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證券之星
(資料圖)
上半年即將結束,在大盤反復震蕩的情況下,公募基金也受到了不小影響,這也影響到了基民和基金的個體感受。雖然前者是收益與個人預期相差過大,后者是業績表現影響到了基金銷售,不過二者表現在情緒上卻只需兩個字:“鬧心”。如此情況下,不少市場參與者期待下半場能有曙光出現,自然可以理解。
那么,這些參與者的期待能否成真?市場人士對于即將到來的下半年又有何期待?
投資者“不舒服”
正如前文所述,面對上半年過于反復的走勢,投資者的感受無疑最為直接。這一點不僅在個體感受上,在數據上也能得到證明。
根據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和螞蟻財富聯合發表的《基民理財行為及投教偏好調研報告(2023年)》(下文中稱為“調研報告”),超過四分之三的投資者認為自己過去在公募基金的投資收益并未達到預期,其中近40%的投資者給出了“差異非常大”這一判斷。公募基金通常給人的印象就是嚴謹專業,且收益穩定,但該份數據可能顛覆了人們的常識。
(來源:《基民理財行為及投教偏好調研報告(2023年)》)
不止受調查的投資者,從媒體引用其他基民的觀點來看,上述情況并非個例。
上證報在報道時,引用某平臺“說說下半年投資目標”話題下留言指出,上半年部分基民通過購買傳媒等踩中風口的主題基金,或納斯達克指數等QDII基金獲益匪淺,有人半年盈利達到20%,但更多投資者或是盈虧持平,或是無奈虧損。有較為謹慎的基民在相關平臺無奈表示,目前他不敢賣也不敢買基金,不敢賣是因為虧得有點多,不敢買是因為看不懂行情,子彈也不多了,怕再次被套。
這些基民為何如此“頭大”?除了市場和基金的客觀因素之外,良好投資習慣尚未落到實處,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以東財口徑基金指數計算,不論偏股混合還是普通股票基金,如果累計持有三年或者五年,其累計收益都跑贏了主要指數,就連一度大熱的創業板指都要“甘拜下風”。但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基民卻選擇了快進快出,并未經歷完整的業績周期。
根據前述調研報告的數據,在受調查的基民當中,最長持基周期超過三年的投資者占比只有16%,但持基周期在一年或以下的投資者占比卻超過40%。按照報告中的說法,短期持有者更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情緒影響,從而頻繁換倉??紤]到交易費用的因素,這不僅會降低投資者的收益率,也會增加市場的波動性。
事實上,報告之中有一點并未提及:根據2013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銷售費用管理規定》,贖回前連續持有期如果少于30天,適用贖回費率至少為0.75%,持有期少于7天的贖回費率更將達到1.5%,目前不少基金已適用該規定。
考慮到0.75%和1.5%都遠高于通常股票的交易成本(A股券商傭金大多可低于0.1%),短炒基金對于基民而言,不只是投資策略問題,有時恐怕得不償失。
(來源:《基民理財行為及投教偏好調研報告(2023年)》)
基金同樣很虧
收入上不封頂,下有保底,這或許是不少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第一印象,考慮到管理費也是公募基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上述說法某種程度上并無不妥。但在全行業表現不佳的當下,基金們的情況也不算好。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以東財口徑基金指數計算,全市場10類公募基金雖然最近5年都錄得兩位數的累積回報,但今年初至今的表現卻并不算好。簡單來說,權益類基金(包括股票、偏股混合、各類指基)年初以來的表現除了跑贏恒生指數之外,相對滬深300指數幾乎沒有產生超額收益,各類債基甚至連上證國債指數都沒跑贏。
此外,從市場衡量基金表現的常見指標——阿爾法、貝塔、夏普比率來看,公募基金年初至今的表現同樣值得一提。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的計算,上述10類公募基金當中,權益類基金的貝塔指標大致相當,但其中指基和主動股基在阿爾法和夏普比率的表現卻南轅北轍,后者全面跑輸前者??紤]到上半年的股市震蕩之后,主動股基表現不如債基本不奇怪,但表現甚至連同屬權益類的指基都沒跑贏,足以證明這些基金上半年面臨的窘境。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各類資產配比不同,平衡混合、偏股混合、偏債混合基金的風險程度排序理論上是“偏股>平衡>偏債”,收益表現上也是如此,但不論從階段表現還是績效指標來看,今年上半年都打破了這一慣例。
“曙光”在哪里?
很明顯,不論基民還是基金本身,上半年的心情似乎都不太好,證券時報在報道公募基金行業問題時出現“冰點時刻”這樣的用語自然在意料之中。不過在行業人士看來,許多基金雖然上半年“賺了指數不賺錢”,踏空了AI等熱點,但未來仍然存在希望。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后市市場風格有可能會出現切換,那么在年報和一季報業績披露之后,市場那些熱炒的AI板塊有的業績比較差,有可能會結束炒作行情,而業績較好的白馬股有可能會重新受到資金的關注,所以現在去調倉,其實不是一個好時機。只能耐心的等待市場回暖。但他認為,中字頭的股票估值較低,業績也比較穩定,有可能成為貫穿全年的一個主線。目前還可以繼續去關注“中特估”的機會。
至于公募基金方面,興全有機增長混合基金經理錢鑫表示,回顧即將過去的二季度,市場之所以進入“困難模式”,一方面是因為囤積的銀行體系超額流動性并未如期進入權益市場,存量博弈導致板塊之間內卷加??;另一方面,繼中特估和AI概念之后,市場缺乏新增且符合基本面邏輯的方向,熱點隨機輪動下賺錢效應被大幅削弱。這些現象背后,也體現出投資者信心的缺失。在他看來,市場的機會或許主要來自悲觀情緒充分釋放后,由邊際改善所驅動的反彈行情。在結構上看好國企、央企板塊,科技創新以及龍頭制造業等領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