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者:于博,劉承昊
核心觀點
1. 2022年GDP實際增長3%,經濟平淡收官,迎來“后疫情時代”;
2. 政策積極發力取得良好效果,基建投資維持高增,制造業、地產投資邊際好轉;
3. 消費喜憂參半,疫情痕跡依舊明顯,線上>;零售>;餐飲的格局仍在;
4. 失業率雖回落,但較往年仍高,居民收支增速雙降,或抑制復蘇斜率;
5. 四季度經濟數據暗含兩條經濟線索:一是政策承托之下,企業信心已在改善;二是站在復蘇的起點,供需改善均有較大空間。
章節要點
l全年增長3%,經濟“W”型收官。2022年四季度GDP增速2.9%,較三季度再度回落。全年GDP增速3.0%,較前三季度累計增速持平,較2021年明顯轉弱。從全年節奏來看,Omicron毒株在全國范圍的傳播,顯著影響了經濟增長的節奏。上海和吉林在3月上旬開始靜態管理、全國多地在10月開始經歷疫情傳播、以及12月中旬全國開始集中經歷感染高峰,形成了二季度和四季度兩個經濟增速的低點。過往皆序章,經濟已經迎來“后疫情時代”的嶄新篇章。從經濟趨勢和結構來看,雖然四季度生產端工業增速拾級而下,但需求端投資和消費均在年底迎來反彈,指向經濟“W”型收官。
l面對感染高峰,生產震蕩走弱。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續降至1.3%,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降至0.2%。工業生產下滑,主要緣于疫情傳播的兩個直接后果:1)工人感染病休,導致生產效率下降;2)物流從業者感染,導致供應鏈效率下降。從中觀來看,建筑鏈和裝備制造行業增加值增速普遍走弱。從微觀數據來看,傳統工業品及新興工業品產量增速大多下滑
l政策積極發力,承托投資向上。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反彈至3.1%,民間投資降幅同樣收窄。從主要分項來看,基建持續發力、制造業轉好、地產降幅收窄?;ǚ矫?,估算12月新、舊口徑基建增速一升一降,傳統基建行業的增速穩中略降,新口徑基建增速走強或是新基建發力的結果。制造業方面,12月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至7.4%,與制造業貸款需求回升反映相同趨勢。分行業來看,新能源產業相關行業投資增速表現亮眼。地產方面,12月地產投資降幅縮窄至12.7%,前后兩端表現均有改善。實物量方面,竣工降幅顯著收窄,拿地、新開工小幅改善。融資方面,盡管地產到位資金同比降幅仍大,但地產銷售降幅收窄、融資政策持續加力擴面,地產資金循環或持續改善。
l消費喜憂參半,進入爬坡軌道。受益于同期低基數,12月社零、限額以上零售降幅分別收窄至1.8%、1.3%。從結構上看,疫情沖擊的痕跡依舊明顯。一方面,線上消費表現好于商品零售,商品零售表現好于餐飲收入;另一方面,分品類來看,中西藥品、糧油、飲料、家電、辦公用品零售額增速明顯改善。
l就業邊際轉好,收支尚存隱憂。伴隨防控政策優化,12月就業邊際好轉,城鎮調查失業率及31大城市調查失業率雙雙回落。分年齡來看,25-59歲、外來戶籍人口失業率同樣邊際回落。但從絕對水平來看,上述各口徑失業率均高于歷年同期。而從居民收支來看,四季度居民收入及支出增速分別回落至4.2%、-2.4%,且居民邊際消費傾向(MA4)下探至66.5%,反映居民支出意愿同步轉弱。
l信心和潛力是2023年中國經濟兩大關鍵詞。我們在部委會議專題中曾提出,2023年中國經濟的主旋律是:提振信心、釋放潛力。從四季度經濟數據中,我們可以捕捉到兩條對應的宏觀線索。一是,穩增長政策效果不俗,信心已在改善。在多重專項融資工具的支持下,地產投資開始回穩向上,基建投資持續高速發力。在信貸積極投放的支持下,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已開始改善。二是,解脫疫情枷鎖之后,進步空間巨大。生產方面,四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較2021年二季度高點仍有充足的改善空間。需求方面,2022年商品零售與餐飲收入增速之差高達6.8pct,消費場景的恢復將彌合增速差距。
目錄
1.全年增長3%,經濟“W”型收官
2.面對感染高峰,生產震蕩走弱
3.政策積極發力,承托投資向上
4.消費喜憂參半,進入爬坡軌道
5.就業邊際轉好,收支尚存隱憂
6.信心和潛力是2023年中國經濟兩大關鍵詞
以下是正文
全年經濟數據出爐,2022年我國GDP實際增長3%,四季度GDP實際增速2.9%。此外,12月生產轉弱,投資轉好,消費改善。如何理解12月各項經濟數據的特征變化?2022年數據對于2023年經濟增長有何指引。本文為您詳細解答。
全年增長3%,經濟“W”型收官
四季度GDP增速2.9%,全年增速以3%收官。2022年四季度GDP實際增長2.9%、名義增長3.5%,較三季度明顯轉弱。2022年全年GDP實際增速錄得3%,名義增長5.3%,較2021年明顯轉弱。
疫情擾動全年增長,經濟“W”型收官。從全年節奏來看,Omicron毒株在全國范圍的傳播,顯著影響了經濟增長的節奏。上海和吉林在3月上旬開始靜態管理、全國多地在10月開始經歷疫情傳播、以及12月中旬全國開始集中經歷感染高峰,形成了二季度和四季度兩個經濟增速的低點。過往皆序章,經濟已經迎來“后疫情時代”的嶄新篇章。從經濟趨勢和結構來看,雖然四季度生產端工業增速拾級而下,但需求端投資和消費均在年底迎來反彈,指向經濟“W”型收官。
