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競爭力來自創造力,而創造力的前提,是對人才有足夠的吸引力。根據工作安排,新興縣委擬于近期召開縣委人才工作會議。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傳達學習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市委“1+6+2”人才政策精神,部署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縣建設。
人才興,則事業興。新興縣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建立完善人才“引育留用”鏈條,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吸引一批批優秀高層次人才匯聚新興,走出了一條人才興、經濟強、民生好的“新興向榮”之路。
高位推動??
出臺人才扶持政策
新興縣對標大灣區人才政策,堅持打特色牌、環境牌、服務牌,以機制和政策的后發優勢提升人才引育綜合競爭力。成立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的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一把手”抓“第一資源”,全面壓實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工作責任,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
同時,制定出臺《新興縣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辦法》《新興縣柔性引才暫行辦法》《新興縣實施人才回鄉計劃的指導意見》等人才扶持政策,激勵扶持緊缺優秀高層次人才。近年來,新興縣累計發放各類人才補貼、津貼共計2200多萬元,獎補高層次人才374名。
此外,新興縣嚴格落實縣領導聯系重點人才制度,健全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和工作聯絡制度,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著力打造“貼心”“溫心”“舒心”“暖心”的人才服務體系。并加強一站式、全流程人才服務體系建設,建成人才信息管理系統,解決人才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后顧之憂。截至目前,新興縣共發放新興人才禮遇卡25人,幫助解決128名人才子女入學問題,統籌安排66名人才入住人才公寓。
融灣引才??
拓展“剛柔并濟”引才渠道
一直以來,新興縣緊扣園區經濟、鎮域經濟、資源經濟“三大抓手”,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人才資源對接,拓展“剛柔并濟”的引才渠道,開辟引才“綠色通道”。還立足經濟社會發展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主導產業的人才需求,采取“項目+人才”模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解決企事業單位的技術人才不足的難題,吸引科研院校團隊到新興進行技術指導、項目合作等,簽約引進一批高新技術項目。
同時,實施重點工程引進領軍人才,新興縣牽頭開展“不銹鋼餐廚具產業人才‘百人’計劃”“畜禽健康養殖高層次人才計劃”等重點人才工程,積極指導企業引進拔尖人才和創新團隊。近年來,全縣有1個項目、1個團隊和10多名人才入選上級人才項目,其中有3人次入選國家級人才項目。
聚焦優勢產業引進高端人才,新興縣指導縣內骨干企業加強與高校院所合作,培養引進一批創新人才及團隊,形成了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新興產業加快崛起的良好局面。如溫氏股份與華南農業大學建立校企全面合作關系,柔性引進大批專家教授到企業工作。引進吳珍芳團隊著力為養豬產業打造“中國芯”,其主持完成的“高效瘦肉型種豬新配套系培育與應用”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有關成果轉化為年產值達300多億元,帶動合作農戶增收100多億元。
筑巢搭臺??
發揮人才驛站集聚效應
新興縣依托縣創新中心,以市、縣共建方式建成云浮市人才驛站,充分發揮人才驛站集聚效應,靶向柔性引進一批緊缺急需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讓先進技術服務新興創新發展。驛站建站以來共簽約進站專家375人,進駐團隊68支。人才驛站兩次獲得省考核優秀等次。
新興縣還積極發揮人才專項扶持資金的杠桿效應,推動企業加大人才和科研經費投入,建設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目前,全縣共建成博士后工作站2家、博士工作站8家,建立國家工程中心1家、省工程中心15家、省企業重點實驗室2個、省大型企業研究院1家、創新平臺27個。近10年來,有12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或省級科學技術獎。
人才引進來,更要用起來。新興縣把引進人才作為黨政機關領導的重要來源,搭臺子、鋪路子、壓擔子、給位子,促進優秀人才在使用中發揮作用、成長成熟。1名高層次人才和多名曾任大學生村官或“三支一扶”的干部當選進入新一屆鎮級領導班子,推薦優秀人才當選市縣“兩代表一委員”。同時,加強人才培養,拓寬人才成長提升渠道。如將溫氏舊總部改建為溫氏學院,在人才驛站建立培訓中心,聘請知名專家學者,定期舉辦人才培訓班,有效提升各類人才的綜合素質。近五年全縣共開展人才專項培訓50多期,培訓各類人才4000多人次。
外引內育??
大力實施人才回鄉計劃
新興縣抓實抓好人才振興這個關鍵,大力實施人才回鄉計劃,建強基層人才隊伍,為推動鄉村振興和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近3年來,全縣共引進高層次人才300多名、基層緊缺人才近200名,吸引3000多人回鄉創業就業,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堅強人才保障。
創新人才驛站“1+N”模式,以市、縣共建人才驛站為主體,推動縣、鎮、村三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建設,延伸人才服務陣地,更直接有效地幫助解決基層人才、技術短缺等難題。今年以來新建成簕竹鎮、大江鎮兩個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全縣11個鎮已建成鎮級鄉村振興人才驛站。驛站還與溫氏、翔順等企業合作共建創新實踐基地和服務基地,組織各類專業人才下沉基層一線,手把手教技術,點對點抓產業,著力打造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本土人才隊伍,為鎮域發展注入源頭活水??h鎮驛站對接引進華南農業大學專家團隊與縣內茶企合作,推動全縣優質茶葉種植推廣,帶動村民增收逾1000多萬元。
針對回鄉人才普遍反映的問題,新興縣出臺人才回鄉創業項目補貼、貸款貼息、項目補助等扶持政策,評定出10家人才回鄉示范基地、一批鄉村創業好青年,給予首批18名優秀回鄉創業人才貸款貼息扶持,帶動更多人才返鄉創業。在2021年村級換屆中,有123名回鄉人才進入村“兩委”班子,其中擔任村黨組織書記9人。
通過激活人才“引育留用”機制,新興縣人才總量不斷壯大,人才素質不斷提高。近五年,全縣新引進高層次人才550多人。目前,登記在庫的各類專家人才共1萬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0人、碩士研究生883人、海歸高層次人才52人、正高職稱31人、副高職稱671人,聘請高校教授、院所專家40多人擔任顧問。新興縣《完善“引育用儲服”鏈條建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入選第五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新興縣《建強農村“頭雁”聚才集智引領鄉村振興》入選全省基層黨建創新案例。溫氏股份《深耕農村“根據地”鋪平回鄉創業路》入選全省人才工作創新實踐案例。
下一步,新興縣將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領導,以更高的站位謀劃人才工作,以更優的政策培養引進人才,以更實的舉措關心關愛人才成長,努力建設高水平人才強縣,為新興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融灣先行示范縣、奮進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提供堅強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