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城縣冷集鎮雙陽橋村村民肖林龍忙個不停,在沙洲地里鋪設噴灌裝置,從村里新打的機井里取水,對干旱土地進行造墑。
今年春季,肖林龍種了10畝花生,由于持續干旱,花生歉收。他原本打算收割完花生后,把沙洲地空出來輪休,但看到村里為抗旱新打了20口機井后,就日夜加班抽水保農田灌溉,種植的熱情又被點燃了。
“有水了,還可以搶種一季蔬菜,比如包菜、胡蘿卜,最大限度減少旱情造成的損失。”肖林龍說。
冷集鎮是谷城縣唯一一個“億斤糧食”大鎮,常年播種面積在11.7萬畝左右。
入夏以來,該鎮持續高溫,降雨量偏少,旱情很嚴重,對夏糧生產造成不利影響。
為此,該鎮啟動應急預案,多措并舉,抗旱減災,一方面,積極尋找新的水源,投入800萬余元,新打機井135口、維修泵站65臺、疏通溝渠25公里、動用機械設備300余臺(套),最大限度澆灌農田;另一方面,增濕保墑,引導群眾開展差異化、特色化搶種工作。
“主要是調整種植結構,種植周期短且耐旱的經濟作物,最大限度減少農戶損失。”該鎮黨委副書記周飛說,目前,相關工作正在加緊推進中。
谷城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周紅梅提醒,旱情嚴重的情況下,搶種時要全面加強田間管理,做到種滿種足、多種多收,以管補遲、以肥補壯,這樣才能高產,奪取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