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對某機構下發監管函,指出該機構在合計持有廣東三雄極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達到5%時,未停止買賣股票,違反了相關規定。深交所要求該機構充分重視上述問題,吸取教訓,及時整改,杜絕此類情況的再次發生
故意隱瞞公眾、跨過監管劃定的紅線悄悄大舉買入上市公司股票,是近年來資本市場屢見不鮮的問題。對于違規舉牌行為,監管部門一直明令禁止。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設置了持股比例超過5%即舉牌的規定,也就是說,當投資者及其一致行動人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5%時,應向監管層作出書面報告,知會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期間不得繼續買賣該股票。
此類違規舉牌行為既有悖信息披露要求,帶來的后患也不可小覷。監管部門披露的查處案件顯示,違規舉牌往往還與操縱股價、內幕交易、惡意收購等行為交織,繼而可能引發相關股票價格暴漲暴跌,甚至演變成上市公司控制權之爭等,嚴重擾亂資本市場秩序,侵害廣大投資者合法權益。
雖然三令五申,現實中卻總有投資者明知故犯,在觸發舉牌紅線后未能履行信披義務且繼續增持。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利益誘惑大而違規成本低。目前,監管部門大多從信息披露違規的角度查處違規舉牌行為,普遍處以警告或者罰款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
相比之下,違規舉牌可能帶來的收益就顯得更具誘惑力:既能搶在股價上漲之前以更低價格大肆搶籌,極大地減少增持成本,又可規避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諸多限制,更輕易地搶奪上市公司控制權。以較小的代價就能換取豐厚收益,讓不少投資者鋌而走險,甘愿以身試法。
頑疾屢治不愈,還需下猛藥。對于違規舉牌處罰力度不妨重一些。例如,可強制違規者減持股份至5%以下,并要求上繳非法所得,產生的收益歸上市公司所有;如果造成股價震蕩導致投資者財產損失的,由違規者賠償投資者。同時,還應深挖違規舉牌背后的動機,涉嫌刑事犯罪的要及時移送司法部門。只有以嚴管重罰形成強力震懾,才能讓不法分子收回觸碰“高壓線”的手,維護好市場公平正義。
更精準智慧的監管也是市場所呼。違規舉牌屢禁不止的一大難點在于操作手段隱蔽、一致行動人關系錯綜復雜,未來監管部門可更好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可能存在違規舉牌、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的賬戶進行追蹤、監測和甄別,在其買入達5%時即強制暫停,并要求就此履行信息披露義務,讓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在“電子眼”的偵查下無所遁形,將其早早扼殺在萌芽中。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對投資者而言,應緊繃遵紀守法的弦,謹防在“利”字面前迷失自我。從過往披露的案件看,由于對相關股票走勢判斷失誤,違規舉牌賠錢后又被監管處罰的不在少數,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這也給抱有僥幸心理的投資者提了個醒:歪門邪道不可取,潛心提高投資能力、依法依規獲取正當財富、共同呵護資本市場的良好生態,才是證券投資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