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資訊 >

德邦證券:春運不及預期,會拖累消費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投資要點

·核心觀點:春運出行可能不及預期。前6天,春運出行人次較預期仍有約8000萬的差距。按當前趨勢外推,今年春運可能恢復至2019年的55%左右,對應約16.4億人次的客流量,距離此前預期差距較大(恢復至2019年的70.3%)。春運不及預期對當前消費總量復蘇的影響并不大,更多是信號意義,代表著疫情風險規避、收入偏弱等因素影響之下較為謹慎的出行,可能揭示出春節消費的復蘇并沒有預期那么快。

· (1)1月7-12日(臘月十六至二十一日),春運累計旅客發送量為2.21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的1.55億人次,增長了43%左右;但相比2019年同期的4.28億人次,仍只恢復一半左右。1月6日國新辦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預計今年春運可恢復到2019年的70.3%,對應之前六天客運量預期為3.01億人次,前六天實際客運量比預期少近8000萬人次。

·(2)根據百度遷徙指數,我們發現:①今年春運自駕出行的人口規??赡芤殉^2019年;②相比粵江浙滬,北京本次春運的人口流出恢復偏慢。

·(3)按當前趨勢外推,今年春運可能恢復至2019年的55%左右,對應約16.4億人次的客流量。

·(4)春運不及預期的原因有三:一是擔憂感染和二次感染風險,二是疫情以來流動人口就業本地化減少春運出行,三是居民收入和預期對旅游和長途探親形成經濟成本約束。

·(5)春運不及預期對消費總量影響不大,不會拖累復蘇,因其并不會對短期內的居民收入和消費場景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信號意義,意味著人員流動和消費的復蘇并非一蹴而就,對春節消費復蘇的速度可能不宜高估。

·(6)春運不及預期對消費的結構影響突出,人口遷移帶來的“城鄉消費遷移”效果會減弱,與“就地過年”效果類似。2016-2019年,由于春節期間鄉村消費增長更快,鄉村社零占城鎮社零的比例,呈現出1-2月高于全年的特點,平均高0.5個點左右。但2021-2022兩年“就地過年”期間,城鎮到農村的消費遷移并未完成,鄉村社零占城鎮社零的比例呈現出相反特點,1-2月明顯低于全年,平均低0.3個點左右。

· (7)節前消費和人口流動存在幾個特點:一是主要城市的消費復蘇態勢仍較明朗,十大城市的百度消費復蘇指數自12月中旬以來處在回升態勢。二是市內人口流動尚未出現季節性下降,仍處在復蘇回升態勢,與疫情前的市內流動相比,一線>;二線>;三線。高線城市市內流動好于低線城市,也是春運出行不及預期的結果,一二線城市人口流出仍弱于往年。三是自駕恢復情況好于公共交通,體現為市內擁堵指數恢復情況好于地鐵客運量,與春運長途出行特點一致。

· 風險提示

節后春運返程人次如果大幅回升,整體春運仍能接近原來預期;二次感染風險上升,春運出行人次下降;人員流動的修復被其他突發事件打斷。

目 錄

1. 春運出行可能不及預期

2.規避疫情風險與消費復蘇

2.1.規避疫情風險是主要原因

2.2. 會影響消費復蘇嗎?

3. 人員流動和消費恢復進度如何?

4. 風險提示

正 文

1.春運出行可能不及預期

前6天,春運出行人次較預期仍有約8000萬的差距。今年春運啟動已經近一周,客流量相比去年大幅反彈,但距離預期差距仍然較大。1月7-12日(臘月十六至二十一日),春運累計旅客發送量為2.21億人次,較2022年同期的1.55億人次,增長了43%左右;但相比2019年同期的4.28億人次,仍只恢復一半左右。1月6日國新辦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預計今年春運可恢復到2019年的70.3%,對應之前六天客運量預期為3.01億人次,前六天實際客運量比預期少近8000萬人次。

