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融了300億的威馬被討薪,盤點造車新勢力背后的資本江湖


【資料圖】

日前,由于威馬大幅降薪、社保資金去向不明,以及延遲薪資發放日期,部分員工前往威馬黃岡工廠門口拉橫幅維權。

據網傳圖片顯示,疑似多名威馬員工在黃岡生產基地門前拉起白色橫幅,指責威馬長期拖欠員工薪資、侵犯員工利益,要求威馬結清欠薪并按照勞動合同進行經濟補償。

有報道稱,今年2月,威馬汽車一筆于1月官宣的20.1億元融資款項未到賬,直接導致威馬方面的資金緊張。同時威馬汽車有“將所有部門預算縮減25%”的計劃,以確保公司在今年二季度內完成在香港上市。

睿獸分析顯示,威馬汽車已累計完成至少10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目前所有造車新勢力中,IPO前融資的最高金額。

2018年9月,威馬汽車實現首款車型EX5的量產交付,是一眾造車新勢力中,較早實現量產的企業。2019年,威馬汽車的年度銷量僅次于蔚來,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到了2022年,其銷量僅不到造車新勢力第五名零跑汽車的三成。

如今,由于資金極度緊張,威馬這家曾經的新勢力頭部品牌正在絕境中掙扎,不禁令人唏噓不已。

與威馬一起按下暫停鍵的還有由李一男所創建的牛創新能源,日前也有倒閉的傳言。

著名投資人閻焱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造車新勢力絕大部分會“死”掉,最后能活下來的就那么幾家寡頭。

據統計,最高峰時市場上總共有約58家造車新勢力,如今已所剩不多。2019年前后,“蔚小理”先后赴美上市。幾乎于此同時,樂視、拜騰、賽麟等造車新勢力則迎來了首波倒閉潮。

近來,吉利旗下極氪、上汽旗下智己、廣汽旗下埃安等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子品牌在資本市場動作頻頻。嵐圖、智己估值達到近300億元,埃安估值更是超過千億元。以埃安、極氪為代表的第二輪造車新勢力IPO潮即將來襲。

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第二批新勢力倒閉潮或許正在到來。

資本推動造車新勢力崛起

資本在推動造車新勢力快速崛起的過程中,無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除了各地政府外,主要有三股資本力量:紅杉中國、高瓴投資、IDG資本在內的眾多投資機構,BAT等互聯網巨頭在內的產業資本(CVC),以及企業和創始人自有資本。

紅杉中國、高瓴投資、IDG資本、經緯創投都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多有布局。

其中,紅杉中國投資了6家新能源整車公司,并已收獲蔚來、小鵬、零跑3個IPO,還參與了恒大汽車定向增發,成為了布局最廣的VC。

高瓴投資則先是領投了蔚來的A輪融資,在C輪跟進,而后投資了小鵬的B+和C+輪。值得一提的是,蔚來IPO時,高瓴投資是僅次于創始人李斌和騰訊的第三大股東,但在2020年初清倉了蔚來汽車,并在理想汽車IPO發行時進行了認購。

轉年到了2021年2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網站顯示,高瓴投資清倉“蔚小理”股票,轉而重倉押寶比亞迪(行情002594,診股)——斥資2億美元(約13億元人民幣)參與比亞迪股份的定向增發。

IDG資本則是從A+輪便開始投資小鵬,后續在B輪、C輪持續加注,持股比例僅低于創始人何小鵬和戰略投資方阿里巴巴。同樣在小鵬IPO之時,成為其最大財務投資方。在此之前,IDG還投了蔚來的C輪。

不過遺憾的是,IDG資本A輪投資的牛創新能源在2022年底以一封“短期內無法交付”的致用戶信,項目被迫暫停。

在這幾家機構中,IDG資本似乎對下沉市場也同樣感興趣,2017年投資了一家名為帝亞一維的低速電動車公司,其生產的小維汽車也就是俗稱的“老頭樂”。

經緯中國則在參與了小鵬汽車的A+輪、B和C輪之余,還投資了理想汽車的B、C輪。

CVC方面,“蔚小理”、威馬的核心投資機構中,騰訊、阿里、百度、美團等互聯網巨頭成為了除創始人之外的第二大股東。作為戰略投資,除了資本的加持,互聯網巨頭還會給造車新勢力帶來品牌、資源等全方位助力。

首先來看小鵬汽車,阿里總計投資了小鵬汽車三輪,并最終在小鵬IPO時成為了其第二大股東。

再看蔚來汽車,騰訊參與了蔚來汽車的A輪、C輪以及D輪融資,成為了蔚來上市的第二大股東。即便是在蔚來汽車上市之后,騰訊仍屢次出手增持蔚來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騰訊還曾花費了17.78億美元購買了特斯拉5%的股份,成為了特斯拉的第五大股東。不過,2019年特斯拉提交給SEC的文件顯示,此時騰訊已經不在特斯拉股東之列。

深度押寶新能源(行情000690,診股)的騰訊,也是第一批“吃癟”的。其2015年參與投資的拜騰,在燒光了來自騰訊、富士康、中國一汽的84億巨額融資后,正式宣告倒閉。

百度則是在威馬身上下了重注。尤其是2020年9月,百度再度參與威馬D輪融資。該輪融資總額高達100億元,成為了造車新勢力史上最大單筆融資。在融資完成之后,百度以10.22%的持股比例成為威馬第一大外部股東。

比較特殊的是理想汽車,其背后是美團及王興的個人投資。2019年8月,理想拿到王興領投的C輪5億美元融資;2020年6月,理想D輪融資5.5億美元,美團領投5億美元。正因為王興的出手,理想C輪和D輪融資共達到10.8億美元,使得上市前總融資額突破100億元人民幣。

企業及創始人自有資本方面,以“蔚小理”為例,創始人本身也是重要投資方,上市前三人總計出資超過7億美元。其中,何小鵬出資最多,約有 3.17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2 億元)。

誰將成為贏家?

不差錢的互聯網巨頭憑借著自身充足的現金流,也會選擇親自下場。

智己汽車就是其中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代表。2020年12月,由上汽、張江高科(行情600895,診股)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的智己汽車正式成立,投資金額高達100億元,成為國內首個創始輪融資即達百億量級的汽車公司。此外,百度與吉利聯合成立的集度汽車也是同樣如此。

伴隨著汽車行業迎來補貼退坡、造車資質“關門”的政策風向,洛軻智能成為了這一輪造車潮中最后一個被瘋搶的項目。

這家由石頭科技(行情688169,診股)創始人昌敬創辦的造車項目,不到兩年時間融資了5輪,紅杉中國、IDG 資本、北極光創投、騰訊等都參與了融資。有報道稱美團和蔚來資本想要投資,卻遭到創始人拒絕。

昌敬本人私下對越野車多有研究,據媒體報道其首款車型定位40萬級、類似奔馳 G 系列的硬派越野,采用增程式技術。而公司 CEO 則由前威馬汽車合伙人、CTO閆楓擔任。

不可否認,在這波造車潮中,不少參與者也都從中獲取了可觀收益。專業機構往往講求“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即便是某個或某些項目暴雷,也能夠從成功的項目中賺取數倍收益。

以“蔚小理”為例,三家公司IPO之后股價飛漲,以最高點計算,其背后的投資機構賬面浮盈超過10億美元的有7家,其中更有4家超過20億美元,分別是阿里、騰訊、美團王興、IDG資本。

在第二輪倒閉潮中,誰將消失?第二輪造車新勢力IPO潮中,誰又將成為贏家?或許答案已經離我們不遠。

關鍵詞: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