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時間:2023-02-22 14:51:0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報告要點
2月以來,多地公布2022年財政執行報告和2023年財政預算報告,2022地方財政發力有何特征,當前地方財政預算收支預期如何?本文系統梳理,可供參考。
一問:2022年地方財政特征?能源漲價拉動中西部財政,土地財政拖累東北債務壓力攀升
2022年地方財政收入承壓,中西部一般財政收入表現較好,主因能源價格上漲帶動;東北受土地財政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近六成。2022年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同比下降2.1%,中西部一般財政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2.5%,主因能源價格上漲拉動;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嚴重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2022年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21.6%,東北地區同比下降58%。地方財政自給率普遍下降,轉移支付、地方債等對地方財政支出形成支撐,2022年地方廣義財政支出同比增長2.8%;中西部廣義財政支出力度相對較高,同比分別增長6.1%、5.4%。
地方債支持地方財政發力的同時,也導致其債務壓力快速攀升,東北、西部地區付息壓力抬升明顯。2022年地方廣義財政收支缺口達14.8萬億元,地方債補充約4.8萬億元;但同時,地方債加碼也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率抬升至120%,黑龍江、新疆、天津等財政實力較弱地區債務率大幅攀升;債務率快速增長亦推升地方付息壓力,東北、西部地區尤為明顯,2022年其專項債付息金額占其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抬升至33.7%、17.7%。
二問:當前地方財政預算的變化?東北中部一般財政預期改善,政府性基金仍需專項債補充
地方財政預算收入明顯修復,但預算支出增速相對較低,或緣于基數效應與轉移支付、地方債額度分批下達等。地方年初預算報告顯示,地方一般財政收入預期普遍改善,東北、中部地區一般財政預算收入上調幅度較大,分別較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增長9.5%、6.9%;三分之二省市上調2023年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東北、東部地區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明顯提升,分別較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增長51.3%、12.2%;各地一般財政與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增速普遍低于收入增速,或與2022年支出基數較大以及當前時點全年轉移支付、一般債額度未完全下達有關。
與2022年相比,2023年地方債提前批額度下達更早、額度更高,東部地區新增額度占比進一步抬升。2023年新增一般債與專項債提前批額度分別為4320億元、2.19萬億元,占2022年新增地方債額度的比例近60%,達可提前下達債務額度上限。專項債提前批額度分配進一步分化,東部地區額度占比抬升至53%;廣東、山東、浙江等經濟大省專項債提前批額度占比較2022年明顯提升,或緣于專項債項目儲備充分、債務壓力相對較低等。
三問:2023年地方財政重點支持領域?中西部農業民生支持較多,東部更側重內需、產業發展
與各地“兩會”重點任務相匹配,保民生、擴內需、促產業發展等是地方財政重點支持方向。從地方一般財政支出來看,中西部重點支持農業與產業發展,東部加大擴內需、促消費等財政支持。部分中西部地區2023年一般財政預算支出對農林水、科學技術支持力度較高,可比口徑下,平均支出增速達105%、40%;東部地區中,上海、廣東等多地安排專項資金,通過消費樞紐建設、大宗消費補貼、消費券抵扣等,支持內貿發展、加快消費修復。
年初地方專項債對基建類項目支持力度提升,但各地側重不同,中西部對農林水利、民生等項目支持力度相對較大,東部更多支持產業發展配套設施。2023年1-2月,地方新增專項債投向基建類項目占比達74%、較2022年全年提升近6個百分點;各地專項債投向側重不同,中西部更注重農業與民生發展,中部約14%專項債投向民生領域,西部約9%專項債投向農林水利,東部地區對產業配套建設支持力度較大、超37%專項債投向市政產業園。
風險提示:疫情反復,數據統計存在誤差或遺漏。
報告正文
一問:2022年地方財政特征?
2022年地方廣義財政收入承壓,中西部地區一般財政收入表現較好,主因能源價格上漲帶動;土地財政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東北地區下滑近六成。2022年地方廣義財政收入約18.3萬億元、同比下降近11%;其中,地方一般財政收入為約10.9萬億元、同比下降2.1%,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后同比增長7.5%;中西部地區一般財政收入表現亮眼,同比分別增長3%、2.5%,主因能源價格上漲拉動相關財稅收入。土地出讓收入下滑嚴重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2022年地方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僅7.4萬億元、同比下降近11%;其中,東北地區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近58%。
地方財政自給率普遍下降,轉移支付等對地方財政支出形成支撐。2022年,除陜西、山西等4個省能源大省外,其余省市財政自給率均有下降,上海、吉林在疫情影響下財政自給率下滑近10個百分點。轉移支付、結轉結余、地方債等支持下,2022年地方廣義財政支出近33萬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中、西部地區廣義財政支出增速相對較高、分別達6.1%與5.4%;東部、東北地區財政支出增速較低主要受政府性基金支出拖累。
地方債支持地方財政發力的同時,也導致其債務壓力快速攀升,部分弱資質地區付息壓力加劇。2022年地方廣義財政收支缺口達14.8萬億元;其中,地方債補充了約4.8萬億元缺口,是地方財政支出的重要資金來源。但同時地方債加碼也使得地方政府債務率抬升至120%,主要體現在黑龍江、新疆、天津、貴州等財政實力較弱的省市債務率大幅攀升。債務率快速增長亦推升地方債務付息壓力,2022年東北、西部地區債務付息壓力加劇,專項債付息占其政府性基金收入平均比重抬升至33.7%、17.7%;分省市來看,黑龍江、天津等地專項債付息壓力最為突出。
二問:當前地方財政預算安排的變化?
