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物轉星移又一年,曾經年少不懂鄉愁事,如今歸來已是事中人。
小小的家中,有老有小,有說有笑,有鍋有灶;柴米油鹽,團圓無恙,幸福相伴??v相隔萬水千山,但鄉音不改,遠行的游子始終對故鄉思之哀哀,念之戀戀。農歷新春之際,我們紛紛背起行囊,撇下一年奮斗奔波的疲憊與病痛,帶著思念與期盼,歸鄉見親人。
今年,格隆匯編輯部繼續推出《2023,我的歸鄉記》系列,本文為此系列第四篇《歸來·團聚·離去》。
一
我在外漂泊四五年了,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回家過,也沒干出什么名堂來,以前不回家是怕別人說我沒出息,現在想想那時思想太幼稚了。今年過年我要回家了,不管說什么,我都要回去看看。
先給家里打了一個電話,母親說著說著就哭了,我一邊安慰母親一邊忍著自己的眼淚,母親是想念我了。雖然父親對我有些意見,但畢竟是父子,現在也心軟了,說話也客氣了,不管掙沒掙到錢,家還是要回的。
離過年還有七八天,我先到火車站買了車票,是站票。站著雖然辛苦,但自己本身就是泥腿子出身,我心想辛苦點也無所謂,能回家就行了。
我順便去了一趟商場,給母親、父親、大哥、大嫂、侄子、侄女每人買件禮物,一件普通的上衣要二百多塊錢,我也舍得,想想自己也挺寒心的,半年多了自己也未曾添半件衣服。把禮物買齊,塞滿整整一個行李箱,算了一下,花了一千四百多塊錢,正好是一個月的工資了。我不心疼,覺得值。
要回家過年了,我想著要把自己打扮一番,每當照鏡子時我都覺得自己老相了,三十六的年齡,看上去是六十三歲的人。進了理發店,一個年輕的姑娘為我服務,剪個平頭,小姑娘的手藝還不錯,整個人看上去精神多了。結賬,十塊錢。找錢時我注意到小姑娘的手白凈細膩,突然想到母親上次給我提及對象的事,我不禁嘆息,自己快奔四的人了,卻連個媳婦也沒有。我又想,一個人也挺好的,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農村里娶個媳婦,沒有十五六萬是不行的,哪里有那么多錢啊,我苦笑一下,還是別白日做夢了。
要回家了,我心里還是高興的,晚上買了幾瓶啤酒和幾個小菜,邀同村的張山過來喝酒,張山也出來混三四年了。去年過年的時候張山回了一趟家,今年可能不回去了。兩個人把酒喝完,菜吃盡,倒頭便睡了。第二天醒來,張山掏出五百塊錢讓我幫忙捎回家去,我答應了。
氣溫降了,冷颼颼的。我在工棚里收拾自己的衣物,工友們大多都回去了,剩下的是兩三個留下來看守工地的老人。我背起了包袱,給工友們每人遞了一根煙,打個招呼走了。
要回家過年了,我心里暖和和的。我仿佛看到當我打開行李箱,給大家分發禮物時,眾人開心的樣子。
二
下了火車,坐農村班車,由于堵車,到家的時候晚上7點多了。
在路口等待的小侄子看到我的身影后,跑回家告訴爺爺奶奶。我還沒到家,父親母親就接了出來,滿臉開心的笑容。母親早就為我收拾好了房間,被褥是新的,曬好了,整齊地鋪著。母親說,家里地方小,將就著住吧。母親真是多慮了,這也是我的家,怎會見外呢。稍休息一會,吃晚飯,都是肉食。我和母親說吃些家常菜就行了。母親笑了。飯桌上我最愛的是紅薯稀飯,比平常多喝了一碗,因為紅薯很甜。
第二天就是年了。早晨起來很早,吃罷飯,開始貼春聯。往年的春聯都是我寫的,但今年由于我回來的晚,父親就從集市上買了現成的。打了半碗漿糊,把我和我的小侄子都叫過來幫忙。把門窗清掃干凈,抹上一層漿糊,貼上春聯。貼好之后,我考他認識上面的字嗎。他念:門盈百福澤桑梓,地染三春潤萬家。不錯,不錯,我把他一夸,說趕明個給個大紅包,他樂了。
趁空,到叔伯大爺家走走。都客氣地迎接,坐在一起聊聊。話語中多發感慨,又過一年了,真快,平時都天各一方,哪能見面啊。是的啊,村里有幾家娶了新媳,添了男丁,我都認不清楚,怎怪那些年幼的后生見到我還以為是外村人呢。