面對感染高峰,生產震蕩走弱
工業生產轉弱,疫情仍是關鍵約束。12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續降至1.3%,制造業增加值增速降至0.2%。結合PMI數據來看,工業生產增速下滑,主要緣于疫情傳播的兩個直接后果:1)工人感染病休,導致生產效率下降,12月PMI生產指數低位續降至44.6%;2)物流從業者感染,導致供應鏈效率下降,12月PMI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續降至40.1%。
從中觀來看,建筑鏈與裝備制造相關行業增速表現偏弱。12月鋼鐵、建材、汽車、專用設備、通用設備行業增加值增速分別回落6.6pct、3.4pct、10.8pct、2.8pct、2.5pct。12 月分行業增加值增速與11月類似,主要緣于建筑鏈與裝備制造 行業對于公路供應鏈均有較大依賴,供應鏈效率下降嚴重影響相關行業產銷活動。
從微觀數據來看,工業品產量大多下滑,結構與中觀數據趨同。傳統工業品中,僅有發電量、原油加工12月產量增速轉好;而新興工業品中,集成電路、電腦產量降幅收窄,其余產品產量增速均下滑??傮w來看,建筑鏈和裝備制造行業相關產品產量增速下滑較大。
政策積極發力,承托投資向上
投資增速整體反彈,民間投資同步改善。估算12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反彈至3.1%,民間投資降幅同樣收窄。從主要分項來看,基建持續發力、制造業轉好、地產降幅收窄。
政策積極支撐,基建增速維持高位。估算12月新、舊口徑基建增速分別為14.3%、10.3%,增速一升一降。分行業來看,電力投資、水利市政環保投資增速雙雙回落,交運倉儲郵政投資增速穩在高位,傳統基建行業投資增速整體穩中略降,絕對水平仍高。由此來看,盡管新基建占新口徑基建的比例較小,但12月新口徑基建投資增速走強或是新基建發力的結果。
制造業投資轉好,新能源表現亮眼。估算12月制造業投資增速回升至7.4%。制造業投資轉好或緣于信心改善,從央行四季度調查問卷來看,2022年四季度制造業貸款需求指數回升至62.2%。分行業來看,新能源產業相關行業投資增速表現亮眼:電氣機械投資增速高位續升,汽車、有色投資增速同樣轉好。
地產投資降幅縮窄,實物量表現逐漸轉好。估算12月地產投資降幅縮窄至12.7%,前后兩端表現均有改善。實物量方面,竣工降幅顯著收窄至6.6%,拿地、新開工降幅分別縮窄至51.6%、44.3%。
到位資金降幅仍大,但政策環境正在積極改善。12月房企到位資金同比降幅收窄至28%,改善幅度較為有限。銷售方面,12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降幅收窄至31.5%,逆轉持續下滑的頹勢。向前看,隨著保交樓貸款支持計劃、住房租賃貸款支持計劃、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等融資工具、三線四檔優化調整等政策利好陸續落地,地產融資難問題或將得到顯著改善,而地產投資的資金循環或將逐步回歸正常。
消費喜憂參半,進入爬坡軌道
消費降幅收窄,但整體表現仍偏弱。12月社零、限額以上零售降幅分別收窄至1.8%、1.3%??傮w而言,消費降幅收窄主要緣于同期基數較低,12月消費整體表現仍偏弱。
從結構上看,疫情沖擊的痕跡依舊明顯。一方面,線上消費表現好于商品零售,商品零售表現好于餐飲收入;另一方面,分品類來看,中西藥品、糧油、飲料、家電、辦公用品零售額增速明顯改善。
就業邊際轉好,收支尚存隱憂
失業率邊際回落,但較歷年同期仍高。伴隨防控政策優化,12月就業邊際好轉,城鎮調查失業率及31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分別回落至5.5%、6.1%。分年齡來看,25-59歲、外來戶籍人口失業率同樣回落,分別錄得4.8%、5.7%。但從絕對水平來看,上述各口徑失業率均高于歷年同期。
居民收支增速雙降,或影響內生復蘇韌性。而從居民收支來看,四季度居民收入及支出增速分別回落至4.2%、-2.4%,且居民邊際消費傾向(MA4)下探至66.5%,反映居民支出意愿同步轉弱。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或使得居民持續保持謹慎,消費復蘇的斜率或受到抑制。
信心和潛力是2023年中國經濟兩大關鍵詞
我們在部委會議專題中曾提出,2023年中國經濟的主旋律是:提振信心、釋放潛力。從四季度經濟數據中,我們可以捕捉到兩條對應的宏觀線索。
一是,穩增長政策效果不俗,信心已在改善。在多重專項融資工具的支持下,地產投資開始回穩向上,基建投資持續高速發力。在信貸積極投放的支持下,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已開始改善。
二是,解脫疫情枷鎖之后,進步空間巨大。生產方面,四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較2021年二季度高點仍有充足的改善空間。需求方面,2022年商品零售與餐飲收入增速之差高達6.8pct,消費場景的恢復將彌合增速差距。
風險提示
1、海外出口超預期下滑;
2、國內貨幣流動性意外收緊。
關鍵詞: 經濟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