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老河口市遭遇罕見的高溫少雨天氣。老河口市氣象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8月以來,老河口市累計降水量2.9毫米,較歷史同期偏少96.3%;平均溫度為31.4℃,較歷史同期偏高3.7℃,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
面對嚴峻旱情,老河口市委、市政府精準施策、科學調度,財政、農業農村、水利、氣象、應急管理、供電、稅務等多個部門聯動,多渠道、多形式引水抗旱保豐收,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黨員干部深入一線抗旱
“水來了!這100多畝稻谷有水喝了,今年秋季的收成就多了一份保障,感謝你們的幫助!”8月16日下午,看著源源不斷流進稻田里的水,老河口市仙人渡鎮范家營村村民李從喜拉著該市稅務局黨委委員、紀檢組長周曉虎的手,連聲道謝。
這是老河口市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抗旱的一個縮影。
根據老河口市水利局局長楊帆介紹,針對嚴峻的抗旱形勢,老河口市委、市政府要求,集全市之力打好抗旱保豐收攻堅戰。
老河口市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聞令而動。老河口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落實成員單位24小時值班以及防汛抗旱市領導帶班制度,以加強旱情監測研判,適時調整抗旱策略。該市市委書記、市長深入田間地頭,查看旱情,并結合抗旱應急預案,啟動了防汛抗旱Ⅳ級應急響應。
同時,各級各部門黨員干部根據單位指派,奔赴抗旱一線,根據實際旱情,協調各方資源和力量,解決具體問題,全力抗旱減災。
據了解,截至8月26日,老河口市已投入資金1600余萬元,組織抗旱專班17個,抽調102名技術人員,深入村組指導抗旱。
科學調度“用好每一滴水”
“我們村2000畝水稻目前沒受到影響,多虧水利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8月25日下午,在老河口市仙人渡鎮鄧營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指著一片長勢良好的水稻告訴記者,通過科學調度,丹渠水經過馬沖支渠進入這片稻田。
“我們從3月開始,就對轄區內的水渠、渡槽進行了摸排,對查出來的隱患開展集中整治,確保干旱來臨時這些水利設施能用得上。”老河口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王洪斌說,在抗旱期間,他們還在渠道沿線組織巡查專班對水庫和渠道進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一旦發現渠道滲漏,及時處置,把水的損耗降到最低,保證每一滴水發揮最大的作用。
楊帆告訴記者,在抗旱期間,老河口市水利局充分發揮水利工程抗旱救災減災主力軍作用,利用現在的水源,有針對性地采取水庫放水、涵閘引水、泵站抽水、疏渠暢水等綜合性調度措施,能抽則抽、能引則引、能挑則挑,確保灌溉用水。
發動群眾興修“小水利”
“為抗旱,今年我們發動群眾120多名,頂著高溫連續干了7天,維修抽水管道10余處,清理渠道3000多米,新增灌溉面積1000多畝。”8月26日,在老河口市竹林橋鎮大張洼村二組地頭,正在幫村民抽水抗旱的該村黨支部書記牛晶晶說。
據了解,為確保秋季作物“應抗盡抗”,竹林橋鎮充分協調供電、農水、農業農村等部門,補齊各村各組存在的灌溉“末梢”短板,發動群眾廣泛參與“小水利”興修。
“泵站抽水保證了,渠道淤泥清除了,抗旱就有了保障,今年秋季收成也就有了保障。”牛晶晶說。
楊帆告訴記者,為保障渠道暢通,有水可抽、有水可用,各鄉鎮農水部門、村組先后組織人力自發清淤,為解決人們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了保障。截至目前,疏通渠道42公里,整治修復損壞渠道21公里、渠道建筑物37處。56座大中小型水庫已全部開閘放水抗旱,共蓄水1.32億立方米,抗旱放水1.42億立方米。累計從引丹大渠引水1.21億立方米,引丹大渠直灌口引水0.24億立方米,泵站從引丹大渠提水0.066億立方米?,F已灌溉面積67萬畝,其中,水稻17萬畝、玉米34萬畝、其他作物16萬畝,已解決35239名農村居民臨時性飲水困難。