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盤全天震蕩調整,創業板指跌超2%,寧德時代(行情300750,診股)跌超5%。
盤面上,醫藥股逆勢走強,新冠藥方向領漲,新華制藥(行情000756,診股)、特一藥業(行情002728,診股)漲停,上海凱寶(行情300039,診股)漲超10%。消費股早盤活躍,家電、食品板塊領漲,飛科電器(行情603868,診股)、利仁科技(行情001259,診股)、麥趣爾(行情002719,診股)漲停。軍工股午后異動,天秦裝備(行情300922,診股)漲超10%,長城軍工(行情601606,診股)漲停。整體來看,防御類個股表現相對較好。板塊方面,新冠藥、中藥、醫藥商業、煤炭等板塊漲幅居前。
下跌方面,信創概念股集體調整,中國軟件(行情600536,診股)、太極股份(行情002368,診股)跌超7%;CHATGPT概念股震蕩走弱,三六零(行情601360,診股)、東港股份(行情002117,診股)跌超7%。國資云、信創、國產軟件、數據要素等板塊跌幅居前??傮w上個股跌多漲少,兩市超2800只個股下跌。
截至收盤,滬指跌0.77%,深成指跌1.61%,創業板指跌2.51%。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9141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2789億。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20.29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6.26億元,深股通凈買入14.03億元。
01
醫藥將接力人工智能行情?
從整體走勢看,創業板方向是目前更為的弱勢一方,今日跌超2%,日線四連陰。其中,寧德時代跌逾5%,近四日跌近9%。
板塊方面,今日,ChatGPT概念帶動的人工智能行情繼續高位分化,除華勝天成(行情600410,診股)、大勝達(行情603687,診股)、智微智能(行情001339,診股)等少數個股漲停外,多數個股都持續回落。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方向內的高位股虧錢效應若是進一步擴散,那么該方向就此見頂的概率便將大為增加。不過,作為近期資金深度介入的超級主線方向,即使板塊整體陷入整理,部分個股仍有望反復活躍,雖然不比此前板塊整體拉升的主線行情強勢,但仍有部分機會。
不過,今日的醫藥賽道展現出了接力主線行情的潛力。
15日,國家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管理的通知,明確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門診統籌的配套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消費者可以只在醫院看病,不在醫院拿藥,可以去藥店買藥,并享受合規費用的報銷。這也加快了推動處方藥流轉,對于頭部藥房來說,有利于獲得更多增量市場。
利好之下,醫藥商業板塊隨之拉升,同步帶動了醫藥整體的行情。中藥、醫藥商業、化學制藥、生物制品等板塊均有所表現。
對于醫藥板塊投資機會,鵬華醫藥科技的基金經理金笑非直言,醫藥行業或將在2023年迎來投資大年?,F階段醫藥正是增量資金不斷入場的行業,醫藥基金總盤子仍不斷變大,未來3年醫藥持倉有望回到歷史正常水平。
從板塊屬性上看,醫藥行業有很強的進攻屬性,歷史每輪牛市都實現了大幅的超額收益。具體方向上:其一,創新藥是當前被嚴重低估的制造業板塊,是制造業升級的硬核賽道中,沒有被市場關注到并充分定價的板塊;其二,中藥供給側結構良好,且具有品牌壁壘,估值會從PEG往DCF重構。
02
增量資金整裝待發
近期,市場成交額整體維持在高位,雖然主要還是存量資金的博弈,但增量資金入場的趨勢越發明顯。
今日,央行公開市場再加碼,出手凈投放超6300億元。
2月17日,據央行網站消息,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2023年2月17日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835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00%,與此前持平。由于當日有203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實現凈投放6320億元,創下紀錄新高。
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周三(2月15日)開展了499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203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不過,方正證券(行情601901,診股)認為,2月資金面仍將緊平衡,預計后續資金價格將圍繞政策利率上下波動,資金面寬松的空間有限,但大幅收緊的風險尚且不高。
除此之外,A股還有增量資金在路上。
首先,新基金發行暖意漸起。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月已有20只產品宣布提前結募,即將超過1月宣布提前結募的產品總數24只。截至目前,2月新成立產品規模合計為318.14億元;年內已新成立85只基金,合計新發規模達到725.44億元。
其次,北向資金仍在積極布局。昨日A股跳水之際,北向資金逆勢買入近70億元,今日再度回流超20億元。
目前,外資在A股市場投資占比仍有提升空間。2023年以來,隨著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等多家外商獨資公募獲批,外資公募新發產品的籌備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著,外資全年流入金額加大和影響力加強是大概率事件。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稱,今年全年北向資金凈流入額有望達3000億元以上。
證券日報頭版刊文指出,外資持續凈買入A股傳遞出三個明確的積極信號。首先,中國經濟增長為資本市場提供了長期、穩定且確定性的成長空間。其次,人民幣匯率運行預期平穩。最后,目前A股具備較高投資價值。
03
震蕩調整,還是“倒車接人”?
繼昨日跳水之后,今日A股繼續下行,結構性行情之下,市場呈現出“瘦指數、肥個股”的特點,是震蕩調整,還是“倒車接人”?多空激辯在近期市場積累一定漲幅后已經出現。
有市場人士認為,市場此前已經在調整,只不過在ChatGPT大漲的掩護之下并未引起足夠重視。
往后看,在經過節前的上漲之后,部分資金有一定獲利回吐的需求,外部事件也對風險偏好產生一定影響,但整體而言,基本面趨勢并不疲弱,市場正處于從修復預期向基本面實質改善的過渡階段。中歐基金依舊看好中期投資機會,對市場并不悲觀,認為投資者可以在部分具備長期空間和順周期特征的板塊出現回落時加以關注。
春節過后,市場總體轉為震蕩,不過近期各大機構對后市的展望仍然較為樂觀。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策略團隊日前發布研報稱,階段性降溫提供調倉增強彈性的機會,一季度仍然是非常理想的做多窗口。
具體投資方向上,可以從機構調研情況中一窺端倪。
春節后首周,針對上市公司的調研次數達到6730次,較1月前三周增長44%;公開已披露調研紀要的上市公司數量為243家,較1月前三周增長46%。春節后機構大范圍調研在結構上呈現三個特征:
第一,對于小盤股的調研占比有所增加,44.9%的機構調研對象為市值不足100億元的個股,相較于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月分別增加了5.7和7.0個百分點。
第二,對于低成交個股的調研占比有所增加,對日均成交額低于3000萬的個股調研占比由1月的10.8%增加至春節后的15.3%。
第三,對于持倉比例較高的行業調研熱情明顯回落,對于部分低持倉行業的調研有所增加,例如,計算機、建筑、家電和商貿零售的調研占比相較去年四季度分別增加了3.5、1.3、1.0和1.0個百分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