老家過年重點是中午這頓飯。從早飯吃罷,幾個女人就忙碌起來,忙乎中午飯。魚是不能少的,飯桌上有魚,這叫做“年年有余”。其他的都是肉食,豬肉、雞肉、牛肉、羊肉等等。我也沒閑著,劈了一大堆木材,給我累了一身汗,手臂酸酸的。吃中午飯前放鞭炮,噼里啪啦一陣陣,炮聲在村間此起彼伏。全家老少齊聚一堂,邊吃邊說笑,不亦樂乎。午飯后,又要忙著包餃子,不過這都是女人們的事。男人們常聚在一起打牌說笑。過年了,女人們還是忙,一年到頭,也沒得清閑。
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吃餃子,守歲到十二點之后。孩子們可沒那個耐心,看著電視就歪頭睡著了。我陪著父親母親守歲,看著電視,聊著天,商議著明天先去舅家拜年等事。夜深了,守歲的人們都睡了。忙活了一天,累了。只有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才能團聚,真希望年過慢點,讓幸福的時光再延長些。
這個年,我過得很開心,但唯一缺憾的是今年沒有下雪,似乎少了點什么。
三
過了年初八,村里的年輕人就開始陸續返城了,沒走的大概也只是因為還有些事沒辦完,蹲下來閑聊,也都計劃在元宵之前啟程。
發小阿龍在朋友圈里發了一行文字,“年就這樣過完啦,明天又是新的啟程,大家加油?!睂τ谖覀冞@一代人來說,家鄉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命題,注定我們都要背離它,到異鄉去打拼,去博取衣食,或者說去實現自身的價值。我們不斷地回歸,短暫的停留,又再一次啟程,奔赴遠方。仿佛輪回宿命,周而復始。雖然每到年關,買票難,路途遠,身心俱疲,但我們仍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家。有父母在身邊才叫過年,也只有在家,在故鄉,才能真切品咂到年的味道。
而眼下,年已經過完了,心中是多么不舍啊。仿佛我們剛攜著風雪踏進家門,倏忽間,又要離去。那家長里短還沒有聊完,那火爐尚有余溫,那歡笑還在耳畔縈回,那煙花還在星空下燦爛……回首相望,從回到家的那一刻起,一幀幀畫面串聯成美好的記憶,定格在年前年后的那幾天。
從年初一那天開始,去親戚家拜年,大舅家、二姑家、小姨家……都走個遍。親人們見面沒有不高興的,現如今,平日里都不能經常見面了,一年才有這么一次機會,心里很多話要說,直說道執手相別,還依依不舍。素來不飲酒的我破例喝了幾杯,敬我的長輩,祝福他們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康健,合家安康。
年初七,由晴轉陰。村里村外少了往日的喧鬧,變得寂靜。我穿上厚外套,向田間走去。近日空氣寒涼,我的鼻炎又犯了,有稍微的頭疼。田野間的氣息是清新的,刺激我的神經,感覺清醒了不少。目之所及,熟悉的草木,相識的“故人”,依然沉寂,它們是村莊的守護者,它們不會遷移,它們永遠都在。它們的存在,讓我們這些游子的心有了安頓的歸所。
過兩天,我也要離開了,年過完了,似乎是所有離開者共同的理由,而這緣由是多么地單薄無力啊。要回去,是鐵板釘釘的事兒,因為早在年前我就已經在網上訂好了返程票。而母親似乎不愿意提及這個話題,她變得有些沉默,她內心的傷感我能覺知。
大哥一家年初五就走了,去了廣州,那么這偌大的庭院該多冷清啊??赡赀^完了,我們的工作在等待著我們的,我們必須離開,即使那個理由乏力陳舊,也不能阻擋我們離去的腳步。
我們都要走了,年就這樣過完了。
關鍵詞: 歸來·團聚·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