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新年伊始,農歷新年初一到初八,鈦媒體&鈦空時間首檔財經開年大課來襲,8天8堂經濟學家課程,獨家邀請20+經濟學者、行業領袖、企業大咖,帶來最新最前沿的深度分享,以及最精辟最理智的未來預測科學預判潛在風險,捕捉未來機遇錨點,幫助大家在新的一年自信起錨,乘風破浪!【點擊查看全部課程內容】
(相關資料圖)
本期課程主講人:
孫偉:知乎執行董事及CFO
王巍?。和昝朗澜缈毓杉瘓F董事及SVP、洪恩董事及CFO
以下為課程實錄:
何峻妮:2022年對于全球資本市場來說都是風云劇變的年份,無論年初的俄烏戰爭,還是美國持續通脹、美聯儲加息,不論是美股市場還是新興市場,A股、港股都經歷了波折動蕩的一年,對于中概股來說,中美審計底稿的一波三折也是加劇了中概股退市的風險,我們今天話題會圍繞著今年整個資本市場機遇和挑戰來展開。
首先想請問孫偉總,您是企業的CFO,CFO作為財務職能部門最高職位不僅需要做好企業的內控,還要與投融資市場匯報成績,在新的資本環境下,CFO在企業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多元、復雜,在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當下環境對企業提出了哪些不一樣的要求?需要企業具備哪些新能力呢? 第二個問題是資本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系是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
孫偉:謝謝,我想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現在我們看到在海外投資者整體的投資分配邏輯里,中概股獲配的關鍵詞叫高增長。高增長以前主要體現在企業規模的快速增長,比如用戶規模、客戶規模、收入規模等等,在以往相對正常的環境里面,沒有疫情,沒有中美對抗也沒有監管變化,市場用這樣的標準評價公司,高增長、高估值帶來高融資,高融資支持高增長,在這樣體系之下,市場和企業原本是相安無事各得其所。
疫情三年是很特殊的時期,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發生變化,疊加監管層的監管思路和手段種種調整,讓絕大多數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公司,無論to C還是to B的商業模式,都在增長線上面臨巨大挑戰。增長性是中概股立身之本,疫情期間投資人要求越來越多,不愿意見到太大虧損希望盡快規模性盈利,我們看到過去一年時間很多企業都采用了降本增效一系列動作,市場基本上對這樣的動作給予了相對正面的反饋和激勵。
我相信當疫情過去,很多以前促成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漸明確之后,明年資本市場對中概主要關注點依然回到增長性,優質增長公司會受到市場獎勵,低質增長或者不增長的公司就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您提到的第一個問題,我認為業務還是應該回到本質上,如何在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減虧、盈利,保證利潤的快速增長,這聽起來其實是一個“既要又要”的邏輯,但這就是當下市場對企業的訴求和要求。
所謂財務創新在我看來通過財務BP團隊,充分實現管理會計在整個業務中的落地,幫助企業在新環境下構建更加系統化業務分析體系和能力,花更多時間深入到業務里面。財務BP要把自己定位成業務的二號位,致力于追蹤核心業務數據,構建業務數據與公司戰略和預期財務表現之間的關系,及時的在業務進展當中發現問題、發表意見、提出觀點,并且系統化輸出給管理層。
王巍?。何已a充一下我對資本市場和企業的關系的看法,資本市場和企業之間都是動態發展的關系,任何時候如果能利用好資本,都可以給企業帶來提升,甚至是質的飛躍,相反如果利用不好也可能給企業帶去非常致命的打擊。
以我們完美世界為例,2015年我們僅僅七個月就從美股完成私有化,到2016年初迅速登陸了A股,業內很多人士覺得我們打了非常漂亮的勝仗,但我當時捏了很多把冷汗,當時是回歸潮,很多公司先后做了回A股的舉措,確實不乏有公司折在半路上,已經下市了沒有完成上市,甚至因此發生資金鏈斷裂。
所以,資本運作是要求企業CFO,有很高的決策力和判斷力的,任何時候都要充分判斷外部環境是怎樣的,自身條件是怎樣的,還有時間點的選擇很關鍵,做出的決斷一定要非常審慎,一旦決斷要非常果決的執行下去。尤其在瞬息萬變的新型資本市場環境下,對作為企業資本運作掌門人的CFO,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變的更加多元,不僅是公司業務專家、行業專家,同時還要對全球的經濟、政治、各種地緣形勢做出多維的判斷,要有很前瞻的觸角和判斷力,才能幫助企業在關鍵時刻做出更好的戰略決策。
企業自身在現在新的變化下,也需要有很多新的能力。
第一點,就是要有比以往更迅速百倍的調整能力。在新的資本環境下,燒錢模式可能是很危險的,在瞬息萬變的新形勢資本市場和行業環境下要有非常敏銳的嗅覺和調頭能力。以洪恩為例,上市以后雖然沒有像其他企業那么燒錢獲客,一直靠自身產品品質和家長的口碑取勝,但是IPO融資以后公司也大舉提高了研發規模,以期在更短時間內實現更快速的擴張和成長。但是很快資本寒冬和行業寒冬悄然來臨了,我作為CFO,首先提出了降本增效、現金為王、重回盈利軌道的目標。經過包括財務方面、內控方面、業務方面的一系列舉措,今年洪恩實現強勢的扭虧為盈。
第二點,企業在新形勢下,不止要節流,更重要的是要有更節約、更聰明、更巧妙的開源能力。任何企業要保持長期可持續發展,都需要為未來產品梯隊提前投入,在整體形勢可控狀態下,很多企業選擇對未來新產品進行相當規模的大舉投入,但今時今日,在不確定性和變量呈幾何級數增長時,企業就需要具備小成本試錯、小步快跑,不斷提高效率以及調優拓展新業務的能力。
像剛才孫偉總說的,這是“既要又要還要”的邏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以洪恩公司為例,財務團隊拿出各種模型和算法,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秉持“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理念,公司對項目投入和產出進行非常詳細的拆解、測算和跟蹤,一旦有階段性驗證成功,就會逐步加大投入。再進行反復跟蹤、調優、循環,持續進行滾動調優。
經過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我們取得了欣喜的階段性成績。一方面在國內市場,洪恩通過自己的優勢的基本盤,洪恩識字等旗艦產品進行導流,積極拓展素質類產品的布局,包括編程、藝術、百科等等。另一方面公司也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盡管小步快跑情況下,在國際市場還是非常早期的階段,我們推出了國際品牌Bekids,并且其中的系列產品bekids Coloring已經在市場上獲得了兩個含金量十足的國際權威獎項。
第三點,在新形勢下,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其實需要更加精細化。企業CFO以及財務團隊,在職能上需要更加前臺化,時間上需要更加前置化,整體更加融入業務,帶著更多業務思考與業務邏輯,以更多業務專家的角色去幫助整個業務搭建財務模型,通過更多的財務模擬的方式輔助業務做出更好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