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教體局堅持以學生為本,一手抓減負,一手抓提質,做到作業管理水平、課后服務水平、課堂教學效率“三提高”,扎實落實“雙減”政策,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強化作業管理,常態化“減負”。
全面推行學生作業“361”管理措施,即布置課后作業要做到“三留”:留基礎性作業,留實踐性作業,留彈性作業;“六嚴禁”:各學科注意統籌,嚴禁布置超時超量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嚴禁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嚴禁布置隨意性、懲罰性作業,嚴禁通過手機和網絡布置作業;“一注重”:在作業設置上注重校內鞏固練習的設置,合理利用課堂時間精講精練。同時,開展“三亂”專項治理(亂設校外培訓機構、在職教師亂辦輔導班、中小學校亂訂教輔資料),加強學生“五項管理”,做實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減法”,確保“雙減”政策全面落地見效。
細化課后服務,菜單式“加餐”。
不斷創新課后服務內容和形式,積極探索課后服務“1+N”課程體系,給學生“加餐”。“1”為作業輔導,主要以年級為單位編班,安排本年級的學科教師輔導作業、培優補差,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升學生學習質量;“N”為多種興趣特色社團,以培養學生興趣、開發潛能為主導,打造泥塑、剪紙、石繪、書法、美術、手工、閱讀、武術、編程等興趣社團,努力做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加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優化課堂教學,多舉措“增效”。
持續推進“4115”教學工程,通過“一課多研、一課多磨”提高備課效率,通過“導、學、練、展、評”教學環節提升課堂效率,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索下完成學習任務,著力構建“有效課堂”。扎實開展教學大比武活動,推動教師聚焦課堂,優化教學環節,向有限的課堂時間要效率、要效果,在競賽中不斷提升教學技能,打造高效課堂。深入開展教育集團“送教聯動”活動,通過示范引領、課后研討,有效促進教師間學習交流和資源共享,為教師在“雙減”政策下課堂如何提質增效指明方向。
淅川縣教體局嚴格落實“雙減”政策,從社會和群眾“需求側”出發,從減負和提質“供給側”發力,深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舉措,細化具體措施,讓學生充分享受“雙減”福利,為優化淅川營商環境貢獻“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