地方一般財政預算收入明顯上調,但預算支出增速相對較低,或緣于基數效應與轉移支付等分批下達。地方年初預算報告顯示,一般財政收入預期普遍修復,東北、中部地區一般財政預算收入上調幅度較大,分別較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增長9.5%、6.9%,海南、吉林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增速均超10%。各地一般財政預算支出增速普遍低于預算收入增速,或與2022年支出基數較大以及當前時點全年轉移支付、一般債額度未完全下達有關。
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改善,三分之二省市上調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但預算支出回落,或主因專項債額度分批下達等。低基數效應影響下,東北、東部地區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預期改善,分別較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增長51.3%、12.2%;其中,天津、遼寧2022年受土地財政拖累較大的地區預期改善明顯,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同比增長超100%;10省市下調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但降幅較2022年均有收窄。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下滑,或主要緣于全年專項債額度尚未下達完畢。
與2022年相比,2023年地方債提前批額度下達更早、額度更高,東部地區新增額度占比進一步抬升。各地財政預算報告顯示,2023年新增一般債與專項債提前批額度分別為4320億元、2.19萬億元,占2022年新增地方債額度的比例近60%,達可提前下達債務額度的上限。專項債提前批額度分配進一步分化,東部地區額度占比抬升至53%;廣東、山東、浙江等經濟大省專項債提前批額度占比較2022年明顯提升,或緣于專項債項目儲備充分、債務壓力相對較低等。
三問:2023年,地方財政重點支持領域?
與各地“兩會”重點任務相匹配,多地2023年財政預算報告顯示,擴內需、保民生、促產業發展等是重點支持方向。2023年地方財政重點方向普遍聚焦民生保障、科技教育、鄉村振興等公共服務;此外,地方兩會提出的重點任務也在地方財政政策中有所體現,多地提出加大財政對擴內需、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支持力度。
從地方一般財政支出來看,中西地區重點支持農業與產業等發展,東部地區對擴內需、促消費等加大財政支持。2023年部分中西部地區一般財政支出預算顯示其農林水、科學技術等支出力度較高,可比口徑下,平均支出增速分別達105%、40%,或指向中西部地區對農業與產業發展支持加碼;而東部地區中,上海、廣東、江蘇等地安排專項財政資金,通過消費樞紐建設、大宗消費補貼、消費券抵扣等方式,支持內貿發展、加快消費修復。
地方專項債對基建類項目支持進一步提升,但各地側重不同;東部地區更多投向市政產業園,中西部地區農林水利、民生等支持力度相對較大。2023年1-2月,地方新增專項債基建類投向高達74%、較2022年全年提升近6個百分點;整體來看,市政產業園與交通類基礎設施類項目為專項債重點支持領域,專項債資金占比分別35%、15%;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對產業配套建設支持力度較大、超37%專項債投向市政產業園,中西部地區更注重農業與民生發展,中部地區約14%專項債投向民生類項目,西部地區約9%的專項債投向農林水利。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 2022年地方廣義財政收入承壓,中西部一般財政收入表現較好,主因能源價格上漲帶動;東北受土地財政拖累,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下滑近六成。地方債支持地方財政發力的同時,也導致其債務壓力快速攀升,東北、西部地區付息壓力抬升明顯。
(2) 地方財政預算收入明顯修復,東北、中部地區一般財政預算收入上調幅度較大,東北、東部地區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增長明顯。與2022年相比,2023年地方債提前批額度下達更早、額度更高,東部地區新增額度占比進一步抬升。
(3) 與各地“兩會”重點任務匹配,保民生、擴內需、促產業發展等是地方財政重點支持方向;從一般財政支出來看,中西地區重點支持農業與產業發展,東部地區對擴內需、促消費等加大財政支持。地方專項債對基建類項目支持進一步提升,但各地側重不同,中西部地區農林水利、民生等支持力度相對較大,東部地區更多支持產業發展配套設施。
四、風險提示:
1、疫情反復。疫情演繹仍存在不確定性,仍需緊密跟蹤各地疫情演變及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的潛在擾動。
2、數據統計誤差或遺漏。一些數據指標,可能存在統計或者處理方法上的誤差和偏誤;部分數據結果也可能受到樣本范圍、統計口徑等影響。
關鍵詞:
地方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