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資訊 >

河南:“中原糧倉”的“強而不富”與財政特征 世界觀熱點


(資料圖片)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志恒

一部中國史,半部在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河南區位優越,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稱,是全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河南有三“大”:一是人口大省,河南常住人口近1億,排名全國第3,僅次于廣東、山東;二是農業大省,全省耕地面積12229萬畝,生產了全國1/4的小麥、1/10的糧食,是我國的糧食主產區;三是礦產資源大省,全省已發現的礦種144種,礦業產值連續多年位于全國前5位。改革開放以來,河南憑借便利的交通地位、堅實的農業及工業基礎,推動經濟快速發展,2021年河南生產總值達5.89萬億元,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省份首位。

然而相對落后的產業結構、較低的城鎮化率、持續流出的高學歷人才,導致經濟大省河南“強而不富”,2021年河南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居全國倒數第4名。

經濟形勢反映在財政上表現集中表現為七大特征:一是河南對全國財政的凈貢獻為負,2020年河南省收到中央轉移支付5161.3億元,排名全國第2位。二是因市縣經濟發展較弱、城鎮化率較低,所需發展資金大,河南省收入分配向市縣傾斜。三是產業結構相對落后,主導產業附加值有待進一步提高,河南省GDP創造稅收的能力不高,全省創造的稅收占GDP的比重僅為9.7%,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一。四是因整體收入水平較低,個人所得稅未進入前五大稅種,2020河南省創造的個人所得稅占比僅為4.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五是財政收入呈現出“總量高、人均低”的特征,2021年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排全國倒數第四。六是整體財政自給率偏低,且省內分化較為明顯,呈現出中西強于東南、豫北居中的格局。七是盡管政府負債率和廣義負債率較低,但近年來河南村鎮銀行經營不善、房地產爛尾事件頻出,使得河南部分地市面臨金融風險財政化、房地產風險財政兜底等壓力,進一步加劇部分地市財政緊平衡態勢。

十四五期間面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三大國家戰略疊加,河南處于發展經濟、涵養稅源大有作為的關鍵階段。一方面,河南需大力推進“1+8”鄭州都市圈建設,輻射周邊城市;支持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和南陽建設副中心城市,引導產業升級,多點打造全省新增長極。另一方面,要加強財政、金融、產業政策間協調,避免財政政策成為其他政策的買單者,為財政騰挪空間,以更大力度保障改善民生,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改變外出務工大省的現狀。

一、河南省財政體制與稅源結構概況

根據《中國財政年鑒2021》《中國稅務年鑒2021》《河南統計年鑒2021》及河南省地方各級政府統計公報分析河南省財政體制和稅源結構,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第一,從對全國財政的凈貢獻來看,河南省對中央財政的凈貢獻為負,在全國31省份中倒數第三,中央轉移支付在地方財政收支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河南省對中央財政的凈貢獻為-2788億元,位居全國倒數第三名。作為中部地區人口和農業大省,2020年河南省收到中央轉移支付5161.3億元,排名全國第2位,僅次于四川,占全省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含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央轉移支付、債務收入等)的44.4%,是地方財力的重要來源。

第二,從省以下財政體制來看,河南省大部分市縣經濟發展較弱、城鎮化率較低,所需發展資金大,為營造主動有為、競相發展的環境,鼓勵市縣政府培育拓展稅源,河南省收入分配向市縣傾斜,市縣上解、中央轉移支付和一般債務收入在省本級收支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河南省創造的稅收收入在中央、省級和市縣的分布比例為47.4%、1.1%和51.5%。從主體稅種來看,2020年增值稅在中央、省級和市縣的分布比例為55.0%、0.2%和44.8%;企業所得稅的分布比例為58.2%、5.4%和36.4%;個人所得稅分布比例為60.4%、0、39.6%。此外,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車船稅、耕地占用稅、契稅、煙葉稅等稅種收入均歸市縣所有。分級次收入來看,2020年河南省省本級、市本級與縣級及以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分別為4.4%、33.4%和62.8%。在全國來看,河南省財政體制屬于分權型,省本級財力主要通過市縣上解、一般債務收入和中央轉移支付予以彌補。

