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么死者為大,我覺得她死了都是活該?!?/strong>
(相關資料圖)
當年家喻戶曉的“丑娘”張少華,如今雖已經離世卻還被人“臭罵”。
一臉慈祥的老母親,兢兢業業的演戲,如今卻落了個“死有余辜”。
這一生她好苦。
一苦:“死有余辜”
正當她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一個多年 “好友”的指控把她打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這位有名的藝術家在當時發了一則指控,指控總體來說大概意思就四個字:“燒殺搶掠”。
雖然他的話里并未用詞這么犀利,但是文字的力量不可小覷。
哪怕這件指控的事情是假的,如今就是真的。
對于此事,張少華也是很快站出來進行回應。
但是現如今她是“加害者”的位置,說再多又有何用?
這個事情為何會直接把她釘在恥辱柱上,原因很簡單。
首先事情中的受害者是新鳳霞,新鳳霞是評劇著名的一位藝術家。
當年的《劉巧兒》深受大眾喜愛,對評劇的影響力十足,一度被封為“評劇皇后”。
而吳歡不僅新鳳霞的兒子,也是個文壇藝術家,有許多代表作,影響力更不用說。
這樣的家族指控看起來根本不像是捏造事實,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網友的“憤怒”傾泉而出。
不過這件事情的本身是兩個問題,吳歡的這套言論很有混淆視聽的嫌疑。
當年,張少華還不是一名演員,和“受害者”一樣是個評劇演員。
出于一些特殊原因,新鳳霞被放在了一個不好的位置上,抄家時帶頭的就是張少華。
但這不是張少華的本意。
張少華只是單純地被領導安排作為負責人去進行關于抄家的任務。
但是在張少華去之前就已經有一些人在新鳳霞的家“耀武揚威”。
當她趕去的時候,現場已經是一片狼藉。
家里的東西已經被衛兵翻了個遍,砸的砸,燒的燒,實在不忍直視。
張少華看見此場景也是皺起了眉頭。
雖然兩人不是至交好友,但起碼是多年的同事,實在有點看不過去。
于是張少華趕緊去幫忙,但這忙幫的現在看來可有點兒“不值得”。
在張少華的百般勸說下,衛兵才停止了對新鳳霞一家的“攻擊”。
這才讓她們一家人避免了繼續遭受傷害。
但為何新鳳霞一家如今“恩將仇報”,換個視角看,就知其中原因。
雖然兩個人都是一個團的同事,但兩個人的優秀不分上下。
顯然新鳳霞略勝一籌,而張少華吃虧就吃虧她那張臉上。
因相貌平平,再深厚的底子都無法出人頭地,新鳳霞也總是壓上那么一頭。
但是張少華心中并沒有怨恨,只是默默改變了方向,去唱丑角,也才有了一席之地。
雖然張少華并沒有想太多,但是新鳳霞心中卻悄悄生出了嫌隙。
她認為自己的優秀讓張少華很是不服氣,抄家事件就是她落井下石的最好機會。
所以在她的視角來看,哪怕張少華不是一開始就在場,但既然她是隊長那么一切就是她的“旨意”。
這就是為何不管真假在新鳳霞這里就是過不去的一道坎。
但是這可以理解,那她殘廢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在吳歡的指控中,是張少華帶頭指使人干的,并且走的時候還帶走了 齊老的字畫。
但真相真的如此嗎?
在張少華的回應中可以看出,這件事跟她簡直半點關系沒有。
但是她一人之詞看起來微薄無力,再加上有些網友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就喜歡這種“反差感”。
所以就在網上生出了“人丑心更丑”的說辭。
可憐這位老藝術家年近古稀,還在病痛中遭受網暴。
這時候,兩個人的共同好友站出來做了回應。
韓影闡述了真正的事實,原來當年打傷她的并不是張少華,而是另有其人 。
隨后新鳳霞的家人也改口說造成她殘疾的另有其人。
既然當初一口咬定,如今面對證據又匆忙改口,這真的是藝術家的作為嗎?
