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鴻安機械:前員工變身勞務供應商,競爭對手竟成了第一大客戶 | IPO觀察

經歷了兩輪審核問詢、一輪審核中心意見落實之后,蘇州鴻安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安機械”)即將迎來IPO大考。根據安排,鴻安機械于3月23日首發上會。

鈦媒體APP注意到,鴻安機械收入規模雖然保持正向增長,但是多為“紙上富貴”,應收賬款及應收質保金不僅逐年攀升,且2022年上半年更是占到同期營收的107.18%。另一方面,鴻安機械收入對前五大客戶依賴較為明顯,其中第一大客戶大福集團貢獻收入超兩成,然而大福集團竟然還是競爭對手。此外,鴻安機械愛和熟人做生意,前員工李艷在辭職后閃電設立多家勞務公司,次年即成為鴻安機械第三大勞務供應商,并于2020年、2021年升級為公司第二大、第一大勞務供應商。


(資料圖)

過半收入依靠前五大客戶,第一大客戶被列為競爭對手

招股書顯示,鴻安機械主要從事智能物流技術裝備的研發、設計、制造和銷售,并提供專業化的項目實施及運維服務。鴻安機械自稱,經過近二十年的技術積累和業務發展,公司已成為電商新零售、潔凈工廠、食品飲料、醫藥化工、服裝煙草、新能源等多個行業的知名設備及服務提供商。

財務數據顯示,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以下統稱“報告期內”),鴻安機械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544.74萬元、42265.35萬元、51297.27萬元、19241.33萬元。收入規模攀升的背后,大客戶貢獻度顯得尤為重要。報告期各期,鴻安機械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5.72%、87.88%、72.26%和52.49%。

報告期內,鴻安機械第一大客戶均為大福集團,對應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1061.66萬元、15468.19萬元、18554.41萬元以及4095.88萬元,占鴻安機械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0.7%、36.6%、36.17%、21.29%。2019年,鴻安機械半數以上的營業收入來自大福集團。

招股書還顯示,報告期內,鴻安機械項目實施業務收入分別為14590.15萬元、11670.92萬元、12891.24萬元、2225.32萬元,主要客戶為大福集團,報告期各期公司對大福集團的項目實施業務收入占當期項目實施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9.84%、98.98%、98.35%和87.07%。

據公開信息,鴻安機械成立之初便與大福集團合作,從部分產品制作開始,拓展到智能搬運子系統承接、項目實施、運維服務等業務,并參與了大福集團在國內的眾多知名項目。

資料顯示,大福集團成立于1937年,總部位于日本大阪和東京,是一家物料搬運系統集成商及設備制造廠商,主要從事存儲系統、輸送系統、分揀和揀選系統、信息系統等多種物流設備以及信息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及服務主要應用于電子商務、食品、藥品、化學品、機械、半導體、液晶制造、汽車制造、機場等行業。大福集團2021年營業收入達43.9億美元。

然而,鴻安機械還將大福集團列為競爭對手。作為擬上市公司,為何向競爭對手銷售收入如此之高?是否存在對大福集團單一依賴?

鴻安機械坦言,若公司第一大客戶大福集團大幅減少或停止與公司的業務合作,將對公司的營業收入和營業利潤造成較大影響,并對公司的經營業績造成顯著的不利影響。

雖說收入規模出現增長,但利潤規模出現大幅下滑。報告期內,鴻安機械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29.68萬元、7255.34萬元、7926.37萬元和908.85萬元。2022年1-6月,公司歸母凈利潤下滑71.33%,主要系公司生產經營受到原材料成本上升、項目進度不及預期等不利因素影響,主營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同期下滑所致。

回款壓力持續加大,應收賬款及應收質保金遠超營收

由于鴻安機械下游用戶對自身自動化工廠、物流配送中心等投資建設,形成了對智能物流技術裝備的需求。這些用戶的固定資產投資一般遵循一定的預算管理制度及流程,公司項目的驗收及銷售收入的確認一般較多集中在下半年。報告期內,公司的項目實施業務具有單個合同金額大、項目數量少的特點,容易產生項目實施業務收入確認集中在單一季度的情況,進一步加劇了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季節性波動。

數據顯示,2019年度至2021年度,鴻安機械第四季度收入分別為7738.58萬元、16600萬元和27908.14萬元,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8.69%、39.31%和54.5%。這種情況下,導致了鴻安機械一部分是“只見數字不見現金”的應收款項。