歷史上來看,疫情前對春運的預測較為準確,比如2018、2019年交通部預測值分別為29.9、29.8億人次,與實際數據的誤差在0.1億人次以內。近兩年的預測誤差較大,2021、2022年預測值分別為17、17.4億人次,但實際數據為8.7、10.5億人次,實際客流量只有預測值的五到六成,明顯高估。背后原因是疫情前春運客流量較為穩定,比如2016-2019年間客運量穩定在29.1-29.8億人次之間,而近幾年出行人次波動較大。

觀察春運的另一視角是百度遷徙指數,但百度遷徙指數所體現出來的結果與交通部的春運統計數據相差較大。比如交通部數據顯示,2022年春運出行人次為10.5億,較2021年同比增加20.7%,但百度遷徙大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正月初六,春節期間全國人口遷徙規模日均值為2021年農歷同期的近兩倍。這一差異可能來自于對遷徙的定義不同、數據來源不同。但我們仍然可以借助百度遷徙指數得到兩條結論:

一是春運自駕出行的人口規??赡芤殉^2019年。百度遷徙指數通過設備定位信息來界定遷徙,并不區分交通工具,而交通部春運數據主要是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人次,二者差異在于是否包含自駕出行。2022和2023年全國層面的百度遷徙指數接近或超過2019年,而交通部春運數據與2019年差距仍較大,這可能意味著,出于對公共交通疫情風險的規避,近年自駕出行的人口規模在高速增長,可能已超過2019年。

二是相比粵江浙滬,北京本次春運的人口流出恢復偏慢。今年全國的遷徙指數和粵江浙滬的遷出指數均已接近或超過2019年水平,但北京的遷出指數仍顯著低于2019年,僅略高于去年,這說明相比全國和粵江浙滬四地,北京春運規??赡茌^2019年差距仍較大。

按當前趨勢外推,今年春運可能恢復至2019年的55%左右,對應約16.4億人次的客流量。第一周的出行強度往往就反映了整個春運的情況,如2021、2022年前六天的出行人次分別相當于2019年同期的36.2%、24.8%,而整個春運期間恢復到2019年的35.2%、29.2%,十分接近。今年前六天恢復到2019同期的51.6%,但由于學生提前放假,節后返程人次會明顯高于節前出行人次,預計今年春運可能恢復到2019年的55%左右,對應約16.4億人次的客流量。而此前《中國交通報》通過對7000多份問卷調查,預測今年春運客運量為17億人次左右,結果較為接近。

2. 規避疫情風險與消費復蘇

2.1. 規避疫情風險是主要原因

我們認為春運出行不及預期背后有三方面原因,最核心的因素仍然是規避疫情風險。

一是疫情使得人們當前出行更為謹慎。百度疫情搜索指數在12月21日達峰,1月12日已回落至峰值的7.1%。一些地區公布的調查數據也可作為佐證,如河南省在1月9日的發布會上指出,全省感染率為89%左右。今年春運于1月7日啟動,但此前全國剛經歷了一輪疫情高峰,春運期間許多人對于疫情的擔憂仍然存在,感染和二次感染的風險對出行需求的抑制可能大于預期。

二是疫情三年部分流動就業人口轉為本土就業,這也導致了春節期間的流動減少。我們在此前報告《人口流動重啟,如何影響經濟》中指出,大量的外出農民工在疫情后選擇了本地就業。2020-2021年,外出農民工人數的年均變動由疫情前16-19年的+135萬,變為-126.5萬,同時,本地農民工人數從+197萬變為+213.5萬。2019-2021年,外出農民工占比下降了1.2個點,而此前2016-2019這四年間波動不超過0.2個點。由于農民工返鄉規模較大,農業農村部也在積極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截至(2022年)6月底,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達到90.7%”。

三是當前居民收入和預期仍較弱,對部分旅游和探親出行形成制約。交通部對今年春運出行結構的預測認為,旅游出行占比10%左右,探親占比55%(即返鄉)。與之相比,2017年春運時,旅游占比14%、探親占比78%,說明今年這兩類出行需求出現了更大幅度的下降,導致其占比滑坡。目前居民部門收入和預期仍然偏弱,在旅游和長途探親方面的成本約束較大。央行2022年四季度儲戶調查結果表明,居民當期收入感受指數和未來收入信心指數分別較三季度下降3.2和2.1個點,前者為2020年一季度以來最低水平,后者則是有數據以來最低值。

2.2. 會影響消費復蘇嗎?

