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1月23日,倫琴在德國物理醫學會上做了題為“論一種新的射線”報告,正式揭示關于X射線的性質并展示了X線拍攝的照片。由此,X線發現成為醫學檢查手段的革命性發現,奠定了放射診斷學的基礎,開創了影像診斷的先河,從而結束了單憑望、聞、問、切、觸、嗅等直觀感性檢查方法,醫生可以憑借X線顯像手段,客觀的在活體上觀察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改變。
100多年來,疾病診療的現實迫使人們不斷采用多種巧妙的方法改進成像的質量,推動著影像醫學的發展,而其中來自臨床、實驗室與醫療企業的創新則不斷推動X線機技術的進步。
醫療設備作為高端裝備行業一直以來都是國家重點技術支持與發展的行業。中國廣大的人口覆蓋和地域分布,對X線機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進口X線機高昂的設備價格,難以對普及中國廣大基礎醫療形成有效的覆蓋與支撐,中國急需本土具備X線創新技術的廠商支持基礎醫療衛生能力的建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醫用X光機行業研究報告就是為了解行情、分析環境提供依據,是企業了解市場和把握發展方向的重要手段,是輔助企業決策的重要工具。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醫用X光機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醫用X光機也叫做X光診斷設備或醫用X光透視儀。此類X光機適用于醫用,廣泛應用于醫療機構與場所,為相關單位提供了快速的醫療診斷。其高壓發生器大多為數字高頻,具有拍攝成像層次豐富、操作界面簡潔友好等特點。
目前我國醫用X光機的標準體系主要是兩大部分,一個是安全標準,我國等同采用了IEC(國際電工委員會)以及歐盟、美國等普遍采用的國際標準;另一個是功能標準,由于IEC并沒有出臺任何技術規范。但注冊準入方式必須以功能標準為依據對醫用X射線機的質量進行判定,于是,建立中國自己的行業標準體系就顯得勢在必行。
醫用X光機行業市場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
醫學影像設備分為診斷影像設備和治療影像設備。醫學影像設備是指為實現診斷或治療引導的目的,通過對人體施加包括可見光、X射線、超聲、強磁場等各種物理信號,記錄人體反饋的信號強度分布,形成圖像并使得醫生可以從中判讀人體結構、病變信息的技術手段的設備。
根據衛計委發布的《醫療機構基本標準(試行)》的通知,我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基本設備均需配置X光機(包含傳統膠片機、CR、CCD-DR和DR),我國與發達國家的DR配置差距,形成了巨大的采購需求。隨著分級診療政策推行及新冠疫情的促進,基層下沉市場空間得到釋放,DR等XR設備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在中國數字化X線機技術發展的過程中,2014年開啟的“批量集采”是對國內數字化X線廠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的一件事情。由于中國廣大的基層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數字化X線機的裝機增量需求,國產X線機廠商紛紛加入到這場市場爭奪戰之中,包括普利德醫療、深圖醫療、藍韻醫療、康達醫療。由此也擴大了數字化X線機的行業陣營,無形中強化了國產X線設備廠商作為整體與進口廠商展開競爭的能力。
2021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比達13.5%。國家有關規劃也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慢病作為我國居民健康的最大“殺手”也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 2019年我國因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人數占總死亡人數的88.5%,其中心腦血管病、癌癥和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為主要死因。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管理都將持續增加醫療需求。
全球老齡化、慢性病增加和醫療支出增長帶來了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的擴大,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市場的擴張。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在2020年已經突破4,400億美元,其中影像設備為430億美元,占比約為10%,成為僅次于體外診斷試劑和心血管設備及耗材的第三大醫療器械細分領域。
由于醫療器械研發難度大,中高端產品均由進口產品占據主導市場。大型影像設備進口占比在80%左右,如MR、CT、PET/CT等。IVD市場也由進口主導,低端的生化診斷2019年國產替代占比約50%,但化學發光等中高端市場的國產化率僅20%左右。
從全球市場來看,歐美發達國家已經進入穩定增長期。未來全球醫用x光機市場的主要增長將來自亞太、南美、中東、南非等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受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制造業水平的限制。
醫用X光機報告有助于企業及投資者洞察中國醫用X光機行業市場供需行為,評估中國醫用X光機行業投資價值,為相關企業提供第三方的決策支持。報告內容有助于醫用X光機行業企業、投資者了解市場供需情況,并可以為企業市場推廣計劃的制定提供第三方決策支持。該報告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中國醫用X光機行業年度供求數據分析,報告具有內容翔實、模型準確、分析方法科學等特點。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醫用X光機行業發展前景戰略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