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圖賞 >

環球今日訊!孩兒巷孩兒橋——江蘇有哪些 “娃娃地名”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孩兒巷孩兒橋——江蘇有哪些 “娃娃地名”

新華日報記者 于 鋒

“六一”兒童節是孩子們的節日。在江蘇的歷史上,很多聰慧睿智的孩子留下過很多有趣的故事,也形成了眾多和孩子有關的地名印記。

在南通市區,孩兒巷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地名,這條巷子位于崇川區端平橋附近,是一個從清代末年以來就已經存在的古地名。南通地方史學者黃浪介紹,根據南通文史資料,“孩兒巷”一名可能與無錫惠山泥人相關。清末,每逢七月初七,這條巷子都會有不少小販售賣惠山泥人,小小的泥人五顏六色,千姿百態,大的有尺余,小的兩三寸,無不做工精致,動人可愛,尤其受到孩子們喜愛。當地人將泥人稱為“土稚”,紛紛購買回家,就連狀元實業家張謇先生也常常命人來購買。久而久之,這條每年都會售賣惠山泥人的巷子名氣越來越大,民間稱其為“孩兒巷”。但另外一種說法多少有點“恐怖”。1982年編印的《南通市地名錄》顯示,孩兒巷舊時曾是早夭的小孩子的墳場,因而得名。

地處江河交匯之處的古城鎮江,自古以來河網密布,橋梁眾多。清代嘉慶年間《丹徒縣志》記載,當時鎮江市區的古橋有六十多座,其中就有一座位于南門外大街鴻鶴橋路邊的“孩兒橋”。據文物資料記載,孩兒橋又名東鴻鶴橋,南宋寶慶三年(1227)建,為花崗巖拱橋,是鎮江現存最早的一座古橋。昔日,此橋欄板望柱形似“孩兒”,故名“孩兒橋”。由于地形地貌的改變,孩兒橋曾長期湮沒于地下,1998年通過考古發掘重現天日,橋體上依然保留著“寶慶叁年新建鴻鶴橋”的銘文,彌足珍貴,已被列為鎮江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在南京,至少也有兩處和娃娃有關的地名。一處是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的“娃娃橋”,東起太平南路,西至火瓦巷,與閨奩營相接。南京地方歷史學者陸輝介紹,“娃娃橋”是一個古老地名,在明代學者顧起元的《客座贅語》中就載有此名:“(南唐宮闕)東虹橋,自上元縣左北達娃娃橋?!薄赌暇┦邪紫聟^地名考》說,娃娃橋得名和朱元璋有關。傳說朱元璋一次微服私訪時,行至此橋,見一老翁懷抱一小兒在橋上玩耍。老翁親吻小孩兒,被胡須扎痛的小寶寶用手去推老翁,好似在擊打。老翁戲言:“孫子打爺爺了!”遠處的朱元璋聞言,誤以為小孩子不孝,竟然拍打爺爺,命隨從太監將娃娃奪下懲罰。后來,朱元璋知道這是一場誤會后,將此橋封為“娃娃橋”。

1912年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城內外很多孤兒無家可歸,南京臨時政府陸軍總長黃興的夫人徐宗漢女士見此情形,在娃娃橋附近的上元縣衙開辦了“第一貧兒教養院”,收容了700多名娃娃,讓孩子們得到妥善的安置。近現代著名女作家方令孺曾居住于娃娃橋,她在一篇散文中寫道:“(娃娃橋的月色猶如)長安一片月照在我的心上,又像在宋人的畫里,縹緲青煙圍繞著一座仙閣。忽聽鄰家的窗里流出一縷弦琴聲,淙淙泠泠伴著清歌……”留下了一份動人的南京城南市井風景記錄。

另一處和兒童有關的南京古地名,是位于江寧區湯山街道的“神童村”,相傳古代這里的童氏家族,出過一個智力非凡的兒童,建村后遂以“神童”命名。神童村的神童,有何聰慧過人的事跡,如今已不可考。但在南京歷史上,的確出過不少令人津津樂道的神童。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恪得驢”“孫亮剖老鼠屎斷疑案”,東晉時期的“謝道韞詠絮”等都是家喻戶曉的神童故事。而放眼整個江蘇,陸績、顧愷之、蕭統、蕭績、張率、沈約、劉顯、陸倕、陸云公、陶弘景、劉孝綽、陸瓊、范仲淹等江蘇籍名人,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神童,他們從小天資過人,聰慧睿智,表現出卓越的天分,長大后又都在文學、藝術、科學等各個領域取得杰出成就。

關鍵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