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金融界1月17日消息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出席國新辦發布會表示,去年整個消費市場受到疫情沖擊較大,特別是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對整個消費市場形成的沖擊較大。另外,居民消費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問題比較突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0.2%,消費市場受疫情短期擾動比較明顯。
康義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及時出臺了一些促消費政策,基本穩住了國內消費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新變化。比如,整個市場銷售12月份邊際就已經在改善,12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8%,11月份公布的數據是下降5.9%,收窄了4.1個百分點。一些新型消費發展比較快,網上零售占比穩步提升。剛才我們通報了數據,2022年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比是27.2%,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升級類消費需求也在持續釋放。這是我們過去一年消費的特點。
康義表示,擴內需是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對2023年中國消費市場充滿信心。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有幾個有利的條件:
一是我國居民消費潛力巨大。14多億人口,本身就有一個巨大的消費需求。同時,消費結構升級總體趨勢沒有改變。二是線下消費和服務消費正在逐步恢復。隨著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消費場景限制將大幅減少,為服務消費、線下消費的恢復創造了條件。三是新消費熱點在不斷涌現?!盎ヂ摼W+”“數字+”這些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綠色消費、健康消費、文化消費比較活躍。四是就業穩、收入增有利于拉動消費。2023年中國經濟肯定會整體好轉。經濟好轉,就業會相應改善,居民收入也會相應提高,這將有效帶動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
去年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擴消費、擴內需的中長期規劃的方案,對擴大國內市場、促進消費、擴大就業、提高收入、改善收入分配、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便利化消費場景,把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作了一系列安排。這些促消費政策的實施,將不斷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市場和消費規模都將穩步恢復和提升。
關于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去年拉動經濟增長分別是:最終消費支出1個百分點,資本形成1.5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0.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最終消費支出32.8%,資本形成50.1%,貨物和服務凈出口17.1%。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