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帶微笑、聰穎活潑,作為長江淡水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重要指示物種, 江豚現身長江,總會備受關注。今年是長江保護法實施一周年,江蘇省南京市、鎮江市和安徽省馬鞍山市正緊扣“長江江豚單一物種”主題進行協同立法。
8月18日,南京市第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審議了《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草案)》。鎮江市、馬鞍山市也于8月同步將有關法規性決定的草案提請本市人大常委會一審,通過后報省人大常委會批準,擬于10月24日(國際淡水豚日)正式實施。
這是南京都市圈城市人大常委會首次跨省域協同立法,也是全國首例對單一物種的流域性區域協同保護立法。
“小切口”“小快靈”,立法僅用數月
作為長江“旗艦性”物種,江豚處在長江水生生物物種的頂端,堪稱“水中大熊貓”,也被喻為長江健康狀況的“晴雨表”。然而,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曾嚴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使江豚種群陷入瀕危的狀況。2013年,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將長江江豚保護等級從“瀕危”調整為“極度瀕危”。2017年的長江江豚生態科學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約為1012頭,與20世紀90年代初期相比,減少了一半以上。2021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把它提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年,我國首部流域法律——長江保護法開始實施。
近幾年來,南京對長江江豚的保護力度加大。隨著系統開展沿江岸線修復,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等,“微笑天使”頻頻在主城區露臉,長江南京段大約有50多頭江豚。保護成效明顯,但極度瀕危狀況尚未改變,還需要全流域系統性的科學保護。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表示,要遏制長江江豚數量下降,助力種群延續,迫切需要用法治手段實行最嚴格保護。“今年1月,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和長江江豚守護者共同提出了長江江豚保護立法的建議,加上今年也是長江保護法實施一周年,制定相關保護法規很快被提上日程。”
今年1月到8月,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起草協同立法工作方案,明確以“小切口”“小快靈”方式立法。記者看到,《決定(草案)》不設章節,全文共17條,言簡意賅,針對性和操作性都很強。
2020年省人代會上,省人大代表、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南京曉莊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所長李朝暉曾建議加強對長江江豚的生態保護,完善相關立法,并在今年省人代會分組討論中再次提出相關建議。“這次南京市人大多方征集了生態和法學專家,以及民間組織的意見立法。從召開多次座談會到實地調研,整個過程強度和效率都很高,可以說是雷厲風行。”
種群分布有空白,三市建立協同保護機制
隨著保護力度加大,長江江豚正在成為多個城市的“常住民”。在南京的新濟洲、新生洲、子母洲等長江洲島和濕地,上溯到馬鞍山,以及下游的鎮江長江豚類自然保護區,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三市的長江段總長約260公里,匯集了約100頭長江江豚,長江干流大約共有445頭江豚。”據介紹,作為水生哺乳動物,長江江豚以種群類聚,每個種群的活動水域大概是20—30公里。但是,長江干流已經出現了多個超過100公里的江豚活動“空白區”,這種分布集中化和“斑塊化”日益嚴重的趨勢不容忽視。
“考慮到長江大保護的流域性、長江江豚的流動性等實際情況,想要維持長江江豚種群的活力,必須通過協同立法,打破地方封閉管理的局限,構建多層次多維度跨行政區域的保護體系。”姚正陸說。
為此,《決定(草案)》第二條第三款明確了長江江豚保護工作應當遵循的原則,強調健全完善上下游、左右岸跨地區跨部門協同保護制度。第十五條要求南京市人民政府與鎮江、馬鞍山等相關城市人民政府建立區域協作機制,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在資源調查、種群交流、收容救護、執法監督、社會參與等方面開展協作活動,協同推進長江江豚及其生境的保護,特別強調要共同推動長江江豚全生命周期聯動保護。
要守護好長江江豚的家園,還要讓長江岸線留出足夠健康的空間,促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稕Q定(草案)》明確,長江江豚保護實行物種與生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決定(草案)》將保護范圍從自然保護區的“點”拓展延伸到長江流域的“面”,著力突出全流域保護;規定保護區以外長江江豚經?;顒铀?,政府可以在征求海事、航道等部門意見后劃定臨時保護區域,明確保護措施。草案還明確了就地保護為主、必要時輔助采取遷地保護的方式,以及各部門的協同保護機制。自然保護區內的長江江豚主要由保護區管理機構負責,在此之外的長江江豚則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承擔主要責任。
為了“禮讓”長江江豚,2019年南京修建錦文路過江通道時,曾把原設計方案中的三塔懸索橋改為雙塔懸索橋,并且取消在江豚保護區水域內修建橋塔和橋墩的決定。這一理念也延續到《決定(草案)》中,針對建設環節要求建立“豚評”機制。對長江江豚及其生境可能造成不利影響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按照要求進行專題論證,落實避讓、減緩、補償、重建等保護措施。
不得使用無人機、遙控船等干擾江豚
《決定(草案)》從避免江豚因意外受傷、死亡的角度考慮,明確了其生存環境中航運、涉水工程施工、滅螺、無人機跟蹤拍照等活動的規范。如草案規定,不得隨意丟棄或者傾倒垃圾;除科學研究、救災救助或其他社會公益需要外,不得使用無人機、遙控船或者其他方式干擾長江江豚的日?;顒拥?。
長江江豚也是長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稕Q定(草案)》規定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研究挖掘長江江豚的歷史內涵,講好“微笑天使”故事,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價值,還擬將每年10月24日定為南京長江江豚保護宣傳日,加強科普宣傳教育。
圍繞長江大保護,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不僅審議了加強長江江豚保護的《決定(草案)》,還審議通過了《南京市長江岸線保護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