不得不說,這掐重點的本事,吳藝術家是很厲害的。
直到張少華去世,還在不停被人詬病。
臨了臨了,病床上張少華的心痛的不是遭受網暴,而是這么多年始終沒換來兒子的原諒。
二苦:出生貧寒,被兒記恨
張少華自小日子過得十分得苦,父親早亡,兄弟姐妹一共九個人紛紛丟給了母親。
迫于無奈她被放在了外婆家養育。
這是壞事也是好事。
雖然說不能跟在母親身邊,但是外婆給足了她精神上的愛。
在外婆的教育下,她漸漸地長大,也出落成了一個花季少女。
但日子還是一如既往的清苦,吃個飽飯都難。
偶然的一個機遇下,她遇上了改變人生的機會。
那個時候,外婆在評劇團打雜,她跟在外婆身邊對評劇也有了一些接觸。
恰巧,團里征收學員,張少華想都沒想就報了名。
雖然她沒有接觸過評劇,但是有一個理由她無法拒絕。
每個人會補助10幾塊錢,這些錢對于當時的她來說十分珍貴。
但外婆知道這其中的辛苦還是不忍心她去,她笑了笑說:
我去了咱家還能少張嘴吃飯。
外婆聽罷,欲言又止,無奈只能讓她前去。
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但她卻十分努力。
但是四年過去了,還是沒有什么起色。
無奈之下她對自己開始了審視,終于發現了其原因。
原來她的外貌十分不出眾,觀眾對她很難喜愛起來。
想來想去她決定立即轉型。
她開始扮演丑角。
這次的決定非常成功,她扎實的功底和恰到好處的扮相讓很多認識了她。
機緣巧合下,開始接觸了演繹事業。
由于她是評劇出生,感情非常細膩,熒幕前的每個形象都非常生動。
哪怕后來憑借《我的丑娘》火了,她還是什么戲都接,哪怕是再小的配角她都接演。
就在大家勸說她不要一把年紀了這么拼命時,她一句話道出了她的苦衷。
“我還要給兒子還房貸?!?/strong>
這一句話當時引起不少話題 ,年近80給兒還房貸,說出去就是一個不孝。
沒想到丑娘竟然是真實化身,但是她卻表示:你們不知道這其中緣由。
在剛入劇團的時候,她與現在的丈夫一見鐘情,長期的相處讓兩個人漸漸到了一起。
張少華每每提起老公,都十分驕傲地說:我老頭年輕很帥,很多小姑娘都喜歡他。
她的母親也很看好這個男孩子,很快便同意了兩個人的婚事。
不久后,新的家庭成員就加入到了這個小家。
兒子的降生對于這夫妻倆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歡喜,但很快愁也跟著一起到來。
那時候兩個人日子過得是緊緊巴巴,工作也十分得忙,根本沒有時間照看孩子。
于是一狠心送到了母親的家里,這也讓以后她與孩子之間生出了鴻溝般的嫌隙。
直到孩子14歲那年,一家三口才得以長期團聚。
但是少年初長成,正是快要叛逆的時候,母親當初的“狠心”讓他實在無法原諒。
兒子的疏遠和冷漠讓張少華十分傷心。
看到妻子的落寞,丈夫十分焦急 ,但解鈴還須系鈴人。
父親開始對兒子展開了一系列苦口婆心的勸說,兒子也漸漸放下心結。
三個人終于坐在一起和和睦睦地吃了一頓飯。
這讓張少華開心的一晚上都睡不著覺。
但是她的高興也只持續了一晚上。
她漸漸發現兒子對自己還保持著距離 ,不愿與自己親近。
她從心里接受了這個事實,她不怪兒子,畢竟她的愧疚已經填滿了心。
于是,她決定作出彌補。
雖然她拍戲對年,但她后來居住的房子還是當初劇團分配的老房子。
自己賺來的錢都給了兒子,而自己卻過著清苦的日子。
本以為自己這樣的“贖罪”能換來孩子的原諒,但她還是想得太多。
她肺部疾病已經困擾她多年,這期間住院數次。
而她的兒子始終不曾伴她左右,看起來很是凄涼。
哪怕是最后一次住院,孩子依舊如此。
在她臨終前的時間里,數多圈中好友對齊探望,這其中還有一個神秘的“兒子”。
拍戲多年,多次搭檔母子,戲外楊志剛更是親切稱呼她為:“媽”。
雖然失去了親兒子的心,但是干兒子在她晚年盡的孝心也算是一種彌補。
對于她的離世,數多晚輩發來了悼念:先生千古,走好。
為何成為先生,是其先生亦有“老師”的含義
稱得上先生,那一定是有其道理。
人生漫漫,時間甚是短也甚是珍貴。
如今這件事的老人也相繼去世,望有些網友“口中積德”,莫道她人事。
結尾:
不知他人苦,何道他人言。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發布于:安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