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回來后的A股市場依舊低迷,低迷行情的另一面,則是大家對于量化指增的熱情追捧,“跌的時候比指數跌得少,漲的時候比指數漲得多”這句話已深入人心,尤其在近期以寬德投資為首的多只量化產品凈值持續新高,雖然有些即將暫停申購,卻又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后臺私信風云君咨詢購買建議。
(相關資料圖)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量化指增被投資者追捧的同時,則是投資者對主管多頭產品的失望,很多投資者的原話是這樣的,忍一年業績差可以,沒想到都三年了,年年都不行,真不如指增靠譜!
拜熊市行情低迷所賜,眼下大家對量化指增的追捧似乎已經到了歷史極點,而多年牛熊經驗告訴風云君,每當市場極度冷落某一類產品時,也許就是他要翻身的時刻。要知道,如果將時間拉長,主觀多頭的產品似乎也不是那么拉胯。
風云君做了一組簡單的數據分析,我以中證偏股型基金指數代表主觀選股策略,以中證800等權重指數代表市場基準(中證800范圍內的每個股票權重相等),大多數基金的持倉集中在中證800范圍之內,這樣我們就可以觀測實際的偏股基金指數是否可以跑贏中證800指數,直觀感受主觀多頭策略在歷史不同階段“是否足夠風光”。
圖中能夠清晰的看到,在2012年至2014年末的大熊市期間,主動基金相比指數,取得了近20%的負超額;
而在接下來的2015年至2020年末的混合牛市(這里面有瘋牛,也有核心資產牛,還摻雜著熔斷等股災)中,則直接取得了接近100%的超額。
在這期間,像梁大師的希瓦小牛1號,廖茂林的正圓壹號等很多優秀主觀多頭產品被人熟知,這些產品在牛市期間接連抓對對線,某些產品利用衍生工具創造出令人感嘆的收益。
就進攻力而言,優秀的主觀多頭管理人在牛市的時候可以很大程度跑贏量化指增,一方面他們的持股往往很集中,主觀多頭選股在10-20只左右,極端的只選3、5只,正所謂集中力量辦大事,個股集中上漲的力度自然不是量化追求平均上漲可以超越的。不僅如此,主觀多頭管理人可以根據市場使用杠桿,在關鍵時刻四兩撥千斤。最為重要的是,主觀管理人的倉位很靈活,量化指增一直滿倉在追隨指數,踩對節奏的主觀多頭產品在震蕩市中靠著靈活倉位及抓對主線,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超額。
當前我們所處的,是似乎還沒有完結的熊市中,時間上已經超過了2013年至2015年的忍耐期,雖然很多投資者處于對股市信心不足不敢參與主觀多頭產品,但風云君覺得現在理應積極樂觀一些,從估值來看,兩次 A 股的長時間熊市均和估值有關,2022年10月底的估值已經達到歷史上熊市低點的水平。如果以以上證綜指衡量,歷史上上證指數底部以4%的年化收益率逐步抬升,目前又到了底部區間。
如果牛市真的在不久后到來,按照歷史規律,很多優秀的主觀產品也許會再度煥發第二春,屆時他們的進攻能力真的不是指增產品所能比擬。那是不是現在應該放棄量化指增全面擁抱主觀多頭?風云君覺得倒也不必,首先牛市是我們心中的愿景,不一定真的就在明天到來。況且縱觀歷史,牛市中能夠跑贏指數本就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帶著超額的指增,對于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優秀的指增產品依然是資產配置中的必選項。
不過,眼下確實要重視起主觀多頭產品,一場牛市的到來會讓一些已經經歷三年熊市磨礪的主觀多頭產品浴火重生!歷代神兵利器,需從極高溫的爐火中取出,陡然放入冷水中冷卻,反而復之,謂之淬火。如此方能給這刀劍注入意志和靈魂,成為無堅不摧的倚天屠龍。
但我們要謹記,并非所有的主觀多頭產品都是倚天屠龍,這需要考驗我們的洞察力,去觀察過去一輪牛市產品的爆發力如何,業績歸因是什么?也要觀察在三年熊市中基金經理言行是否一致,回撤小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單一否定指標,還要觀察基金經理在熊市期間說了什么,如何應對市場的低迷,以及為潛在牛市做了哪些準備。
這需要我們擁有搜集更多碎片化信息,在熊末牛初之際,如何甄別出那些真正具有實力的主觀多頭產品?加入雪球私募官方交流群厚雪長坡俱樂部,可以一同作深入交流探討。感興趣的朋友歡迎點擊加入:
點擊加入!
$希瓦小牛1號(P000531)$ $正圓壹號(P000946)$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