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間行進到9月,一切仿佛已有了定論。
隨著半年報、8月銷售數據的陸續出爐,房企之間的業績差距明顯擴大。憑借將近3000億的簽約額,保利發展暫列房企銷售首位,且與跟隨其后的萬科拉開了500億之多的業績距離。
這也意味著,萬科要想追趕保利,至少還要再多賣2個月(萬科:8月單月銷售226.1億)。不過歷史已經證明,任何“沖刺第一”、“追趕第一”都是危險的想法。
(資料圖)
如無意外,今年的“第一房企”將花落保利。當然,誰也不能保證沒有意外,即使是在業績普降的大環境。
僅從目前披露的數據來看,在樓市仍未明顯回暖的背景下,保利的銷售表現確是可圈可點,甚至實現了逆勢增長。
數據顯示,1-8月,保利實現簽約面積1722.19萬平方米,同比增加1.69%;實現簽約金額2991.31億元,同比增加6.19%;實現銷售均價17369元/平米,同比增長4.4%。
進入9月,隨著“認房不認貸”政策落地、房貸利率下調等利好出臺,部分市場需求得到釋放,成功刺激了一輪銷情,對房企業績增長也必然帶來一定的提振,
分析預計,保利接下來仍將領跑行業,不過,前提是有足夠的市場供應以及更靈活的營銷方案。數據顯示,截至2022 年末,保利未售貨值1.47 萬億元,超七成分布于超高/高能級城市。
與此同時,保利還在積極“加倉”。僅8月,保利就新增了13個項目,主要集中在廣州、杭州、成都等一二線城市,總建面134.6萬方,對應土地款168.4億元,拿地權益比78.7%。
據睿思網統計,截至8月末,保利年內就新增了62個項目,購地金額接近千億。如此積極拿地,可見保利對后市抱有較強的信心。
當然,在投資方面,保利更傾向選擇布局一二線城市,一來抗風險周期更強,二來可保證利潤收益。這也是保利在樓市下行周期仍能保持業績穩定增長的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利在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拿地金額占比分別為32%、63%、5%。具體到城市來看,保利上半年在廣州、北京和上海三個一線城市拓展265.46億元,在南京、成都、廈門等二線城市拓展金額301.23 億元。
市場人士認為,該些核心區域在市場回暖過程中有望率先量價回升,進一步帶動公司在去化和利潤的提升,從而提高企業的安全邊界。
值得一提的是,保利的權益比正在不斷上升,1-8月拿地金額權益比上升至80.8%,較2022年末仍有提升。獨立開發的好處是擁有極強的把控力,項目結算時歸母利潤將更高,但壞處也顯而易見,需要沉淀更多的資金。
現金流就是企業的生命線,相信如今各家房企都對此感受頗深。
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大部分房企最大程度地減少購地支出,反觀財務狀況較為穩健的房企,此時進行土地搶收,將有助于其在后期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僅今年上半年,保利發展的市場占有率已達到3.8%,較2022年末提升0.4個百分點。
盡管上半年耗資700億拿地,但保利發展的資金鏈仍維持健康水平。
半年報披露,期末,保利發展貨幣資金余額1486億元,保持在總資產10%左右的合理水平。有息負債規模3564億元,較期初少250億元。
公司資產負債率76.99%,較年初降1.12%;扣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為65.31%、凈負債率為63.06%,分別下降3.17和0.50個百分點,現金短債比為1.38;一年內到期的債務占有息負債比重為 18.6%,均較往年有所下降。綜合融資成本約3.73%,低于民企5%的平均水平。
市場的每一次調整,都在加速行業洗牌。從最初的“招保萬金”,而后發展到“碧恒萬融”,再到今天的保利當頭??梢?,沒有人能永遠保持第一。
王石曾表示,房地產仍處在周期調整之中,將來房地產行業一定還會進行結構性調整,現在的開發商也將調整和洗牌。
沒有人能預測未來的市場將如何變化,但從那些順利穿越市場周期的房企身上,可以清晰看到,市場集中度正在向財務穩健的房企靠攏。
對于保利發展而言,今日不代表永恒,如何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運營能力,構筑足夠強大的“護城河”,才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