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相關資料圖)
3月8日晚間,春秋電子(603890.SH)披露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22年營收、歸屬凈利潤雙降,其中歸屬凈利潤“腰斬”。至于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主要歸咎于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整體下降,筆記本電腦結構件需求放緩。
鈦媒體APP注意到,在消費電子需求疲軟背景下,春秋電子在布局汽車電子領域以期形成新的盈利增長點。汽車電子市場前景可期,但市場競爭激烈,春秋電子的汽車電子業務何時能扛起業績大旗,還有待觀察。
2022年凈利同比下降49.09%
業績快報顯示,春秋電子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8.33億元,比上年減少3.9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億元,同比下降49.09%。
回溯來看,對于2017年12月上市的春秋電子而言,去年是公司上市以來歸屬凈利潤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
2017年,公司營收17.40億元、歸屬凈利潤1.6億元。上市次年,公司便遭遇營收微增歸屬凈利潤下降的尷尬。當年公司歸屬凈利潤同比下滑32.01%。此后,公司重新回到高速增長的軌道。到2021年,營收達到39.90億元,5年時間翻了2.29倍;歸屬凈利潤則到了3.06億元,翻了2.89倍。但到了2022年,業績卻急轉直下。
對于業績下滑的原因,春秋電子表示,報告期內,受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整體下降的影響,筆記本電腦結構件需求放緩,公司及部分子公司生產經營及投資進度受到影響;同時,公司多家子公司相繼投產運營,管理成本提升,在未能形成有效規模效應前壓縮了公司的利潤空間。
另外,報告期內,受美聯儲加息影響,美元匯率波動較大,對公司的遠期結匯售及期權業務產生了不利影響。
分季度來看,去年的營收在第二季度出現下滑。歸屬凈利潤則從第一季度就出現下滑,2022H1盈利4905萬元,同比下滑38.19%;第二季度下滑幅度收窄,到第三季度還一度扭轉趨勢,盈利7571萬元,同比增長31.22%;第四季度則再度陷入下滑,且下降幅度明顯加大。
資料顯示,春秋電子成立于2011年,主營業務為消費電子產品結構件模組及相關精密模具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屬于消費電子產品主要結構件細分行業;公司的主要產品為筆記本電腦及其他電子消費品的結構件模組及相關精密模具,是行業中的領先企業之一。
據了解,近幾年,疫情催化了個人電腦品類的購買需求,但同時也提前透支了消費。在2022年個人電腦產業急轉直下,高庫存、低需求導致出貨量大幅下滑。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數據,2022年全年全球PC出貨量年同比下跌15%。
布局汽車電子領域
消費電子寒冬之下,不少產業鏈企業相繼布局新業務,以期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例如,春秋電子可比上市公司,勝利精密(002426.SZ)去年9月曾拋出擬投資56億元跨界進軍鋰電池材料領域,同時擴產光學膜產能的“驚人”計劃。
此外,國內精密制造龍頭立訊精密(002475.SZ)以消費電子領域起步,逐步將精密制造能力橫向復用至汽車等其他領域。
消費電子結構件與汽車電子結構件在技術上的相關性,也讓春秋電子也將公司未來的業績增長點放在了汽車電子領域。2021年12月,春秋電子拋出發行可轉債計劃,募集5.7億元用于公司年產500萬套汽車電子鎂鋁結構件項目建設和補充流動資金。其中,汽車電子結構件主供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汽車。
根據春秋電子披露的機構調研記錄,目前,公司汽車電子板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盈利能力,車載屏系統鎂鋁件已經進入量產化階段。目前公司已獲得天馬微、群創光電、長春富賽等知名汽車電子廠商的認證,與多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及其供應商形成務關系,下游產品涵蓋蔚來、小鵬、比亞迪、寶馬、吉利、大眾等新能源車型。在訂單的結構方面大概是3C產品結構件約占 95%,汽車電子結構件約占5%。
當前,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變革,驅動全球汽車電子市場持續增長。Statista數據表明,2020年全球汽車電子市場規模約為2180億美元,到2028年有望達到4000多億美元,增長逾80%,年復合增長8%左右。
隨著智能網聯汽車被列為國家的重要戰略方向之一,汽車電子行業的增長潛力還將得到進一步釋放。在政策刺激和5G網絡建設帶來智能化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機遇下,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科技/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汽車電子產業。
縱然強敵環伺,初入汽車電子領域的春秋電子計劃在5年的時間里不斷提升汽車電子結構件的占比,最終達到汽車電子結構件占比 95%,3C 產品結構件占比5%的目標。不過,公司能否突圍達成“小目標”,轉換公司業績增長動能,還有待觀察。(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夏峰琳)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