根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各期末,鴻安機械應收賬款及應收質保金合計凈額分別為7055.41萬元、10650.88萬元、17514.92萬元和20622.66萬元,占各期末資產總額的比例分別為20.58%、21.35%、26.71%和29.11%,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98%、25.2%、34.14%和107.18%,占比均較高,且在不斷增加。

此外,2020年和2021年,鴻安機械的應收賬款和應收質保金增速分別為50.96%和64.45%,而同期營業收入的增速則分別為1.73%和21.37%,其應收增速已經明顯超過營收增速,2022年上半年應收賬款及應收質保金更是超過同期的營收規模。這意味著其賒銷規模在不斷增大,應收賬款相關風險也越來越高。

應收賬款激增,意味著大量資金被客戶占用,一旦客戶回款出現大量逾期,很可能會導致資金鏈緊張,引發流動性風險,因此應收賬款風險不容忽視。

鴻安機械亦表示,未來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及應收質保金余額可能會進一步增加,若公司主要客戶的經營狀況發生不利變化,則可能導致該等應收賬款及應收質保金不能按期或無法收回而發生壞賬,將對公司的生產經營和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2022年上半年,鴻安機械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由正轉負。鴻安機械稱,主要系2022年上半年客戶回款周期有所拉長,導致期末應收賬款余額較往年大幅增長。

公司應收賬款逐年攀升的具體原因是什么?是否與行業變動趨勢一致?回款周期是多久?帶著前述疑問,鈦媒體APP向鴻安機械發去調研函,截至發稿未能收到相關回復。

愛和熟人做生意,重要勞務供應商現前員工身影

據悉,鴻安機械向客戶提供智能物流技術裝備,以及項目實施和運維服務,相關產品及服務銷售均需要外購勞務參與實施。

據招股書,公司外購勞務的規模較大,報告期各期采購安裝運維勞務的金額分別為8087.78萬元、7568.91萬元、8863.1萬元和5692.1萬元,占采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為44.26%、40.89%、27.74%和34.77%。

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內,公司勞務外包規模分別為10253.15萬元、7676.92萬元、9070.55萬元和1855.5萬元,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分別為35.71%、27.27%、26.13%和12.74%。報告期各期,鴻安機械向同一控制下合并口徑的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金額分別為4972.45萬元、4330.95萬元、5319.32萬元和2825.44萬元,占各期勞務采購總額的比重分別為61.48%、57.22%、60.02%和49.64%。

鈦媒體APP發現,在鴻安機械外購勞務規模較大的背景下,公司前五大勞務供應商中出現了前員工李艷的身影。據招股書,李艷,2018年3月離職,系蓬溪輝創機電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等8家勞務供應商的控制人,相關業務起始于2019年度,即發行人員工離職后,創業開辦安裝服務機構,并成為鴻安機械勞務供應商。

從交易來看,李艷實控企業次年即成為鴻安機械第三大勞務供應商,并于2020年、2021年升級為公司第二大、第一大勞務供應商。報告期內,鴻安機械與李艷控制供應商交易金額總計分別為874.7萬元、1048.74萬元、2056.38萬元和663.16萬元,占發行人勞務總采購的比例為 10.82%、13.86%、23.2%和 11.65%。前員工離職后火速成立多家公司,并且與鴻安機械閃電合作,背后是否有隱情頗受關注。

無獨有偶,單紀偉也是鴻安機械前員工,2010年2月離職。單紀偉系勞務供應商上海賽疊拓工程技術服務中心的歷史股東、蘇州升達威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東。2019年、2020年鴻安機械與單紀偉控制上海賽疊拓工程技術服務中心交易金額總計分別為228.04萬元、77.16萬元;與蘇州升達威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朗涵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分別在2021年、2022年上半年有過交易。

另外,任衍國系鴻安機械現員工,系勞務供應商無錫德普機電工程安裝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2019-2021年,鴻安機械與無錫德普機電工程安裝有限公司交易金額分別為103.49萬元、120.74萬元、331.31萬元,占勞務總采購的比例為1.28%、1.6%、3.74%。

據天眼查顯示,無錫德普機電工程安裝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2月,注冊資金100萬元。從時間上算,無錫德普機電工程安裝有限公司成立首年就與鴻安機械進行合作。

成立之初,無錫德普機電工程安裝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任衍國,而后變更為張保聚。2021年10月22日,任衍國退出,目前任衍尚為該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衍國一進一出之間,又是否有貓膩呢?相關情況,鈦媒體App將持續關注。(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劉鳳茹)

關鍵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