圾、固體廢物、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設施和監測監管能力于一體的環境基礎設施體系。屆時,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0萬噸/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能力比重達到65%左右。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圖源:中科環保財報
政策端利好對行業是鞭策更是機遇。眾所周知,垃圾是焚燒發電的原料,其產生量與城市人口數量、消費習慣緊密關聯,具有穩定且逐步增長的特性。這是該行業受季節性或周期性變化的影響相對較小的原因。穩健發展固然是好事,不過包括中科環保、中原環保等相關公司在內的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亦表現“太穩”。
截至4月7日收盤,中科環保報收于6.22元/股,微漲0.81%;中原環保報收于6.36元/股,微漲0.32%;富春環保(002479.SZ)報收于4.83元/股,微漲0.42%;興蓉環境(000598.SZ)報收于5.09元/股,微漲0.79%;旺能環境報收于17.73元/股,微漲0.28%。從股價到漲幅,相對某些熱門行業,每家均低的比較“穩”。
據前述中科環保內部人士表示,“整個行業包括我們自己當發布定期財報(時)股價不一定會漲,像我們盈利很好,同比增長率去年行業排前三,結果出來后,股價往下直掉,挺尷尬?!?/p>
該人士認為,公司所處公共設施版塊的基礎民生行業,由于較為特殊、透明,沒法像類似IT行業一樣“做一些概念”,當產能、項目披露后,專業人士大概能測算出公司營收情況,因此股價不會受太多影響。另一個原因是,公司去年剛上市,“我們的流通股都是散戶,大股東包括所有戰略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大部分都鎖著沒動。散戶情緒相對不理性,受大盤、政策影響時可能換手率很高,所以我們股價容易出現波動?!?/p>
年報顯示,分產品看,去年中科環保生活類垃圾處理業務、危廢處理處置業務營收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1.96%、21.10%。環保裝備銷售及技術服務、項目建造業務、其他業務三項營收則分別比上年同期減少4.14%、1.03%、14.49%。
當然,這其中生活類垃圾處理業務占營收比重最高達52.68%,占比42.16%的項目建造業務減少幅度并不大,其余下滑業務占比均較小。
對于下滑的原因,前述內部人士表示,純粹因去年會計政策有變,“導致我們必須把這塊業務收入確認”。從地區看,除華東、東北、華南營收增長,華北、西南分別比上年減少36.41%、10.49%。對此,該人士表示,這主要受建造收入的影響,同樣是因為會計政策調整,“這塊收入等于建造過程中,比如可能建到30%就必須確認到營收中,正常銷售會有很高毛利,而我們只是按很低的毛利去確認,所以營收與去年比會有點差異”。
圖源:視覺中國
加大研發投入,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鈦媒體APP注意到,中科環保去年研發投入約2931.31萬元,同比大幅增長66.75%,近三年復合增長率84.10%。這一研發費規模高于華新環保(301265.SZ)去年的1775.97萬元,低于中原環保8157.44萬元,但后兩者與上年同期比,研發費分別減少33.55%、11.28%。
上述數據顯示,相對于同行,中科環保在研發方面持續加注,以防不進則退。前述內部人士舉例稱,隨著環保政策要求日益提高,加之垃圾種類變多,原先的循環流化床處理能力不夠,國內都在引進歐洲的爐排爐技術(指采用層狀燃燒方式的生活垃圾焚燒爐)去處理,“我們當時也把循環流化床在不停產情況下去改造,我們屬首家改造”,現在基本上主流都采用爐排爐技術。
技術革新對中科環保所處的行業而言,極具緊迫性,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財報指出,若公司未來無法持續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未能匹配廢棄物特征變化并及時跟進技術迭代升級,或未能滿足國家關于廢棄物處理處置相關環保等方面要求,公司可能由此存在競爭力下降、盈利能力下滑風險。
基于對未來風險的未雨綢繆,中科環保不斷增加研發投入。譬如,由該公司自主研發的PNCR垃圾焚燒煙氣脫硝技術已實現外部銷售,進入市場應用階段。與此同時,主要研發項目多效合一煙氣凈化技術工藝、飛灰電爐熔融無害化技術等已陸續進入中試階段。
圖源:中科環保財報
鈦媒體APP注意到,2022年中科環保報告期投資額約為7.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33%。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約為-6.23億元,上年同期約為-6.27億元。針對該數據連續兩年負值的情況,前述中科環保內部人士表示,像建設一個發電廠“沒4、5億出不來”,只要上馬新項目簽了協議,“政府就要求我們辦手續建廠,這塊錢肯定要陸續往里投”。對于2023年中科環保是否會繼續投資新項目,該人士表示肯定,并稱今年至少要“投個7.5億出去”。但新項目會鎖定哪個城市,該人士表示不便透露。
對于今年中科環保是否會募資,該人士表示,依目前公司現金流狀況即使不募資亦比較充裕,并稱“我們本身是中科院的企業,大股東中科集團實力也是比較雄厚的”,未來有資金需求的話會做一些再融資、非公開等,主要根據具體賬上現金流情況來通盤考慮。至于2023年是否會并購公司,其表示“這個我們在看,比如常寧項目就是我們并購而來”。
前述中科環保內部人士表示,整個行業前兩年用特許經營權搶灘圈地,搶到一塊地域別家就進不去,但這兩年,更注重運營、提質、增效?!安还饪宽椖?、產能去擴張,要在自動化層面去節約能源,減碳、截污、成本降低”,這些全做到位,相應收益亦會提高。該人士強調,為環保達標,內部肯定要做“技改、升級、研發”。(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方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