從支出來看,河南省支出責任與財力基本匹配,下沉至縣級政府,結構偏向民生領域,教育和社保支出占比最大,與河南省人口眾多、教育資源相對缺乏相關。從支出層級來看,省本級、市本級與縣級及以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占比分別為11.6%、23.7%和64.7%。從支出結構來看,2020年河南省教育、社保、農林水、衛生健康支出占比最大,分別為18.1%、15.2%、11.0%和10.5%。

第三,從產業結構來看,河南省在農業、資源上的比較優勢尚未反映在經濟上,GDP創造稅收能力較弱。2020年制造業、房地產、批發零售和建筑業4個行業創造的稅收占比分別為24.6%、19.2%、15.8%和9.6%,合計占比近七成。相對而言,河南省經濟總量龐大,但GDP創造稅收的能力不高,2020年河南省GDP位居全國第5,但創造的稅收收入為全國第9,全省創造的稅收占GDP的比重僅為9.7%,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一,究其原因在于河南省缺乏高附加值的主導稅源行業。一方面,作為我國農業大省、糧食主產區之一,河南省被譽為“中原糧倉”,用全國1/16耕地生產全國1/10的糧食,但農業現代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帶動經濟增長的動力不足,對稅收的貢獻較低。2020年河南省第一產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和食品制造業創造的稅收占比合計略超2%,對全省稅收的貢獻較低。另一方面,盡管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大省和礦業大省,但產業發展仍相對粗獷、高附加值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優勢,2020年河南制造業創造稅收占比僅24.6%,位居全國倒數第9,其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加工業貢獻居前。采礦業創造的稅收占比2.5%,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未成為稅收主導產業,與山西(36.8%)和內蒙古(30.3%)等資源大省采礦業相去甚遠。

第四,從稅種來看,河南省創造的稅收收入主要來源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契稅和土地增值稅五大稅種;因人均可支配收入較低,個人所得稅占比較低。增值稅是河南的第一大稅種,2020年增值稅貢獻了河南創造的稅收收入的41.5%。隨后依次是企業所得稅、消費稅、契稅和土地增值稅,占比分別為16.5%、8.8%、6.0%和5.1%。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所得稅并未成為河南省前五大稅種,2020河南省創造的個人所得稅占比僅為4.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與居民收入水平較低有關。2021年河南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37095元,在全國排名倒數第4,僅高于黑龍江、吉林和甘肅3省,與經濟體量全國第5、中西部第1地位不符。

二、河南財政形勢:區域財力集中省會,整體財政形勢豫中西強于東南

第一,作為人口大省,河南省財政收入呈現出“總量高、人均低”的特征;各地財政實力分化明顯,近三成財力集中于省會鄭州。河南作為中部地區財政實力最強的省份,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4347.4億元,是中部地區唯一財政收入超過4000億元的省份,位列全國第8??紤]常住人口后,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較低,2021年僅為4393元,排名全國倒數第四。分地市來看,各地市財政實力差異較大,省會鄭州一枝獨秀。2021年,鄭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24億元,占全省的比重達到28.1%,是第二名洛陽(397.9億)的3.1倍。除鄭州、洛陽外,其余15地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分布在70-225億元之間,差距相對不大。此外,濟源市作為單列的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2021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模為59.1億元,體量直逼鶴壁市。從區縣來看,已公布數據153個區縣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僅有鄭州市金水區1個,達到121.1億元;有42個區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低于10億元,最低的為開封市龍亭區,僅為2.5億元。

第二,河南整體財政收入質量有待提高,稅收收入比重明顯偏低。2021年河南省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65.3%,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倒數第二。分地市來看,河南省所有地市稅收收入占比差別不大,均分布在60%-76%之間,其中,濟源最高為75.8%,鶴壁稅收收入占比最低,為60.2%。

第三,河南雖是財政收入大省,但同時也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剛性支出規模較大,導致其財政自給率偏低,對中央轉移支付較為依賴;且省內分化較為明顯,呈現中西強于東南、豫北居中的格局。2021年河南省財政自給率為44.5%,在31個省份中排名第17位。從地市來看,以鄭州、洛陽為中心的豫中、豫西地區交通區位及自然礦產資源豐富、工業基礎較好,經濟較發達,財政自給率均超過50%,其中鄭州、洛陽、平頂山3市財政自給率分別為75.3%、62.0%、60.4%,財政自給程度相對較高。相較而言,豫南的信陽、豫東的周口地處東南平原地區,以農業為主,第二、三產業發展長期較弱,經濟實力靠后,財政自給率低至21.7%和23.7%,也是省內唯二財政自給率低于30%的地市,較為依賴轉移支付。從區縣來看,已披露數據河南財政自給率高于100%的區縣有6個,集中于鄭州市(5個)和焦作(1個),南陽、信陽轄內區縣財政自給率普遍較低。

