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間,海欣食品(002702.SZ)發布公告,為擴展高端海洋水產預制菜領域業務,公司計劃以自有資金收購福建東鷗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東歐食品)51%股權,價格不超過1326萬元,并與福建省綠怡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持有東歐食品49%的股權)同比例向東歐食品增資2000萬元,其中海欣食品認繳出資1020萬元。
(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東鷗食品成立于2023年3月28日,也就是說東鷗食品剛成立1周左右,海欣食品為什么要收購一家新成立的公司?
標的公司成立僅1周,卻值1326萬元?
收購的背后或許暗藏玄機。公告顯示,東鷗食品主營業務為鮑魚及預制菜的加工、銷售等,公司法定代表人為肖華堅。公司收購的理由是肖華堅等核心管理團隊曾投資設立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兩家公司也從事與東鷗食品相同的業務。從項目區位和渠道看,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所在地福建省連江縣是鮑魚產業的中心,有海洋產業資源優勢,鮑魚產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其次,出于對肖華堅人及其團隊的信任和看好,他們在鮑魚產業投資和布局方面擁有多年經驗,并且在鮑魚預制菜研發和精深加工領域建立了獨特的工廠制造品牌,具有做強做大鮑魚行業的經驗和先發優勢。
目前,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將公司主要經營業務全部轉接給了東鷗食品,且兩家公司持有的專有技術、全部商標已無償轉讓給東歐食品。此外,東鷗食品計劃通過交易方式獲得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的經營性資產、業務、品牌、渠道和人員等,同時海欣食品要求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在轉讓過渡期后將停止從事鮑魚及預制菜的生產和銷售業務。
而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一系列慷慨轉讓的行為似乎讓東鷗食品看上去似乎有價值了許多。值得一提的是,晨洛食品在2022年7月因提供不真實的統計資料而被監管部門罰款。晨洛食品有限公司在向國家統計局報送的工業產值報表中,將工業總產值上報數高于實際數469.2萬元的行為被查出,違反了相關規定,因此被罰款3000元。
海欣集團的收購策略可能是通過收購東鷗食品來獲得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的核心業務和優勢資源,從而提升自身在高端鮑魚預制菜產業的競爭力。令人疑惑的是,為什么海欣集團選擇通過收購東鷗食品而不是直接收購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公司是否認為收購東鷗食品比直接收購晨洛食品和辰豐生物更有利以及東鷗食品是否值1326萬元?針對上述問題,鈦媒體APP致電海欣集團,截止發稿暫未得到回復。
鈦媒體APP發現,海欣食品之前收購的子公司也存在一些問題,旗下子公司浙江魚極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魚極食品)也多次遭到環衛處罰。據悉,魚極食品因在廠區排放的廢氣超過了國家標準、存在廢水未經處理排入污水管網的以及廢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的情形,因上述行為被累計罰款76.78萬元。而海欣食品另一家子公司江蘇百肴鮮食品有限公司(下稱百肴鮮)出現商譽暴雷,公司曾在2021年對百肴鮮計提商譽減值準備487萬元,導致2021年海欣食品虧損加劇。
毛利率波動大,產能利用率低
不久前,海欣食品披露了2022年業績預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500萬元-7500萬元,預計扭虧為盈,而公司目前尚未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在此背景下,海欣食品先拋出定增預案,募集資金部分用于水產品精深加工及速凍菜肴制品項目(速凍菜肴制品項目屬于預制菜行業),定增革命尚未成功,公司隨后又拋出對外投資收購股權及增資的計劃,可見海欣集團拓展預制菜業務的野心。
先來看預制菜行業發展趨勢,2021年我國預制菜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136.6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8361.7億元,國內速凍菜肴制品市場近年來成長迅速,但其行業發展仍處于早期階段,未來市場空間較大。
再來看海欣食品的經營狀況如何,從營收上來看,海欣食品主要產品種類為速凍魚肉制品及肉制品、常溫休閑食品、速凍米面制品、速凍菜肴制品四大類。2020年-2021年,海欣食品的營收分別為16.06億元、15.5億元,2021年營業收入同比降低3.45%,主要是速凍魚肉制品及肉制品銷售收入下降所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戰略性的選擇放棄了部分米面產品,將重心轉至速凍菜肴制品,報告期內,海欣食品實現的營收10.95億元,其中速凍魚肉制品及肉制品營收為8.54億元,營收占比高達70%,而速凍菜肴制品實現營收1.08億元,雖然營收大幅度增加,但是速凍菜肴制品營收僅占比9.86%。
此外,2020年-2021年,海欣食品毛利率分別為 24.64%、19.22%、21.49%,可以看出,2021年海欣食品毛利率下滑嚴重,同比下降5.42個百分比,主要是速凍魚肉制品及肉制品毛利率貢獻下降所致,2022年前三季度海欣食品綜合毛利率有所回升,回升2.27個百分比,主要是速凍菜肴制品毛利率貢獻增加所致。但是,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海欣食品的速凍菜肴制品毛利率分別為17.28%、-1.92%、22.95%,毛利率波動較大。對于速凍菜肴制品毛利率波動較大的原因,鈦媒體APP致電海欣食品,截止發稿暫未得到回復。
從產能利用率上來看,2020年- 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整體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05.33%、88.24%、72.76%,可以看出公司產能利用率較低且持續下降,公司稱其原因是產能、產量披露口徑及公司逐步增加小規格包裝產品等原因所致。若僅考慮公司產成品的產能、產量,2020年-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20.16%、99.84%、76.68%。盡管海欣食品稱其產成品整體產能利用率水平較高,但是速凍菜肴制品的產能利用率維持在78%左右,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李若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