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上海副市長劉多:“大零號灣”建設是“創新平臺”向“創新生態系統”的轉變


(資料圖)

觀點網訊:2月27日,上海市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邀請上海市副市長劉多,及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閔行區、上海交通大學主要負責同志出席,介紹上海推進“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建設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劉多介紹,2015年“零號灣”在緊鄰上海交通大學的西北角啟動建設,經過不斷發展,最初的“零號灣”實現“從0到1”的跨越,連同閔行區“環上海交大、華東師大”核心區域約17平方公里拓展為“大零號灣”,先后獲得國家發改委“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專項改革試點單位”、科技部“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局“第一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區”,并入選科技部、教育部“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名單,成為具有完整創業服務平臺和成長培育生態體系的科創集聚區。

對此,記者詢問,除了介紹中提到的“內容很豐富,區域的擴大”外,怎么理解“大”字,還有哪些變化?

劉多表示,從零號灣到“大零號灣”,不僅僅是區域面積的相關擴大,并不是簡單地從一棟樓到一群樓、從幾千平方米到17平方公里這一物理空間的擴大,而是從“創新平臺”向“創新生態系統”的轉變。目的就是要通過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體系,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科技服務機構、金融機構等各類主體集聚,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良性互動、融合發展,最終將“大零號灣”打造成為區域創新創業的“核爆點”。

她進一步表示,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參與和支持。在此過程中,我們將建立市區兩級工作推進機制,發揮好各方作用,形成推進合力,重點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以科技為支撐。圍繞國家戰略、科技前沿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依托“大零號灣”內的高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人才和資源優勢,加快推動全國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等高水平創新機構建設和能級提升,不斷增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擴大高水平科技供給。

二是以產業為牽引。推動科技成果加速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結合“大零號灣”地區優勢產業特色,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重點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科研+產業”的創新模式,促進市場需求、研發成果、產業供給的有效對接、高效互動,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同時,著眼于前沿技術、未來技術的發展和突破,加速培育未來先導性產業。

三是以生態為保障。從創新創業者的需求出發,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等改革試點先行先試,為科研人員、創新主體創新創業“解綁”“松綁”;強化科技金融支撐,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同時,對標硅谷、中關村等世界一流創新社區,充分挖掘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紫竹及周邊區域各類資源,打造高品質科創街區、科創社區。  

關鍵詞: 上海副市長劉多大零號灣建設是創新平臺向創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