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上有個現象已引發各大官媒和有關部門關注,那就是如今去醫院或藥店買藥,消費者買回家拆開包裝會發現藥盒很大、很精致,但里面卻沒裝多少藥。
更煩人的是, 藥品說明書上印的字如今越來越小了,密密麻麻的擠在一起,年輕人看都費勁,更別說老年人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種“盒大字小”現象不是個例,給老百姓帶去了不少困擾, 難道藥品生產商寧愿多花錢搞包裝,也舍不得給說明書換張大點的紙、或者多加兩張,把字體放大點嗎?
關于藥品盒子為什么相比較以前明顯變大了,其實很好理解。藥盒做大有利于統一包裝的規格,這樣藥企在生產藥品的時候,不同的藥也可以采用同樣大小的盒子,既規范了藥品包裝,也利于設備印刷信息,最后打包打大紙箱都能剛剛裝好,各方面成本都下來了。
其次,大一點的盒子可以印刷的信息更多,看上去也比較大氣,這樣的顯眼包裝擺放在藥店有利于銷售。
為什么藥企不順便把藥品說明書的紙張放大呢?目前我國處于中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的 “藥品說明書閱讀障礙” 現象屢見不鮮。
但藥企表示也有著自己的苦衷,隨著藥品的原料價格不斷地上漲,保證藥品質量不變是藥企的“最根本的初心”所在,即藥品的質量把控是第一位,其他的如包裝成本只能盡量壓縮到極致。
把藥品說明書的字號放大紙張就大了,還需要更換更大的折紙機,而且,很多說明書上的專業信息根本就不是給患者看的,而是給醫生參考用的。
其次,說明書上的字越來越多,是因為國家監管要求變得嚴格規范,必要信息必須全部寫清楚、寫詳細,比如不良反應、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過敏情況等等,這也是對消費者負責。
藥企口中的苦衷還算說得過去,但“盒大字小”畢竟不是好現象,更不能成為行業習慣,要怎么扭轉這種情況呢?
說明書小,但不是小事
2022年,以連云港市作為代表,海州區檢察院進行了一系列關于藥品說明書字體大小的各類型走訪調查。
通過展開包括問卷調查在內的多種采樣的調查方式方法采樣了大量數據。結果表明,經調查的 藥品說明書字號都小于7號,最小的只有1毫米左右 。
對老年人來說,別說是老花鏡了,就是借助放大鏡也難以看清藥品的重要信息,比如用藥禁忌這些內容。
據資料顯示,現行的《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制定于2006年,其中規定:
面對這個引起社會風波的議題,專家也站出來表達了自己的建議,“ 有關部門應該對目前未做出清晰界定的藥品說明書的紙張大小,以及字體字號等內容作出具體的闡釋 。
鑒于以上問題,職責部門應抓緊時間對《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進行明確規定,以免對人民群眾的科學合理用藥造成不良的影響?!?
無可非議,把“用藥障礙”消除,這是一件意義深遠的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決定在一些地區,比如江蘇、上海、廣東和浙江進行試點,推進藥品說明書的改革進程,以適應老年人的科學合理用藥的需求。
第一,重要的信息必須加以強調, 在劑量和用量以及用藥禁忌等關鍵的信息方面要加大字號,傳遞清楚藥品的基本信息。
在此基礎之上,藥企可嘗試單獨制作給消費者看的 簡化版說明書 ,畢竟這是給廣大老百姓看的,就必須做到通俗易懂,與給醫生看的專業版區分開來。這樣才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企業態度。
第二,是督促藥企推出適應老年人閱讀的藥品說明書,這個說明書雖然推廣起來具有一定的困難, 但是老年人作為藥品消費市場的主體人群,他們的訴求必須得到解決 。
比如可以 結合當今時代科技的發展,要把藥品說明書進行智能化運用 。
近年來,相關藥企已經大致上形成了 在藥品外包裝上增設電子二維碼,即消費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實現藥品說明書的電子化展示 ,智能化的運用極大的方便了消費者,從此藥品說明書可以根據需求自行放大或縮小,更加適老化的是,加入了 語音播報功能 。
老年人不再需要費力地去看藥品說明書,只需要動一動手指,一鍵按下語音播報按鈕,就可以直接聽到用藥安全部分的內容,還可以多次收聽藥品的相關信息,對老年人群體實現藥品信息的有效傳遞。
相關監管部門聲稱:
還有,國家應進一步規范“藥品說明書”的字體標準。以前的說明書標準規范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時代了,作為制定規范行業標準的相關部門,也要適時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展開調研,制定更加科學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規。
結語:
不過藥品說明書也不是越簡潔越好, 就像中藥不同于西藥,很多在不良反應、副作用那里還是標注的尚不明確,或者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沒有臨床數據和結論, 今后隨著時代的發展,所有藥品都該科學的制定出必要的、人性化的說明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