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97名同志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稱號,授予47個集體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梅州2個集體獲評“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并受到表彰。
表彰大會上,大埔縣公安局百侯派出所榮獲第六屆廣東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稱號。
(資料圖)
百侯鎮是梅州市首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民風淳樸,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干部之鄉”等美譽。作為這片熱土的平安“守護者”,大埔公安百侯派出所忠誠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傳承紅色基因,不斷強化自身革命理想信念,切實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積極深化警務改革,大膽探索創新融入紅色和客家文化元素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方法、新舉措,建立了“六式調解法”和“三定三巡”等工作法,從細微之處促和諧、保平安、優服務,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推動百侯轄區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向好發展,群眾安全感、幸福感持續增強,公安工作滿意度不斷提升, 2020年至2021年該鎮所在縣群眾安全感、滿意度測評連續2年獲省市“雙第一”。2019年該所被評為全省首批“嶺南示范公安派出所”,2021年被命名為第二批廣東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近3年來先后榮立集體二等功1次、集體嘉獎2次,先后涌現出“嶺南百佳社區民警”“山城最美輔警”等一批先進典型。
“紅色基因”筑警魂
百侯是一片紅色的沃土,國際共產戰士蕭壽煌、長征紅軍干部楊蘭史等優秀百侯兒女進行偉大革命實踐事例,比比皆是,件件傳奇。在工作開展過程中,百侯派出所依托該鎮“朱德指揮部舊址”“一腹三翰林”等紅色資源和客家人文優勢,積極傳承“三河壩戰役”和老區蘇區紅色革命精神,在全縣派出所率先成立黨支部,并建設了派出所黨建室、紅色書屋、法治長廊,激勵全所黨員民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著力讓百侯紅色精神融入血脈,激發前進力量,推動警務工作落實。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百萬警進千萬家”等實踐活動,全所民輔警充分融入當地群眾的大家庭,甘做群眾的知心人、貼心人,聽取群眾意見,經常交流,改進工作方法,糾正問題不足,真誠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
去年3月6日,該所民警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東山村村民丘某陽2010年4月出生的兒子丘某鴻,因當年由接生婆接生,未辦理出生醫學證明,導致至今無法辦理入戶,給讀書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該所迅速組織戶籍民警上門了解核實相關情況,積極協助他們辦理出生證明和入戶資料。通過逐級呈報審批,于去年6月份為丘某鴻順利辦理了入戶手續,為他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煩心事。丘某陽一家深受感動,專程送來感謝信,展現了濃濃的警民“漁水情”。
“六式調解”促和諧
“百侯有三十六巷、巷巷都一樣”,百侯鎮宗親文化和祖訓文化濃厚。百侯派出所充分結合轄區群眾對宗親和祖訓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這一實際,探索推行“黨群+宗親”多元自治,在全鎮設置70個基本單元網格,大力推行“街長、樓長、巷長”三長制。同時,探索實施,建立了“降溫、軟硬、疏導、對比、分合、冰火”結合的“六式調解法”,并吸收45名村民義務調解員,成立了“涌哥調解工作室”,將蘊含客家“和”文化的家風家訓巧妙運用到調解工作中,推進村(社區)網格化、精細化治理,確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侯南村娟姨與果場老板的山林矛盾遠近聞名,兩人糾紛的淵源可追溯到2014年。當時,村里沒有詳細的分界標志,雙方各執一詞,鎮司法、綜治部門先后多次調解未果。劉萬涌介入調解后,前后30余次登門做工作,幾乎“踩爛”了娟姨家的門檻。劉萬涌多次上門真誠“刷臉”打動了娟姨,最終與果場老板劃定了固定界限,并將糾紛土地變成公用道路造福村里人,雙方從此再無爭執。2023年以來,該所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1起,未發生因處置不及時引發矛盾激化案件。
“三定三巡”守平安
入室盜竊,即開展現場調查,發現現場被盜多件國家保護的古民居構建文物及保險柜等財物,涉案金額重大。該所迅速成立專案偵辦,充分運用視頻導偵、串并分析等方法,快速鎖定嫌疑人去向,僅用6天時間就成功抓獲了2名犯罪嫌疑人,并將被盜文物和財物送回,受到了事主“破案神速”錦旗致謝。近年來,通過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先后消除潛在消防安全隱患13處,成功處置轄區內各類火情7起,成功破獲3宗盜竊古民居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追回被盜古民居物件一批,價值10萬余元,有力打擊了破壞文物古跡和古民居的違法犯罪行為。
“智慧警務”贏民心
“比金子更寶貴的是民心”。為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百侯所大力推進智慧新警務建設,充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平臺,積極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整合窗口業務、簡化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期限。在派出所開通涵蓋戶政、車駕管、出入境等29項業務的“一窗通辦”便民服務,在侯南村廣場建設“24小時自助警務服務區”,大力推行預約、錯時、延時、上門、巡回、代繳代辦等服務,實現公安辦證業務“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馬上辦、一次辦”,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切實做到“服務不缺位”。
積極打造“指尖微警務”,組建20個群眾工作微信群矩陣,每個群均有專職民警為群眾答疑解惑,切實打造零距離服務群眾的網上陣地和宣傳平臺。常態化組織黨員民警走訪群眾,做到每天熟悉一戶實有人口情況、服務一次轄區群眾,每周走訪10戶以上群眾、開展一次“四防”安全檢查、清理一次治安信息或材料,每月通報一次轄區社會治安狀況、接觸一次工作對象、了解督促一次重點管控對象、檢查一次行業場所安全情況,確?!拜爡^情況一口清、重點人員信息熟”。
一位70多歲的老人來到派出所,講述了其老伴因為身體殘疾且視力障礙無法上門辦理身份證。百侯派出所民警通過上門詢問、實地走訪村委會,得知老人的老伴沒有獨自生活能力后,攜帶照相機、指紋儀、筆記本電腦,上門為其老伴上門辦理二代居民身份證。2023年以來,累計走訪群眾1000多人,解答群眾問題300多個,幫助解決實際困難100多件,開展“粵居碼”、反詐等宣傳50多次,有效阻止電信詐騙10多起,挽回群眾經濟損失10萬多元,極大提高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獲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南方+記者 陳澤銘
通訊員 陳偉東
【作者】 陳澤銘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