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爾康
(資料圖片)
日前,健爾康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健爾康)更新招股說明書,擬于上交所主板上市,本次擬公開發行股份不超過3000萬股,擬募集資金7.2億元,分別用于高端醫用敷料和無紡布及其制品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信息化系統升級改造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資料顯示,健爾康是一家主要從事醫用敷料等一次性醫療器械及消毒衛生用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根據使用用途分為手術耗材類、傷口護理類、消毒清潔類、防護類、高分子及輔助類和非織造布類六大系列。
鈦媒體APP發現,健爾康業績受到短期疫情紅利的影響,波動較大,營收還受稅收優惠、退稅政策的影響,未來充滿不確定性。此外,公司還面臨著應收賬款持續增加、主營業務營收下滑、毛利率遠低于同行均值等問題,在以OEM代工模式為主、自主品牌發展缺乏的背景下,企業長期盈利能力存疑。
后疫情時代業績堪憂
數據顯示,健爾康2019年營收、凈利潤分別為7.49億、0.69億;2020年,公司吃到疫情的紅利,營收、歸母凈利分別為16.23億、3.84億,分別暴漲116.76%、457.65%,公司表示,主要原因系 2020 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口罩等防疫物資市場需求短期內急劇增加,由于社會產能供給不足,上游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2020年口罩平均售價漲幅高達164.5%,公司口罩銷售規模大幅增長。
但在2021年,公司營收、凈利降至7.82億、1.32億,分別下跌51.83%、65.74%,公司表示,后疫情時代,隨著社會產能供給提高及原材料價格回落,在疫情期間受益的產品價格逐步下降并趨于平穩,并逐漸回到正常水平。隨著疫情防控進展、市場防疫物資產品及原材料產能擴張和市場競爭增加,后疫情時代公司口罩等防疫物資銷售價格和收入可能會進一步降低,比如,公司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口罩降價幅度分別為71.82%、46.65%??梢钥吹?,因新冠疫情引起的業績增長具有偶發性,公司業績存在大幅波動的風險。
公司主營業務營收下降也與疫情有關,招股書顯示,公司第一大主營業務手術耗材類產品銷售收入在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4.12億、2.72億、2.5億、1.75億,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55.30%、16.84%、32.07%和 34.05%,降幅較大。公司表示,公司手術巾和紗布墊主要銷往美國,應用于終端醫療機構,2020 年美國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醫療機構手術就診量下降,對手術巾和紗布墊需求降低;2021 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海運費大漲,海運貨柜預定也非常緊張,對下游客戶的采購計劃和公司銷售造成一定影響。那么,公司未來會采取什么策略降低疫情對業績的影響,是否會調整業務結構呢?就此,鈦媒體APP發送《調研函》致公司郵箱,截至發稿,未得到回復。
除了疫情,公司的業績還受所得稅優惠政策、出口退稅政策的影響,招股書顯示,公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取決于是否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每三年進行一次復審,2014 年、2017年、2021年分別通過高新技術企業復審,2020年復審未通過。于是,2019年、2021年和2022年1-6月公司屬于高新技術企業,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2020年公司按照25%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繳納稅款。資料顯示,公司收入主要來自于出口銷售,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出口退稅金額分別為6463.98萬、4091.33萬、5669萬和 2683.16萬,金額較大,未來出口退稅率如有變化,將極大地影響毛利。
鈦媒體APP發現,公司主要依賴境外收入,部分海外客戶的欠款從一定程度上導致應收賬款增長,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分別為 3.04億、2.81億、2.84億和3.22億元,應收賬款賬面余額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0.56%、17.33%、36.26%、31.24%,占比較高;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金額分別為1.68億、1.54億、1.49億和 1.57億,主要系對古巴客戶歷史累計欠款單項計提的壞賬準備。公司表示,近年來,古巴經濟發展困難,外匯短缺,導致其無法按期回款。
毛利率遠低于行業均值
同行毛利率
數據顯示,健爾康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為23.12%、46.06%、23.61%、22%,而以穩健醫療(300888.SZ)、奧美醫療(002950.SZ)、振德醫療(603301.SH)為代表的可比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在同期分別為39.2%、49.41%、38.27%、39.04%,公司毛利率遠低于行業均值。對此,健爾康并未作過多解釋,僅表示主要因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存在差異等原因所致。
不過,鈦媒體APP發現,這跟健爾康過于依賴OEM代工模式業務有關,公司產品以外銷為主,主要采用 OEM 模式根據客戶訂單組織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為境外大型醫用敷料品牌商。有業內人士表示,OEM貼牌代工模式下,國內廠商負責生產產品,境外品牌商再貼上自己的商標進行銷售,由于產品并非以自有品牌銷售,境外產品銷售毛利率明顯低于境內毛利潤,從而影響公司整體利潤。而公司境外銷售占比較高,在報告期內境外營收占比分別為83.49%、54.94%、83.6%、79.15%,境內國內自有品牌對業績的推動極其有限。
事實上,以穩健醫療、奧美醫療、振德醫療為代表的同行公司都是采取“OEM代工+自主品牌開發”的業務模式,但為何這些公司能獲得更高的毛利呢?主要源于它們對于境外、境內業務比例的調整,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穩健醫療的境外營收占比分別為47.69%、21.08%、14.5%,逐年大幅下降;奧美醫療境外營收占比分別為68.67%、79.84%、64.15%,整體呈下降趨勢。
相比之下,健爾康高度依賴境外OEM業務的收入,而同行公司正在逐漸減少境外業務占比。以穩健醫療為例,其曾以OEM起家,但這一模式下,定價權旁落,利潤微薄,于是公司從2001年開始轉型,大力開發自主品牌“Winner 穩健醫療”,從而推動整體毛利的上升。健爾康開發自主品牌起步較晚,招股書顯示,公司1999年至2013年均以OEM生產、出口銷售經營模式為主,從2014年開始,公司才開始開發自有品牌,目前包含“健爾康”、“健衛康”、“清倍健”和“海洋童話”等自主品牌。就公司未來是否增大境內業務比例、以及加大自主品牌的研發,鈦媒體APP在《調研函》中向公司提問,并未得到回復。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IPO募投新項目的合理性也值得懷疑,據悉,公司預計募資7.2億元,部分資金將用于高端醫用敷料和無紡布及其制品項目。鈦媒體APP發現,公司在疫情爆發時對部分業務進行了擴建,2020年口罩、酒精片、水刺無紡布的產能分別為207.38%、155.63%、149.53%,但在2021年,三業務產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分別為38.53%、81.59%、89.5%,2022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也不高,分別為46.74%、63.69%、41.09%。此外,紗布墊、潤滑劑、濕巾、紗布卷的產能利用率均在60%以下。在不少業務產能利用率不足的情況下,公司募投新項目,是否會造成產能浪費?公司是否會調整各業務線的比例?截止發稿,鈦媒體并未得到公司回復。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廖凱平)
關鍵詞: 健爾康業績吃疫情紅利波動較大 代工模式影響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