第四,河南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位居全國中上游,但相對于其全國居前的經濟地位,河南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較低,或受到人口流失嚴重、城鎮化率較低、工業和服務業發展緩慢、居民購房意愿和購房能力較低等因素的影響。2021年河南的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達到3374.6億,在全國31省份中排名第10。從地市來看,鄭州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896.1億,遠超其他地市。除安陽、信陽尚未披露數據外,其他地市政府性基金收入規模均分布在60-270億元之間,差距相對較小。

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來近似衡量河南各地市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程度。2021年河南省土地財政依賴度為43.6%,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第15,對土地財政依賴度明顯低于經濟總量與河南相近的河南、湖北等省份。一方面,河南是在外出務工人數最高的省份,本地人口流失嚴重,2020年河南共有1584.8萬人在外務工(戶籍總人口-常住人口),同時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偏低,對住房的購房意愿及能力相對有限。另一方面,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大省,需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政府供地相對謹慎。分地市來看,開封、濮陽、商丘、南陽和周口5市對土地財政依賴程度相對較高,土地財政依賴度分別達到54.0%、53.1%、52.6%、51.9%和50.3%,三門峽對土地財政依賴程度最低,為32.2%。

三、河南債務形勢:政府負債率和廣義負債率較低,償債壓力相對不大

第一,河南省債務規模處于全國中游偏上水平,但考慮經濟體量后,債務負擔相對較輕,表明當地經濟發展對債務的依賴程度較低。截至2021年末,河南省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12395.3億元,在全國排第8名。從總體償債壓力來看,2021河南省負債率僅為21.1%,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倒數第5,僅高于江蘇、廣東、上海、福建四省,整體償債壓力較小。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城投融資平臺形成的有息債務為17617億元,以(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融資平臺有息債務)/GDP衡量地方廣義負債率,則2021年河南廣義負債率提高至53.8%,排名全國倒數第4,償債壓力仍然較低。

第二,河南省地方政府債務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單極”趨勢,鄭州債務余額占全省債務規模的比重超過五分之一;城投平臺帶息債務主要集中于省級平臺和鄭州市。截至2021年末,鄭州地方政府債務余額規模達到2503.8億元,占全省的比重達到20.2%,也是全省唯一債務規模超千億的地市。相較而言,其他地市債務規模與鄭州相去甚遠,均分布在270-850億元之間,其中南陽、商丘、信陽、洛陽分別位列第二至五名,債務規模均超過600億元。從城投平臺來看,城投平臺債務主要集中在省級平臺和鄭州市。截至2021年末,河南省省級平臺和鄭州市城投平臺有息債務規模分別達到5787.9億元和5314.2億元,占全省的比重分別為32.9%和30.2%。

第三,考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后,河南省各地市總體償債壓力較低、債務風險可控;鄭州市由于城投平臺債務體量較大,廣義負債率超過60%。從顯性負債率來看,河南省各地市負債率均低于30%,顯性債務償債壓力較小。其中,鶴壁市是唯一顯性負債率超過25%的地市,達到25.5%;鄭州和洛陽債務規模較大,但顯性負債率相對較低,顯性負債率均在20%以下,分別為19.7%和11.6%??紤]城投平臺有息負債后,鄭州市廣義負債率達到61.6%,位居全省第一,其他地市均低于50%。

附錄:

1、河南省經濟及產業概況(圖1-圖9)

2、河南省財政體制與稅源結構概況(圖10-圖15)

3、河南省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圖16-圖24)

4、河南省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圖25-圖29)

5、河南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情況(圖30-圖32)

6、河南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情況(圖32-圖33)

7、河南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概況(圖34)

8、河南省地方政府債務情況(圖35-圖41)

1、河南省經濟及產業概況

2、河南省財政體制與稅源結構概況

3、河南省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情況

4、河南省市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

5、河南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情況

6、河南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情況

7、河南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概況

8、河南省地方政府債務情況

關鍵詞:

資訊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