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批復的江蘇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113項改革試點任務總體落地實施率超過98%;全國復制推廣的278項經驗案例落地實施率超過95%;累計探索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96項,其中11項在全國復制推廣……這是8月30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3周年之際,江蘇交出的成績單。3年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江蘇自貿區南京、蘇州、連云港3個片區開展差異化探索實踐,形成了各具特色、各具優勢的發展格局。
南京:著眼國際做自主創新先導
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位于全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在實際工作中,南京片區充分發揮兩區融合疊加優勢,助力產業發展。
長江大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為積極落實該項工作,南京片區創新搭建“生態眼”智慧化平臺,對長江南京段核心區域進行加密監測和智慧感知,整合各類監管數據,并綜合運用衛星與無人機高光譜遙感、生態環境物聯網監測、流域多圖層全景展現等創新技術,實現長江經濟帶南京段生態環境立體多源實時動態感知,為保護長江生態提供平臺支撐,推動長江水質和整體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目前,“生態眼”項目(一期)已建成并試運行,初步構建了長江生態環境立體多源實時動態感知體系,實現生態環境從微觀、中觀到宏觀的監測,該項創新成果也被國務院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評為自貿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
“獲批3年來,南京片區已經累計形成了160多項含金量高、針對性強、受企業歡迎的制度創新成果,其中5項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31項在全省復制推廣。”南京江北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林其坤介紹,在努力推動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共融共建的過程中,南京片區緊扣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示范區和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的戰略定位,著力打造一流的創新生態、產業形態和開放業態。
為有效配置創新要素,南京片區構建了創新主體的培育體系,設立新型研發機構87家,孵化科技型中小企業1100多家,打造4家獨角獸與64家培育獨角獸企業,近20家科創企業具備了上市條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3年實現了翻倍增長。為服務構建現代產業,南京片區緊扣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聚焦市場主體需求,開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試點,在藥物研發、臨床轉化、藥械審評、大數據應用等領域改革創新,累計形成16項制度創新成果。為提升開放合作水平,片區在全省率先復制推廣進境實驗動物檢疫監管模式,SPF鼠進境隔離期由30天縮減到14天;搭建“海外倉離境融”服務平臺,企業出口退稅資金到賬的時間由180天縮短到3個工作日;推出全國首個FTA惠企“一鍵通”智慧平臺,注冊企業達4000多家……3年來,片區已經累計出臺各類支持政策80多項,全力促進開放合作。
“下一步,南京片區將進一步發揮‘雙區疊加’優勢,系統謀劃深化改革新舉措,在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打造創新特色鮮明的現代產業體系,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不斷提升自貿改革的標識度,更好地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林其坤說。
蘇州:對標一流“探路、引領、突圍”
“3年來,蘇州自貿片區形成改革創新成果160余項,其中6項在全國復制推廣,31項在全省示范借鑒;新設外商投資企業766家,實際使用外資37.8億美元,新增備案境外投資機構417個,進出口總額達到2374億美元。” 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孫揚澄介紹,蘇州自貿片區堅持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產業發展的全鏈條、企業發展的全生命周期來謀劃設計改革,勇擔“探路、引領、突圍”的使命和任務,全面積極探索。
此前,蘇州片區內多家醫療器械企業反映,由于醫療器械商品HS編碼分類問題,在進口研發用醫療器械及零部件時,產品無醫療器械注冊證而無法通關,造成研發項目停滯,影響創新研發進程。為解決上述問題,蘇州片區積極探索試行進口研發(測試)用未注冊醫療器械分級管理,由申請企業履行備案手續、制定自主管理方案,由職能部門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海關部門根據蘇州片區商務、科技和市場監管部門出具的情況說明函,按照相關規定執行通關手續,提升進口通關效率和便利化程度。截至今年6月,蘇州片區已有20家企業提交381批次備案申請,相關產品得以順利通關,投入研發,不僅加快了醫療器械新產品的開發與上市速度,提高了企業科研創新積極性,也進一步激發相關創新研發要素集聚優勢,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孫揚澄表示,下一步,將更加積極主動地把蘇州自貿片區的建設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建“一帶一路”等重要的國家戰略任務結合起來,發揮好蘇州工業園區中新合作的獨特優勢,開展更多的“首創性”“原創性”探索,在制度型開放上尋求突破,并在推動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上持續發力,把蘇州自貿片區打造成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創新的重大平臺。
連云港:“口岸+班列”走出特色發展路
基于自身“國際港口”的重要定位,3年來,連云港片區立足功能定位,堅持陸海統籌,著力打造中西部地區和中亞國家最便捷、最經濟、最高效的出???。按照中歐班列現行做法,保稅轉口離境貨物與國內一般貿易出口貨物不可同箱混拼,必須分別裝箱,按照鐵路配載要求配成整車皮才能發運。根據企業訴求,連云港片區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創新貿易監管方式,探索形成中歐班列“保稅+出口”貨物集裝箱混拼新模式,將滿足特定條件的保稅轉口離境貨物與國內一般貿易出口貨物拼裝在同一個集裝箱內進行發運,大幅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和等待時間,提升國際班列的裝箱發運效率。截至今年7月,連云港等地參與混拼的保稅貨物近490票,保稅貨值超434萬美元,混拼貨值超1020萬美元,平均每票為企業節省73%的物流成本,同時解決了以往監管模式下鐵路班列需湊整發運、交貨期長的問題,平均每票為企業節約發運等待時間15天以上。
“突出‘口岸+班列’特色優勢,連云港片區積極提升通關效率,推進貿易便利化。”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磊說,“我們成立了國內首個海關海事聯合查驗中心,實施中韓陸海聯運甩掛運輸車貨一體通關、國際班列‘船車直取’零等待等措施,并主持編制修訂了3項海鐵聯運國家行業標準。到目前為止,我們形成制度創新成果達121項,其中26項全省復制推廣。”
夯實港口口岸支撐,連云港片區持續做強平臺通道優勢。據介紹,今年1至7月,連云港國際班列累計開行456列,同比增長30.5%,穩居全省第一;中哈物流基地貨物進出庫量突破259萬噸,同比增長13.8%,集裝箱進出場15.1萬標箱,同比增長24.5%;上合物流園完成物流量3453.86萬噸,同比增長33%。張磊表示,下一步,連云港片區將繼續發揮陸海聯運優勢,加快建設“一帶一路”國際樞紐海港,進一步推動口岸通關便利化改革,不斷提升連云港自貿片區的開放能級。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自貿試驗區‘放管服’改革賦能力度,為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省政務辦副主任李曉雷說。站在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的時代風口下,江蘇自貿試驗區將繼續聚焦“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戰略定位,堅持“國內一流、國際公認”自我追求,持續深化改革創新,為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貢獻“江蘇力量”。
國務院批復的江蘇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113項改革試點任務總體落地實施率超過98%;全國復制推廣的278項經驗案例落地實施率超過95%;累計探索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96項,其中11項在全國復制推廣……這是8月30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3周年之際,江蘇交出的成績單。3年來,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堅持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江蘇自貿區南京、蘇州、連云港3個片區開展差異化探索實踐,形成了各具特色、各具優勢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