春運不及預期對當前消費總量復蘇的影響并不大,更多是信號意義,代表著疫情風險規避、收入偏弱等因素影響之下較為謹慎的出行,可能揭示出春節消費的復蘇并沒有預期那么快。我們分別從工業生產和消費的角度探討這一影響。

縮小版的“就地過年”,利好1-2月工業生產。對于工業生產而言,春運出行人次降低會增加工作時間,有助于提高1-2月的工業開工率,其影響與2021-2022的“就地過年”相似,但不遷徙的人口規模小于“就地過年”,對工業生產的利好也更小。

對消費總量影響不大,不會拖累復蘇。全國層面的消費由居民收入和消費傾向決定,后者受消費場景影響大。12月疫情防控優化以來,經過短期疫情達峰沖擊后,消費場景會逐漸打開,消費復蘇回升的趨勢不會改變。春運不及預期并不會對短期內的居民收入和消費場景產生影響,因而也就不會拖累消費總量層面的復蘇。

但結構影響突出,人口遷移帶來的“城鄉消費遷移”效果會減弱。歷年春運都是一次消費結構的大遷移,從地域來看,春節期間高線城市的消費隨著人口向低線城鎮和農村遷移;從產品來看,煙酒年貨等產品的需求隨著春節返鄉走親訪友而增加。由于社零是基于銷售方的統計,更能說明春節期間的城鄉消費大遷移。2016-2019年,由于春節期間鄉村消費增長更快,鄉村社零占城鎮社零的比例,呈現出1-2月高于全年的特點,平均高0.5個點左右。但2021-2022兩年“就地過年”期間,城鎮到農村的消費遷移并未完成,鄉村社零占城鎮社零的比例呈現出相反特點,1-2月明顯低于全年,平均低0.3個點左右。

春運不及預期更重要的是信號意義,意味著人員流動和消費的復蘇并非一蹴而就,對春節消費復蘇的速度可能不宜高估。我們在此前報告《疫情的兩個超預期對短期經濟有何影響?》中指出,12月以來的疫情高峰有兩個超預期,一是有癥狀人群超預期,帶來短期勞動供給沖擊;二是達峰速度超預期,提前達峰帶來一季度經濟修復加快。結合春運數據來看,提前達峰確實會帶來修復加快,今年春運前六天出行量較去年同比增長43%;但對修復速度不宜過于高估,疫情峰尾期間,人們仍較為注重出行可能帶來的感染和二次感染風險,加上居民收入和預期偏弱帶來的限制,春節消費復蘇速度不宜高估。

3. 人員流動和消費恢復進度如何?

我們選擇了7個高頻的交通和消費指標來跟蹤春節期間的人員流動和消費變動:(1)百度消費復蘇指數;(2)百城擁堵指數;(3)地鐵客運量;(4)航班執飛情況;(5)電影票房;(6)快遞投遞和攬收;(7)30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

節前存在幾個特點:

一是主要城市的消費復蘇態勢仍較明朗,十大城市的百度消費復蘇指數自12月中旬以來處在回升態勢。

二是市內人口流動尚未出現季節性下降,仍處在復蘇回升態勢,與疫情前的市內流動相比,一線>;二線>;三線,一線城市的人員流動當前已超過2019年水平,二線與2019年持平,三線仍低于2019年。高線城市市內流動好于低線城市,也是春運出行不及預期的結果,一二線城市人口流出仍弱于往年。

三是自駕恢復情況好于公共交通,體現為市內擁堵指數恢復情況好于地鐵客運量,與春運長途出行特點一致。

4. 風險提示

(1)節后春運返程人次如果大幅回升,整體春運仍能接近原來預期;

(2)二次感染風險上升,春運出行人次下降;

人員流動的修復被其他突發事件打斷。

(3)人員流動的修復被其他突發事件打斷。

關鍵詞: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