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江兩岸熱潮涌動,項目建設戰鼓正酣。8月8日至10日,我市舉行2022年第一次項目建設觀摩交流活動,對全市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取得的成果進行“期中盤點”。
近3天的時間、33個重點項目,與會代表冒著酷暑深入現場,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學、一路賽。在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氛圍中,大家既切實感受到“鏈式招商”補齊重點產業弱項短板,對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發展能級,為襄陽都市圈建設提供實力支撐的關鍵作用,也深刻領悟到轉變理念思維、聚焦社會效益釋放,以發展成果惠民生、聚民心,在全力打造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中的重要意義。
穩就業 產業紅利充分釋放
高9米、重40噸,可由聯動仿生擬態控制系統操縱與游客互動的巨型機械麒麟“金璃”;擁有1059米超長滑道、近100公里時速的科幻風格寬翼過山車“達芬奇飛翔”;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讓游客可裸眼還原太空旅行實景的沉浸式體驗項目“星際歷險”……在東津新區襄陽華僑城奇幻谷項目現場,讓人應接不暇的國際領航級游樂設施,充分展示出其作為第六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年度峰會“最值得期待文旅項目”的強勁實力。除了項目本身,周邊商鋪林立的步行街、生意火爆的酒店餐館、排起長龍的客運車輛等候區,更讓人眼前一亮。
“作為國內頂尖的主題樂園,奇幻谷項目補齊了華僑城奇幻度假區‘一站式旅游目的地’的產品體系,填補了鄂西北地區業態空白。通過輻射鄂、豫、陜、渝等省份吸引海量客流,為周邊現代服務業集群發展提供支撐。”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4月底正式開園后,共直接創造就業崗位約3000個,間接拉動就業約2萬人。
體量與盈利能力并不能作為衡量項目質量高低的唯一標準,能否發揮帶動作用,更好地向周邊釋放產業紅利,漸漸成為各地篩選、培育項目的“新條件”。
依托產品產量高、配套廣的優勢,棗陽市碩旭高端定制聚合物鋰電池項目吸引120余家配套企業入駐周邊園區,為2000余名本地居民提供了最低每年5萬元的穩定收入;??悼h黃龍觀高山休閑避暑項目,發揮當地自然稟賦,讓傳統村落成為旅游景區,50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不便運出山區的農副產品得以“就地消化”……本次觀摩交流活動中,許多項目展示出其強大的帶動作用,不斷為地方民生穩定、社會和諧作出貢獻。
據統計,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75%以上;新登記市場主體80524戶,同比增長85.36%,位居全省第二,以項目建設拉動要素集聚、市場回暖、需求增加所產生的良好社會效益正逐步顯現。
護生態 綠色經濟福澤萬家
因時間、交通等客觀因素,與會代表未能到??悼h實地觀摩位于深山之中的3個重點項目,但并不影響大家對這3個項目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觀看細致詳盡的視頻素材,與會代表感受到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后,“受損”地區面貌和群眾生活質量發生的顯著改變。
這一決策部署,在參與觀摩交流的項目中,也得到生動體現。??悼h堯治河礦旅融合項目,在老舊礦區實施廢棄礦洞綠色開發、綠色利用,探索礦洞改造旅游項目、礦洞種植食用菌項目,成為全國“礦洞經濟”先行先試的典范,實現了生態保護、環境美化、資源利用、經濟提升等多重效益的有機統一;棗陽市航空航天特種油研發生產基地項目,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合作建立研發基地和實驗室,研發的難燃高生物降解抗磨液壓油降解率世界第一,擁有全國唯一節能環保潤滑油發明專利,填補我國節能環保潤滑油領域空白;襄城區龍蟠科技-綠瓜生物及可蘭素智能化產業項目聚焦環保領域痛點難點,著力推進車用環保處理液、空氣凈化劑等產品的研發,助力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和群眾環保習慣養成……隨著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成勢見效,也讓越來越多的群眾直接受益。
優格局 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飛檐斗拱,青石鋪地,芙蓉映水,虹橋斜跨……走進樊城區偉光匯通關圣古鎮文化旅游綜合體項目,猶如置身一幅精美的歷史畫卷。“旅游景區只是我們的定位之一,打造襄陽的城市文化會客廳、中部地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項目營銷總監于盈攤開地圖,只見以關圣古鎮為圓心,樊西八大市場、襄陽傳化公路港等商貿樞紐依次環繞,普陀堰生態旅游區、余崗九冢古墓群兩大文旅地標分列南北,二廣高速、樊城一號公路、萬洲大道等交通干線縱橫串聯,一個區位優越的商貿文旅產業核心集聚區呼之欲出。
參與本次觀摩交流活動的33個重點項目中,年新增產值過10億元的項目有11個,年新增利稅過億元的項目有12個,經濟效益顯著。其中許多項目在優化格局、補全功能、提升品位方面,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
襄城區美聯M·PARK現代化商業綜合體項目服務范圍輻射100多個小區、40余個政府及商務辦公樓、37所學校機構,填補了該區西部缺乏大型商業綜合體的空白,在為周邊群眾提供便利的同時,優化了城市功能布局;樊城區科創園一期項目精準對接小微企業的發展需求,提供個性化定制廠房服務,吸引科技企業入駐孵化,在為周邊航空航天企業提供就近就地協同配套、推動提升產業層級的同時,完善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隨著一個個“民生項目”“民心工程”接連落地,廣大群眾的訴求得到回應與滿足,幸福生活變得觸手可及。
“今年上半年,全市簽約項目總金額4893.21億元,同比增長112.88%;億元以上入庫開工項目331個,同比增長32.4%;億元以上開工項目總金額958.1億元,項目建設不斷跑出‘加速度’。下階段,將進一步強化‘產業為基、企業為根、項目為王、創新為要’的工作理念,牽牢項目建設‘牛鼻子’,夯實工業發展‘壓艙石’,以產業層級的大幅提升,帶動全市經濟量級、城市能級加快提升,為襄陽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當好攻堅主力、提供硬核支撐。”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