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創業邦獲悉,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創新企業碳佳科技宣布完成了由IDG資本獨家投資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助力碳佳邁向量產與商用化新里程。同時,碳佳科技A輪融資也正在啟動中。
碳佳科技孵化于斯坦福大學博士創業新材料項目,多年來一直專注于研究、生產應用于新能源電池的新一代高端材料。碳佳的獨創TANO3D專利技術可以精確合成新型可控的三維微納結構材料,作為平臺型技術可衍生出多種創新產品,包括硅碳負極、鈉電硬碳負極以及鋰電快充硬碳負極,實現高能量、高首效、高循環,且使用最易得的大宗材料即可合成,流程簡短,易于快速實現規?;慨a,在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有顯著的性能和成本優勢。
在政策驅動和市場需求增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行業得到迅猛發展,尤其是以鋰離子電池為能源供給的電動汽車、消費電子等。但是傳統鋰離子電池采用的傳統石墨負極比容量已達到372mAh/g的理論極限最大值,已經無法滿足終端消費者對長續航及快充性日益提升的需求。當下,具有極高能量密度(純硅理論比容量可到4200mAh/g)和首次效率(85%+)的硅碳負極被普遍認同是石墨之后的下一代新型負極材料,有望直擊石墨負極性能瓶頸,在新能源市場開啟爆發式增長;但是硅碳負極材料的應用依然存在高膨脹、低循環、高成本等難以解決的常態化痛點,業內依舊面臨降本與規?;慨a的挑戰。
碳佳科技的新型TANO3D專利技術可以針對當前硅碳負極材料遭遇的痛點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相比業內受限于現有材料框架,性能難以突破,碳佳可實現源頭上創造三維微納結構材料,大幅提升能量密度與首效的同時,保證了更好的膨脹率與循環穩定性,并具有成本優勢,可快速實現規?;慨a。目前碳佳硅碳負極產品已送樣多家頭部電池廠商,進展良好。
此外,基于TANO3D專利技術,碳佳還從源頭上精確調控,開發了鈉電硬碳和鋰電快充硬碳兩大創新級產品,構筑堅實護城河。同時碳佳正在開發產線中,可供各大產品系列共用,為產品的快速量產與與商業化保駕護航。
碳佳科技創始人陳書鋮博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師從國際知名華人學者鮑哲南教授。陳書鋮博士所研究的項目在前沿基礎研究和后續產業化轉化中均取得了突出成績,已發表新型應用材料相關專業論文及專利40余篇,論文引用超5500次;同時碳佳亦有來自于普瑞斯、宣偉、強生等國際化名企的豪華產業化專家入駐,擁有業內頂尖產研結合團隊。碳佳科技目前已成立了硅谷前沿實驗室,并在北京、寧波建有運營與實驗中心,打造全球化產研布局,有志于引領新能源負極材料的創新,和中國的新能源行業一起成為賽道領航者。
碳佳科技創始人陳書鋮博士表示:硅碳技術的創新已經到了產業化的突破點,美國多家公司已經開始產業化的測試。碳佳科技的創新技術不是簡單的工藝改造,我們從源頭上創造新材料。我們的技術簡單可控多調,易放大量產。同時,我們采用大宗常規原材料,充足便宜,能夠幫助新能源電池企業降本增效。碳佳科技在IDG資本的注入后將加速布局中試產線,從克級實驗室產品到公斤級產品放大,再到噸級產品的放量生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