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訊 記者楊雁 通訊員周婭麗6月6日,記者從度假區國投置業有限公司獲悉,度假區國投置業有限公司黨支部充分發揮公司黨支部和廣大黨員在環滇池沿岸保護發展中的作用,積極推動保護滇池工作有效落實。如今,撈漁河濕地公園成為鳥類天堂,5000只白鷺常年棲息在此。從收集的蛋殼數量來看,每年新孵化的各類水鳥數量約2000只。濕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曾經難覓蹤跡的白鷺、野鴨、翠鳥等水鳥已經成為公園“??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000只白鷺常年棲息在撈漁河濕地公園
由度假區國投置業有限公司經營管理的撈漁河濕地公園地處滇池東岸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由撈漁河、滇池湖濱林帶、沼澤及部分滇池水體組成,現有面積800畝,濕地率為75%,分為生態保護區、水體凈化宣傳展示區、生態濕地游賞體驗區、生態濕地游憩活動區、公共活動配套服務區、道路綠化美化景觀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帶動了當地旅游產業的發展,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同時也生動演繹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黨建宣傳
度假區國投置業有限公司黨支部為統領,形成屬地黨小組為主導,其他各黨小組為補充的網格化管理體系,組織公司全體黨員干部職工積極主動服務和融入滇池保護發展工作中。每天黨員帶頭對鳥類棲息地進行巡邏,文明勸導游客不要大聲喧嘩,以免驚擾到鳥類,公園設置標牌提醒游人愛護鳥類。同時,屬地黨小組黨員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帶領職工開展水面漂浮物清掏、枯枝修剪、環境衛生保潔、文明勸導等工作。
中山杉既可凈化水質,又是一道美麗的風景
通過度假區近年來對轄區內濕地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杉樹林立、林中有鳥、林下有水、水中有魚、水流回環的“水上森林”,已成為撈漁河濕地公園的一大特色。園內3.2萬株中山杉的根系可吸收水體內的氮磷等富營養物質,達到凈化水質作用。此外,撈漁河濕地公園沿滇池一級保護區邊界建設的慢行系統,使滇池保護區的范圍更加清晰;園內的黨建小廣場和科普宣傳小廣場及沿途的科普展板,讓游人可以了解滇池保護和濕地的關系、認識與濕地相關的植物、鳥類、魚類及微生物等方面知識。
撈漁河濕地公園內的黨建小廣場
昆明滇池國家旅游度假區發揮先鋒作用,堅持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當好“領頭雁”。國投置業公司黨支部堅持“黨建紅”引領“生態綠”,通過開展“拾撿垃圾保護環境”、“宣傳文明思想積極保護環境”等主題黨日活動及志愿者服務活動,為濕地管理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實現首個環滇池濕地“以園養園”,并成功申報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同時,公司黨支部按照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在綠化管養、環境衛生、經營秩序、水面管理、河道管護、游客投訴、應急處置等方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考核辦法,公園品質不斷提升。
撈漁河濕地公園“水上森林”景觀
經過8年的發展,截至2023年一季度,撈漁河濕地公園共接待海內外游客1200萬人次。度假區國投置業有限公司黨支部發揚紅色傳承精神,為廣大人民群眾打造出幸福河湖。
度假區在撈漁河濕地公園開展黨建活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